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老F我开始运营这个公众号以来,陆续有七个规划专业的朋友加了我的微信(貌似一个本,六个硕),大家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主要是对未来的迷茫,找不到方向。所以这次推送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对步入职场这些事情的看法,希望对于正在求学路上的以及即将踏入职场的朋友们都能有所启发。
老F看见读规划专业的朋友都很亲切,毕竟自己也是一步步过来的,算是半个过来人,所以真心希望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朋友。记得几年前在UNSW 读研扮演学霸的时候,老F媳妇问过老F我,说你自己辛辛苦苦做的research,总结出来的精华,为什么轻轻松松就告诉别的同学呢?你总结的全都告诉别人了,别人的却不告诉你,然后成绩比你好,你不介意吗?说实话,我还真不介意。。。个人感觉这个和胸怀没关系,只是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咱们干规划的,需要的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学成绩,而是要学习如何思考和总结。其实这点也是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再回到校园里才悟出来的。
城市规划和法律一样,都是可以自学的专业。不过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英文为主,看着很费劲。所以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之一也是让咱们这个专业的同学获取信息的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一点。要知道,学习无捷径,我这文章只算是变相的提供一些方向性帮助而已(因为要照顾大多数读者,所以注定不会讲得过于深入)。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文章放在这里却不去读,或者读了文章却没有批判性的思考(比如老F说的东西到底是对是错,和别人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那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呢?
老F我2002年底出国,之后在新西兰的林肯大学读环境管理(也算城市规划方向)。大学的时候一直在努力打工赚生活费(国外生活不易啊),学业只求不挂,前前后后干过十多个工作,包括农场、清洁工、搬运工、工厂流水线还有在给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的外包公司做助厨给航班做飞机餐。而且做助厨这个工作因为工资高稳定性好而且还能带吃的回家,我一直干了两年直到2007年大学毕业。
但是,大学毕业后我就有点蒙圈了,因为在厨房工作并没有任何与客户沟通的经验。想想自己语言不占优势、学历不占优势、没有相关经验而且还需要弄签证的事情,当时就感觉前途一片灰暗。。。只能尽量把简历做到最好,一边还要努力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在打工的空闲时间到处投简历。所以,留学生朋友们,打工前一定要想清楚打工是为了什么?如果不是经济特别困难,还是找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工作最为重要!
毕业后,大半年时间老F我哗啦啦扔了几百份简历才出现了第一个面试,是个偏远地区 Council 招 Graduate Planner。初出茅庐的我也素略傻白楞啊,没做啥准备就去面试了,外加人品当时也没怎么爆发,显然以失败告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Council 问了两个我完全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咱们 Council 管辖的地区有什么主要产业?
咱们 Council 地区有两条主要的河流,分别叫什么?
吃一堑长一智,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必须越挫越勇。过了几个月,当得到了第二个 Council 面试机会的时候,老F我特地跑到那个区开车转了一圈,上网查了资料,也读了这个 Council 的规划条例。其实面试的时候发挥一般,Council 问我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NZ的规划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是完全懵掉的。不过由于面试官比较欣赏我在面试前做了足够的调研,外加人品也爆发了下,我比较幸运的得到了这份工作。
