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国绅士,吸引我们的不仅是颜值,而是那种逼格满满而又优雅谦和的气质。
还记得《王牌特工》里科林·费斯的经典英国绅士范儿么?
还记得我们阿卷夏洛克么,是不是总有种想抽死他还不忍心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花生真的还挺老绅士的…)
英国绅士文化的巅峰归结于打造了“日不落帝国”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大幅侵略扩张,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尤其是工业)都达到巅峰。
而经典的绅士形象,也在这时候确定: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拿雨伞或者手杖。
这时候,人们已经不再根据徽章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是不是绅士,得看行为举止是不是符合有教养的规范。吃饭吧唧嘴、拿雪碧兑红酒、听不懂莫扎特,再有钱也只是暴发户。
加之女王本人对于十分注重礼仪,对于英国上流社会的礼仪规范要求极高。全国上下,成为“绅士之邦”。
另外,英国对于文学和艺术的推崇也催生了绅士的形象。
因为有崇尚文化的氛围,作家才会被景仰,而不是被当做”不赚钱的行当”,英国文化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到全球各地,通过这些古、近、现当代和阳春白雪 或下里巴人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而他们的人民也因为这种熏陶,不断思考和反思,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像偶像剧粉需要别人引导自己的人生。看书可以指引人生方向、减压,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样看来,变成绅士只是一个必然的副产品。
和日本人崇拜武士道一样。英国人对自己的绅士文化也有着很强的自豪感。
一位叫霍普金斯的英国诗人就曾公开表示:“即便英格兰民族不能给世界留下别的什么东西,单凭绅士这个概念,他们就足以造福人类。”此处可脑补英国人得意的表情,荣誉感爆棚。
英国绅士区别于其他帅哥最大的不同莫过于“保守与高冷”。绅士们以旧为豪,豪华的豪。在伦敦,那些低矮的门脸并没有因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而改变,反而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最初的样子。进到门里,镶金边的红地毯、暗红色的丝绒窗帘、中世纪的雕塑、墙上的鹿角,席间绅士们内敛的气质、优雅地与旁人保持的完美距离,无不展示着最典型的英伦风尚。
想成为绅士一般彬彬有礼的人,编编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tips,提醒一下生活中与英国人交往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英国人虽然有礼貌,却很冷淡。想与英国人建立起好的关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已经是很好的朋友。
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不要早到,更不能迟到,并准备一些小礼物。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时聊天,但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应交替进行。吃东西时张大嘴和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在英国,与人交往时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而晚上11点后打电话,则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如需要取消预约,就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在英国餐馆里,给侍者小费是很普遍的事,因为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通常按账单的10%左右支付。在英国的自助快餐店中,顾客应当自己收拾吃剩的东西,而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把残羹剩饭留在桌上。
中国人在买东西时,都习惯讨价还价,而“砍价”在英国的商店和市场中却并不常见,即使是在地摊上。因为英国地摊上的东西价格已经很便宜,一般摊主都不会同意再降价。如果“砍价”,会被视为不可理喻。
英国人总是抱怨中国人随时随地接听电话,即便在他们与最亲密的家人、朋友一起享受轻松一刻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国内时,我们习惯随时随地接打手机,而英国人在聊天或吃饭时,是不接听电话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因此,在吃饭或者聚会时,尽量不要让手机打扰到别人,我们可以把手机设为静音,并使用语音信箱。
好吧,在英国就算我们不能成为正宗的绅士或者淑女,也要学会入乡随俗,礼貌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