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华裔移民常和印度裔相比,而在各种比较中,华裔大都处于下风。在美国各行各业(特别是科技领域)的高层翘楚之中,华裔更是明显逊色不少。另外还有两组数据更能说明总体的对比情况。2014年的美国人口调查显示,美国的印度裔是所有种族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了91,195美元,远超白人的50,740美元,也超过了华裔的84,300美元。
目前在北美,华裔比印度裔人口略多,但很快印度裔人口将超过华裔,并有可能迅速成长为北美的第二大族裔。华裔和印度裔在美国(分别约380万和350万)人数相差不大,那为什么现在双方在美加的影响力有很大的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不小的差距呢?这应该和各自母国有一定的关联,就像孩子发展得怎样一定和家庭和父母有相应的关联一样。不过,有观点认为印度裔比华裔有几大优势,分别是:语言优势、适应能力强、“抱团”意识浓、“扎根”意愿强。这几点我既赞同,也不完全认可,但绝对相信“扎根”问题是我们最大的劣势!
华人不想扎根,不愿扎根,这在每一代华人移民和每一位华人移民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印记。为什么呢?这无疑要归因于我们的移民动机。华人移民大都是被动性的,是某种的逃避,而不是主动性的移民,开创性的移民。从移民北美的历史看,最早的第一波移民潮,是200年前北美淘金和修太平洋铁路的时候,华人为了逃避中国的兵荒马乱而远走他乡,他们和他们的后裔在海外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唐人街”。第二波发生在最近40年的移民潮,包括留学生移民潮,技术移民潮和投资移民潮。华人移民对母国的关心远胜于对居住国的关心,见面时讨论的话题往往都是中国的问题。
印度人的移民动机和表现则与中国人根本不同。印度裔的家族观念很浓,故土意识反而却没那么强,似乎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回流”的情况。印度人一个人移民,整个家族都能被移过来,所以他们不需要建造像“唐人街”般的“印度街”。把上上下下整个家族都搬过来了,那不仅仅是扎根,那等于是把“根”都挖过来了。所以,他们移民到哪里,就把哪里当做家。愿意离开印度而移民海外的人往往都有冒险精神,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新的追求。印度人恳于扎根,才会展现更好的适应能力,才会更加抱团,才会发现商机,才会积极参政,才愿意投身社区建设,才愿意相互提携,特别是注重提携下一代,从而让本族裔跻身主流社会,真正成为新家园的主人!
华人如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移民后的“客居心态”,不脚踏实地扎根下来,华人族裔在北美新家园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渴望成为主流,展翅高飞,但如果没有扎根深耕,靠什么长成参天大树并且开花结果,我们最后都成了上不了天、入不了土而飘在空中的“芦絮”,别说经不起暴风骤雨,就是有点风吹草动,最受伤的也一定是我们。在北美大地上,华裔和印度裔可以有所比较,但彼此之间不是竞争的关系。同为“亚裔”,我们之间的共性远大于我们的差异性,我们有共同的优势,也有相近的不足。对于华裔来说,我们对印度裔更不应该是“羡慕嫉妒恨”,我们需要的是欣赏、学习和合作。像印度裔那样扎根下来,我们华裔一定会同样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