所以,从我个人经历来看,经验虽然重要,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知道,面试共有五人,甚至有个在这个Council 的同一个岗位实习了三个月的家伙也参加了面试,但是Council 没有选择他。我也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如果我没有做足够的调研的话,我不会得到这个工作,而且被拒绝的理由肯定是“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没有相关经验”只是个万金油的托词,不是决定性因素,更不能代表你真正欠缺的或没做到位的地方。
这在新西兰一待就是7年,我的青春年华啊。。。2008年底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外加自己思乡心切,于是放弃了垂手可得的PR(相信此处肯定会有看官觉得我当时脑子肯定被门挤了!嗯。。。主要怪老F我年轻太任性。。。),反正2009年我回国了,进了一家设计院工作。
回国工作后发现,国内和国外的城市规划那个不一样呀。因为当我和人事沟通的时候,说我学的是环境管理,人事说:“哦!你学的是环境工程”。我说我干的是城市规划,人事说:“哦!原来你干的是城市设计”。我说我干的是规划政策方面的工作。然后人事说那和具体工程项目没多大关系啊,你要会画图才行。。。此处只能呵呵了。。。
所以嘛,如果毕业后是要回国发展的童鞋,科技类、设计类和工程类专业都没问题,但是环境规划和政策打交道天朝国情暂时不适用。除非,你出国只是镀个金回国还素干工程类,或者你有无敌巨人的肩膀可以靠,那这些情况就不予讨论了。老F是个耿直のboy,说话直莫怪。。。
在了解和积累了些国内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经验后,发现自己还是适应国外的大环境和环境规划政策(谁让人家三观是在新西兰读书的时候树立的。。。),加上自己所学知识也确实更适合在国外发展,2011年老F又任性的跑到了澳洲,在悉尼 UNSW 读了1.5年的规划硕士。读研的时候我也出现了很多朋友问到的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自己也考虑了很久是走设计方向还是理论(法律)方向。
其实这两边都有很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对谁都很难取舍。我个人的办法就是读一个“Urban Design Studio”,然后再看。读完了这个 Studio 我发现画图真的好无聊(当然了,Studio 的同学里面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尤其画手绘一画就是几十张。。。最后直接沦为老F媳妇帮老F一起画。。。很确定的是,老F不适合画图!不过攒了点画图经验值也不算白读了 Studio。之后老F我又去悉尼大学读了半年的环境法律,反而读的挺开心,同时老F也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肯定是政策理论法律方向。
所以,同学们不要问我具体应该走设计方向还是理论方向,因为完全取决于个人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天天画图,很难想象自己会有多郁闷。但是很多童鞋本身学过绘画,对图像更敏感,可是却对长篇大论的文字尤其是英文很头疼。所以这两个方向之间没有可比性。大家可以欣赏下下面这张我用了一星期描出来的柏林 Figure Ground Map。
我在澳洲读书的这两年收获很大。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在 Planning 的课程里,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但是需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其中是有侧重点,比如 Social Planning 和 Spatial Planning 可能和做战略规划的 Strategic Planner 联系更紧密,Planning Law 这种课程会对做项目申请审批的 Statutory Planner 帮助更大。
之前有朋友问过我,说你大学毕业后工作、然后回国工作、然后又出国学习,感觉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别的国家的工作经验澳洲也不认,这是很大的劣势啊!我告诉他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老F我虽然折腾来折腾去,但是一直都是在土地开发的行业里折腾,只是接触的是不同层面而已。而且老F我读书的时候就非常清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所以之前耽搁的那几年只会帮助老F我更清晰自己的目标让我在专业上走得更远。
老F读研的时候有个 Mentor,是个有10年工作经验的高级规划师,第一次向她请教问题的时候,老F我一股脑把积攒已久的各种专业理论问题都问了出来,问到她当时都蒙掉了。也怪老F我当时没掌握好分寸弄得略尴尬,想想也是后悔的。。。然后我改变了方法,只问和实践相关的问题,理论方面的就不问她了。
