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的老旧顶楼砖房,
在他们手中疯狂变身,
阁楼、书架、阳光花园…
最终成为这间被当做范本的别致的木制美家。
供稿:优集品(ID:ujipin)
居住地:北京朝阳区 居住面积:110㎡
家庭成员:张波 / 张清帆 / 宝宝
职业: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张波和张清帆的家,位于北京常见的普通居民楼中。建于90年代末的城市小区,常见的砖混结构住宅,六层高度的坡顶楼房,四面平齐的楼屋中间是院落,安置着那些习以为常的健身器材。
晒太阳的老人老太坐在石头座椅上,有着十几年树龄的黄栌或银杏在阳光下映射着琉璃般的倒影。这是北京每个老小区常见的形态。
▲ 家中二层,建筑原有的坡顶结构也保证充分的挑高空间,这里也是阅读的天地
两人的家位于顶层,110㎡,保留了原有的双层结构——这种复式结构的住宅曾流行于中国大江南北,只是原本的结构上大多存在不少不合理。
作为建筑师夫妻档,在三年前买下这套老房时,就下手做了彻底的改造。走进他们家,你很难与周边的老旧社区联系起来——以木材打造空间格局和家具、不时裸露的红色砖墙,让人无法想象身处于一个常规的居民楼中。
● 客 厅 ●
▲ 家中客厅中,以大量水曲柳指接板被制成一个个方格子,底部都带着轱辘,灵活的组合变身满足日常的用餐、休憩、会客多重需求
这座顶层的住屋原本就是双层结构,只是在原有的住宅显得局促:比如原先的楼梯开设在靠近正门的位置、采用传统的电视、沙发组合式空间,客厅显得愈加拥挤和狭小。
两人重新调整了楼梯的位置,与正门毗邻的地方变成楼梯下的空地,如今用来安置洗衣机,客厅立刻增大2㎡有木有!
▲ 楼梯 before&after
谁说客厅一定是以电视为中心?二人打破这种固有方式,抛弃电视——也意味着抛弃一种生活模式,同时腾出更多的墙面和空间。
中心区域以水曲柳的实木拼接方式制作组合桌凳,灵活的组合满足了即可坐卧、也可以变身餐桌和用于待客。与此同时,这些木质格子下方也为收纳腾出空间。
▲ 楼屋本身的红色砖混结构,算是一个小惊喜,他们刮除北侧墙的抹灰,露出原有的赤裸红砖结构,与家中木质的空间浑然天成。
紧挨着客厅的是一间玲珑茶室,开拓了一张方榻,辅以玻璃砖单面磨砂打造的窗户、两面墙下方的方格用以陈列器物。
放上自己定制的竹制茶几,在午后的阳光中与朋友对茶或是夜晚月光下的独酌,完全开拓了居民楼中的新天地。
▲ 拆除后的客厅 / 初步完工的茶室
因为所在公寓楼紧挨着另一座,大概是每天开窗可以打个招呼的距离,而玻璃砖的巧妙使用则保证了私密性,同时柔和了户外光线,这个小技巧房友们可以收藏考虑使用~
▲ 玻璃砖与储物柜的连接处形成台面,两人选用了一种叫“西纳珍珠”的石材——天然的石材中竟有一些远古生物化石,明眼之下带着一点泥土的质地,而用放大镜寻觅其中的生物痕迹,十足有趣,也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
● 厨 房 ●
▲ 初步完工后的厨房:格柜、一块早餐板等细节满足了日常厨事器物杂物和早餐的搁置。
家中厨房紧邻客厅,略微狭长的空间中,二人以料理台为主延伸空间,另一面墙上则以木质柜子、早餐板补充功能。
双层结构的剖面
有趣的是,他们在墙面上创作的悬柜,不仅仅是死板的功能搭设,看上去形态复杂多变,其实源自这个家建筑剖面的形状。
▲ 柜子细节:其中以藤条穿插成隔板用来放杯子倒扣沥水,妙妙妙
柜子设计时计划以水曲柳等木材打造,装修师傅先在墙面上画出明线,而真正制作时还需在现场进行随时调整。身为建筑师,这次为自己打造家——全面跟踪装修的过程,也令同为建筑师的两人更清晰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实践”之中出设计。
