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华创会的多位留美海归创业者在接受美国《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现在回国创业的机遇更大,优惠政策更多,但创业一定要找准定位。
中国经济转型蕴藏巨大商机
1980年出生的何奕参加了今年华创会的“华创之星”项目路演,介绍了最新研发的3D打印机技术。
何奕刚刚回国创业3年。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毕业生,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关于应用材料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何奕决定放弃在美国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国到深圳创业。“我想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回国创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何奕看中了近年来中国针对海归创业出台的诸多服务政策和优惠措施。和合伙人一起在中国考察后,同年,何奕便回到中国创业。
何奕回国创业的速度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巨大商机。“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3D打印机行业在中国属于新兴市场,能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好对接,未来一定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何奕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很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许多政策支持,“我对公司以后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何奕说。
回国创业一定要找准定位
第七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刘靖峰回国创业已有6年。1974年出生的刘靖峰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曾先后在美国迈拓、Marvell、LSI担任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等职务。2010年,他带领团队回国到武汉光谷创业,做芯片研发,并继续为海外市场生产一些开源硬件模块。
在海外多年,刚回国时的刘靖峰一度“水土不服”,由于在资源和销售渠道上陷入困境,他的事业并未能顺风顺水。后来。他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开源软硬件相结合的迷你PC平台(pcDuino),把现代传感器、执行器和通讯模块的接口简单化、标准化,产品能根据客户需要进行自主开发和自由组合,为创客提供服务,广受好评,迅速打开市场。
在他看来,回国创业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更适合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去年,刘靖峰又瞄准了一个新的产业——“人工智能摄像头”。人工智能摄像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革命的第一步,是人工智能产品的“眼睛”。
“我们在中国生产的人工智能摄像头,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监护,自去年投放美国市场以来,销量逐月提升。”刘靖峰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目前90%以上仍然选择销往美国,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婴幼儿、老年人监护市场更为成熟,人工智能监护产品更容易打开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政府开放生育二胎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刘靖峰相信中国的婴幼儿、养老产业将会迎来春天,届时,他们的产品一定能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
海归创业融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第三批“千人计划”和第二批北京“海聚工程”的入选者黎志良回国创业已有10年。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负责管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艾滋病最新诊断方法的全美七个中心实验室之一,为艾滋病病毒的有效治疗做出贡献,他还曾在美国罗氏制药厂等公司任职。
2006年,黎志良带着美国硅谷风投提供的100万美元创业资金回国,在北京成立了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0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归创业扶持政策的日益完善。“以创业资金为例,10年前我带着制药项目回国创业时,在中国很难融资,只能从美国带资金回来。”黎志良看到,10年后的今天,中国各地为扶持海归创业,出台了各种项支持的配套政策,中国的风投行业也发展迅速,只要创业项目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吸引到投资。
黎志良还看到,以前海归回国创业大都是高精尖产业,而现在海归回国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流程也大为简化。在他看来,中国现正掀起新一批海归创业潮,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快,会有更多留美学子选择回国创业,投资IT、生物医药、高科技、新能源、养老、教育等热门行业,赶上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文章来源于侨报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