老F在这里还要提一位老F的恩师,也是UNSW 里面规划专业真正的大神,就是 Peter William,非常渊博。当我问他那些我之前的 Mentor 无法回答的理论问题的时候,他能风淡云轻的给出回答解决我的困惑,并且还对我说:你已经接触到环境法律的表面啦(reach the surface of environmental law)。我当时其实还有个困惑,就是PIA 给我安排的 Mentor 在规划界干了10多年,都无法回答我问的那些问题,难道还没入门吗。。。其实不然。老F工作后也意识到,我的第一位Mentor并非水平不行,只是工作侧重点不同而已。老F我也领略过她的工作成果,相比较,老F我现在也一样差很远。
要说读研的时候的遗憾,那唯一的就是在悉尼大学读环境法的时候才发现,法律的东西浩如烟海。现在老F我也只是浮在表面而已。如果有条件,真的想回过头来,重新读个法律学位。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参加个澳洲规划师协会(PIA)的培训,我下课晚所以到的时候还有两分钟开课,这时候有位女士过来和我打招呼,估计是出于客气或者 Social 问了我觉得当时新州刚弄出来的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harter 怎么样。老F我当时一路跑过来参加培训,气都还没怎么喘匀,就顺嘴说,所谓公众参与,应该是通过控制过程来实现希望的结果的。换句话说,我们通过这个Charter 里面列出来的七条规定把过程(Procedural Right)描述的很详细,对于要保护什么(Substantive Right)却一句不提,那这个 Charter 到底是要做什么呢?这位女士听完我的回答后很惊讶,说新州重整规划系统需要的就是我这样的人才,还说要把我介绍给当时的规划部长 Brad Hazzard,还要走了我的名片。后来我才知道 和我寒暄的那位女士也是规划界的大神,不过估计还是缘分不够,之后也和这位女士通过几次邮件,她都在各种出差也无暇顾及我这枚小朋友,之后也没有再见面交谈的机会,当然,老F我也没有见到 传说中的规划部长 Brad Hazzard。。。
这个例子其实是想告诉各位童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砸到你头上,只有你自己专业过硬,个人水平到家,并且多接触行业内牛人,机会自然会慢慢出现。毕业后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了第一个面试机会,并且顺利通过,也就是老F我现在这个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F也是被老板当成一般毕业生对待,但是干了几个月我就被升级为高级规划师。工作一年多后,老F我就得负责公司里所有规划方面的大大小小各种业务了。
老F这份工作一干就是3年,也算个有经验的规划师了。可是就这样满足现状了吗?当然不是。在老F看来,现在的我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写公众号文章,和大家交流,不断接触新的项目,都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哎呀,不知不觉写了四千多字。希望大伙别嫌弃我追忆往昔。。。老F我也希望我的这些经历多少能给各位朋友一些启发。下面我还是具体回答一下之前有个规划专业的童鞋的问题:
规划师需要哪些资格认证或从业证书?
其实规划师并不需要什么资格认证之类的。一般来说只要读的学位是“PIA accredited”学位就可以了,网上都可以查到。另外加入 PIA Membership。等有了三年工作经验,升级为 Full Member 之后,可以考 Certified Practicing Planner (CPP),其它的也就没啥了。
城市规划工作需要什么相关技能(软件,理论,设计)
做城市规划是和政策相关,尤其对母语不是英文的学生来说,对听说读写和逻辑思维的要求确实比较高,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会的软件。用GIS 查个距离啥的都很简单。如果会用 AutoCAD 等软件确实是优势,因为可以客串一下 Building Design 或者 urban design 的工作。
老F我也会用 CAD 这些,但是工作到现在从来没有画过图。不过对想入行的朋友来讲,艺多不压身,学个CAD 有好处。具体工作中用不用的到,那要看公司的项目和人员配置,也要看你真正擅长哪些方面。
还有一点就是在毕业后递简历的时候,会使用绘图软件这个优势很容易体现,但是规划理论方面的优势却不是那么容易体现。不过在具体工作中,规划理论这边的优势会变得很明显,因为很多项目之所以要有规划师的参与,就是因为规划师非常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里是灰色地带、一个想法可能牵扯哪些方面问题,都能有什么解决办法等。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论型的规划师是设计、工程和测绘这些专业完全无法替代的。总而言之,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精专,做到无法替代!