▲ 如今家中厨房也养满了绿植,光线的照射下也令厨房似乎少了点油烟味儿
● 主 卧 & 次 卧 ●
▲ 主卧 / 次卧
沿着楼梯下方的通道向南,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通道壁侧的玻璃砖墙围拢着卫浴间——通透又满足私密性。而向内便是主卧和次卧,主卧留给家中老人,如今也是新降生的宝宝的空间。
▲ 为主卧开设了一处大门,可以开拓移动,为卫浴间前留出更多空间,尤其在有了小孩后,这一设计也实现了更多空间利用上的价值
另一间次卧则成为夫妻二人的居室——常规的双人床在这狭长空间中并不适合,他们索性用木板打造了一方3.6m长,1.2m宽的塌,双脚对向而睡。
这样狭长的床令房君大吃一惊,虽说起因是空间的局限,但张波说这样其实很便利,满足了双方睡眠的舒适,互不影响,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夫妻关系的平衡共处。
▲ 二人卧室 - 次卧,两端床头各有一盏灯,也满足了两人就寝前阅读的习惯。卧室的阳台用竹条打造隔栅屏风,可灵活移动
● 二 层 的 视 野 ●
张波一家的二层,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住在拥挤的城市之中几十平蜗居里的我们,那种对开拓视角的向往——挑高明朗的空间里,时而穿墙而出的高阁、或是木质阶梯拾级而上,所有的一切让这层仅有的50㎡空间变成了蒙目相捉的玩趣地儿,自由灵动。
▲ 楼梯被改造成实木板+金属结构 - 因为有了孩子,二人也合计将来为楼梯加上把手。不加背板的设计,也令整个空间更开拓。通向二楼,抢先入眼的是红砖墙上鳞次栉比的悬格书柜
▲ 二楼楼梯通向的阅读室,一整面墙的书架是房君一直以来的梦想,不规则的悬箱设计减少到顶书架的压抑感。
▲ 阳光充足的阅读室享受安静的午后
二人将原屋主做平的吊顶拆掉,顶楼斜顶的高挑空间优势立显而出,所幸他们没有像原屋主一般错失的这里原有的空间之美。
▲巧思无处不在:储物间和工作室的房门也是柜子,满足了储物
整个家的挑高接近4.5米,在二层这个空间中也满足了他们自己的玩心,在第二层空间内继续开拓微小的三层小阁楼,另有一处窗口楼阁悬挑而出,房君默默地脑补了在这里抛绣球的场景。
▲ 阳台间开辟了充足的挑高空间
▲ 工作间和阳台:他们沿着坡顶打造楼梯,扶级而上也通向三层的小阁楼,灵动又有趣——这些台阶也能作为日常储物使用
▲ 二层阳台区域以老建筑的小青瓦片、用清漆刷了一层瓦池,便于养盆景和滤水,这种青瓦材质还利于植物的新陈代谢。
❶ 缠上棉绳的门把手 – 建筑师的“情结”
▲ 装修师傅在缠棉绳 / 完工后
两人作为设计师都很喜欢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这位大师曾在自宅中用细皮条缠住门把手。于是他们也在自己家中加设这一细节,家中的门把手缠上棉绳,原本再普通不过的门把手立刻变的设计感十足。无胶,完全手缠,要清洗直接湿布擦拭。如今两人也有了宝宝,这一细节也可以避免小孩子的磕碰。
❷ 古玩的魅力
▲ 这些就是张波在家中的部分古玩器物收藏了。几百年的古董在这个家中与90年代末的红砖墙搭配起来也是毫无违和感~
张波除了做建筑,还有一个身份,也从事古玩交易——看来似乎是和建筑丝毫不沾边的工作,十多年前入行后,逐渐发现古玩这个行业其实大有可讲。
“好像真与假的辨别,现代的仿造者与明代清代的仿造者不同。例如瓷器是有科技鉴别条件的,可用热释光检测”
对张波来说,一件1000多年前的器物,从古人手中诞生、被使用,最终传至自己的手中,也如同他自己做建筑一般希望好的作品能够持续的被使用收藏。
对家的设计也是一样,
应用、实用又不失美感,
或许才是设计的精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