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经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特征
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病症
此病主要侵害果实和穗轴,也能侵害枝蔓及叶片。
果穗感病,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其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初发病,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 呈腐烂状,发病1周后,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的小粒点,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以后全粒变褐腐烂,但果粒形状不变,穗轴及果梗常干枯缢缩,严重时引起全穗腐烂;挂在树上的病果逐渐皱缩、干枯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果实在上浆前发病,病果糖分很低,易失水干枯,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挂在树上长久不落,易与房枯病相混淆;上浆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受震动时,果粒甚至全穗极易脱落枝蔓发病一般在有损伤的地方,如扎心部位或新梢和铁丝磨擦之处等。蔓上病斑初呈淡红褐色水渍状,以后色泽逐渐变深,表面密生略突起的灰白色小粒点。白腐病菌能分泌毒索,分解纤维能力很强,故病蔓后期往往是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丝状。发病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的枝叶枯死。 叶片发病多从叶缘开始,先自叶缘发生黄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后在病叶上也形成灰白色的小粒点。由于叶部病斑较大,病组织干枯,病斑很易破裂。
发病因素
果园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雨季来得早,病害发生也早,雨季来迟,病害发生也迟。果园内发生此病后,往往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度发病高峰。一般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特别是风害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严重发生。
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
果穗的部位与发病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有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厘米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又占60%以上。这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或)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于地面和土壤中越冬。在僵果上的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即子座),它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这些越冬的病菌组织于第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又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散发后引起再侵染。白腐病菌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可存活7年之久。在自然情况下,土壤病组织中的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以表土5cm深的范围内最多,越深病菌数量越少;但30cm处仍有病菌存在。此外,病菌也能以分生孢子器在树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
发病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早晚。华东地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华北地区在6月中下旬,而东北地区则在7月份。发病盛期一般都在采收前的雨季(7~8月)。
发病时间因年份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早晚。初夏时降雨的早晚和降雨量的大小,决定了当年白腐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发病程度以降雨次数及降雨量为转移,降雨次数越多,降雨量越大,病菌萌发侵染的机会就越多,发病率也越高。暴风雨、雹害过后常导致大流行。
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40℃。在温度24~27℃的环境下,分生孢子萌发并迅速侵染。温度在28~34℃,相对湿度在92%以上时病斑扩展最快。病害的潜育期在适温范围内一般为5~6天。无论开始发病或出现发病高峰期,都与前5~7天有1次大、中雨,或阴雨连绵,特别是易引起果穗受伤的暴风雨密切相关。因此,高温、高湿是白腐病发生和流行有主要因素。
清园不彻底,越冬菌累积量大,或管理不善,通风透光差;或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结果部位很低,50厘米以下架面留果穗多的果园发病均重,反之发病则轻;酸性土壤较碱性土壤易感病。
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欧亚种易感病,欧美杂交种较抗病。
根据北京地区的方法,葡萄白腐病的流行和测报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白腐病
1、始发期 以病果出现为标志,发病的早晚与座果后的雨水早晚和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当旬雨量达15mm,其中最多一次达6mm,加上5~6天的潜育期,即可预测发病期的到来。
2、盛发期 以病穗率达10%为盛发期的低限,进入盛发期的早晚决定于7月上中旬大雨出现的时期。即以果实着色期的降雨量为根据。当旬降雨量或最大一次降雨量在60mm以上,加上3~4天的潜育期,即可测报发病盛期到来。
3、持续期 盛发期持续的长短,取决于雨季结束的早晚。
品种抗病性
黑虎香较抗病。紫玫瑰香、保尔加尔、尼克斯、白亚白利等轻度感病。季米亚特等发病稍重。红玫瑰香、黄玫瑰香、上等玫瑰香、龙眼、吉姆沙等易感病。佳里酿、马福尔多、黑塞白利高度感病。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黑虎香、尼克斯、白亚白利、克沙巴、早洲、安故、蓓蕾等。此外红玫瑰香、黄玫瑰香、龙眼等易感病。佳里酿、马福尔多、黑塞白利不抗病应因地制宜选用。
2、做好清园工作,减少初次侵染源
①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蔓、病叶,冬剪时把病组织剪除干净。搞好排水工作降低园内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口,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②冬季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蔓和挂在枝蔓上的干病穗,扫净地面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第二年的侵染源。
③铺地膜 春天浇透水后,于葡萄植株两侧铺地膜,以隔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侵染机会,同时起到保温、保水、保肥和灭草的作用。
3、加强栽培管理
①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②提高结果部位,第一道铁丝距地50厘米,以下不留果穗,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③合理调节负载量,充分利用架面,并使新梢间距不小于5厘米,防止负载量过大影响树体发育、削弱抗病性。
④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剪除过密枝叶或副梢和中耕除草,改善架向及架式,以利田间通风透光。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⑤园地低洼处,设法改良土壤,加强排水。
⑥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避免病菌侵入。用旧报纸袋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4、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夏季修剪,留叶量不宜太多,保持架面通风透光要好,并适当提高结果部位。加强雨天的排水工作,以减少发病条件。
5、药剂防治
①土壤消毒 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钠、福美砷、退菌特,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
②生长期的喷药防治 开花前后以波尔多液、科博类保护剂为主,必须在发病前1周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所用药剂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5:200倍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 50%福美双800倍液,70%代森锰锌700倍液,64%杀毒矾700倍液,77%可杀得600~800倍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以上杀菌剂时可交替轮换使用,避免用单一药剂而产生抗药性。
当发现零星病穗出现时,应摘除病穗,并立即开始喷药。以后每隔半月喷药一次,直至采果前停止,共约喷药4~5次。药剂可以应用50%退苗特 800~1000倍液;或50%福美双1斤和65%福美锌1斤,加水1000斤;或50%福美双500~700倍液。
葡萄白腐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为了消灭土面上的病菌,可以用1份福美双,1份硫黄粉和2份碳酸钙,三者混合均匀后,于葡萄发病前撒施在葡萄园土面上,以杀死存在于土面上的病菌。每亩约用上述混合粉3~4斤。
5、套袋 在发病严重地区,接近地面的果穗可进行套袋。
英国汤姆生【叶硕葡萄专用叶面肥】引进国外农资土壤分析技术,采用土壤缺素分析,利用缺啥补啥的原理,为作物合理施肥,从而达到用肥少产量高,增强作物高吸收,丰富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可促根壮苗、活化土壤、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对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作物的抗病、抗早衰、抗重茬、抗寒抗旱、抗冻及抗倒伏能力,降解药害、肥害、保花保果,改善品质,大幅提高产量。
农业技术 微信号:ygtmsgj
英国汤姆生全国植保方案热线:400-878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