我通过什么渠道能看到有关于规划事务报告类文件或信息?(整体运行体系,实际案例)
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如果要接触到一个项目所有的信息的话很难。但是想接触一些主要信息,比如规划事务报告,或者Council 的一些信息教你怎么递项目申请这种,都是很简单的。Google 是你最好的朋友,呵呵。
另外,大多数Council 都有很多自己的 Fact Sheet,比如阐述怎么递交申请的、怎么做公众参与的、怎么解读规划条例的、和具体在某个规划分区能做什么的这种。
另外可以留意一下Council 网站或者报纸,甚至走在路上都可以看见一些邀请公众参与的牌子,如下面这些图。你完全可以从Council 那里要来所有的相关材料。如果你递交反对信的话,之后开发商的回信和政府批文也都会寄给你一份。
下面描述的就是之前老F快毕业时想过的一个点子,不过还没来得及实践就找到工作了。有兴趣入行的朋友可以试试,呵呵。
具体方法就是读一下牌子上面的东西,看看具体项目是什么,然后找Council 要所有相关材料。读完了这些材料以后,在截止日期之前递交个反对信,然后可以看看开发商的Planner 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二去,可以和 Council 的规划师熟起来,可以和开发商找的咨询公司熟起来。当然了,找大一些的项目比较好,因为有东西写,而且开发商实力比较雄厚,反对信会收的比较多,不会在乎花在你一个人身上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这种方法也不简单,因为你写的东西是要体现自己水平的,能出彩,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信。所以要努力做到这一点(有这个志向的童鞋可以和老F讨论讨论,很欢迎)。但是如果你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但是连写出这样一封信都费劲,都没有信心做到能出彩,那就需要想一想:你自己是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怎么可能不如社会上这些对规划一窍不通的老外呢?如果你自己是老板的话,愿不愿意雇佣自己当员工呢?如果你是个开发商的话,你愿不愿意付钱让你自己干活呢?那如果你想要入行,你的优势在哪里呢?老F并不是打击人哈,只是要让读规划专业的童鞋看清楚自己,才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做了充足的调研,写出了一封让人印象深刻的反对信,你就有充足的理由找政府或者咨询公司的规划师约时间谈项目,那么聊天的时候怎么沟通就是个情商问题了,呵呵。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一上来说明我为什么要反对这个项目,是因为我在找工作,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和参与一个项目的审批流程。然后言归正传,专心谈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该项目存在的问题,从专业上显示自己的能力。
反正如果我工作的时候碰见这么个奇葩学生,而且反对信确实写得好的话,我会很佩服他有心,并且高看一眼。因为谁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当然了,如果能帮也会愿意去帮,因为我完全可以从他的反对信里,从和他见面谈项目的过程中看见他的真实水平,这是藏不住的,而且比说的天花乱坠都有用。
如果你想找某几个Council 的工作,可以不断地这么做,逐渐的可以和所有的 Planner 都熟起来,而且在学习这些项目的同时,哪里不清楚还可以问(只要是经过调研和通过大脑思考的问题,越高级的规划师越愿意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如果你愿意这样做,相信我,你真的会有很多问题)。
大家要知道,找工作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推销出去的过程。知道你能力的人越多,你的工作机会就越多。
我能做些什么,从哪做起?
其实能做的东西很多,比如下面这些:
上面描述这个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真有这么做的朋友一定要和老F说哈,也很想知道会有什么效果。
印好自己的名片,随身备着。
加入澳洲规划师协会 (PIA),参加所有 PIA 组织的活动,多认识点人,多点互动。
报名参加 PIA 组织的 Mentor/Mentee Program,这样有个高级规划师能和你一对一的指导。但是要知道,这种是帮助性质的,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所以你要自己探索,有问题才有提高。要珍惜机会。
想一些专题,说自己是学生做某方面调查,约见 Council 的规划师聊。
把你能调查到的所有的咨询公司列成表,一家家找他们的 Planning Director 约见。当然了,要做好调研,不要使用千篇一律的邮件。基本上50%左右的老板都愿意抽个时间见见你,和你聊聊。
递了简历以后,记得打电话 Follow up。电话最好隔几天,在周二或周三打。
递完简历之后,被告知没戏也不要灰心。隔个一两个月就发封信,问问有没有新的工作机会,一直问着。
注意锻炼抗压能力,学会释压,学会调整心态。国外不比国内,远离祖国远离家乡,尤其想拿PR留下来的童鞋更是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好的心态和强有力的抗压能力才能让我们更坚定奋斗的目标。有任何心理问题,也不要排斥去做心理辅导,学校都会有提供这种服务。
好了。这篇文章写得够长的。本身想简单写写的,可是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可能也是一路摸索着走到现在,感悟良多。如果问老F想和10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的话,那就是把这篇文章发给他看看。。。老F和关注自己的童鞋们共勉,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老F原创,欢迎交流分享。
未经老F同意,公共平台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