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在美国,从不会被认为是“玩笑”!

2016年12月14日 四川侨外移民



近期,北京中关村二小对校园霸凌行为置之不理、并将其形容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的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大量舆论质疑。

 

姑且不论事件中的暴力成分有多少,面对很多小孩在中小学阶段都可能会碰到的被欺凌问题,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当无助的孩子受到欺凌时,我们老师或家长是否如事件中的妈妈一样,已经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信任,成为他们寻求帮助的“倚仗”?或者更深一层,我们又该如何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来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校园生活?



“校园欺凌”真的只是不成熟的玩笑吗?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频发,广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5月以来,不到10天时间里就已有许多恶性校园欺凌报道。甚至在网络新闻搜索页面输入“校园欺凌”关键词就可以看到一个小时内许多新闻的更新,总搜索数已然庞大。

 

一直以来,大多数“校园欺凌”都被冠以“学生之间不成熟的玩笑”而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仅将校园欺凌当做一个不太友好的普通遭遇,将是一种可怕的错误。因为校园欺凌会给予被欺凌者巨大的心灵伤害,很有可能然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偏激、孤立、沉默寡言,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道路。



虽然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开始备受重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更是于今年5月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87%不同程度遭受同学暴力行为的青少年中,有近半数选择沉默。因此,除了专项整治,如何在日常中搭建与孩子的信任链条,让孩子在受到欺凌时勇于开口寻求帮助和干预,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平时需要努力修炼的课题。

 

在美国,校园欺凌很!严!重!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校园暴力行为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在美国,校园欺凌被称为“bullying”,根据美国教育部门近年公布的报告,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那么美国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侨外移民专家表示,校园欺凌在美国是倍受重视的。美国的学校(K-12)绝大多数是zero tolerance for violence(暴力零容忍),不管是谁先动手,只要动手了就算违反校规。一旦老师知道了就会进行一次警告,次数多的话警告和处罚会升级。这个一刀切的政策,看起来很简单粗暴,但却明确了学校的责任,至少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不知所措时,找到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方向。



除此之外,美国整个社会还有一个多层次的反欺凌体系在实时运作。联邦政府会有一个专门负责预防暴力的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并专门撰写了个长达116页的《青少年中的欺凌监测》小册子,用于指导政府其他部门、学校及社区如何控制导致欺凌的风险因子、如何应对与反制欺凌等;美国政府还明确了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从2000年开始至今,美国已有49个州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并在现实中不断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从此前轰动一时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欺凌同学案,涉案的中国学生因欺凌同学而被捕,其中一名嫌犯的父亲更因意图贿赂受害者而面临官司,足见美国司法对欺凌行为的零容忍。

 

此外,美国官方还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机构等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甚至在近年,美国还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当然,除了与孩子建立信任沟通基础和完善校园欺凌行为惩戒机制的双管齐下,我们更期待的,是校园欺凌行为从源头上的遏止。虽然这对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来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愿意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越加平等自由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快乐成长!


四川侨外移民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