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最高比例拉丁裔居民的新墨西哥州一些大学的管理团队就正在参考这一建议,此举将为非法移民学生提供保障,以确保他们能继续自己的学业。
另外,来自加州、佐治亚、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和得克萨斯等州的倡议人士也在督促本州州立和私立大学为那些非法移民学生提供保护。
川普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承诺不会让任何联邦探员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带走本校的非法移民学生。
“关于宾大非法移民学生的问题,我们承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确保他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宾大校长埃米•古特曼(Amy Gutmann)以及其他一些该校管理人员在周三(11月30日)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
伊利诺伊大学学生和教授也在请愿让自己的校园成为“避难校园”,在芝加哥的一个这样的组织已经搜集到了超过1700个签名,并且已经递交给校领导。
这些行动都源自于川普表示将会废除目前的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能够保障非法移民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
至今为止,川普还没有对“避难校园”进行评论。
不过,也不是所有学校都会采取这种做法。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校长加雷•卡鲁瑟斯(Garrey Carruthers)在周五(2日)对雇员和学生表示,在招生上该校不会在移民身份或者公民身份上有什么歧视。但是同时,该校尊重“各种不同的观点”,不会宣称自己是避难校园,或者禁止联邦探员进入校园,因为此举可能会影响到该校从联邦获得补助金。
另外,加州州立大学最近也宣布不会使用“避难”这样的词汇,但是同时也表示不会与任何针对非法移民学生的联邦政策进行合作。
不让川普赶移民 南加大抢当避难校园
川普的当选给美国社会投下了一颗巨石,各种化学效应像是水面涟漪, 不断外扩。美国的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nthern California, USC)的学生近日就疯传一份连署, 希望不管未来川普政府如何制定相关政策,南加大都能成为非法移民的“避难校园”(Sanctuary Campus)。
这个连署是由包含桑契斯(George Sanchez)以及佛耶荷(Jody Agius Vallejo)在内的几位教授所发起,这项源自於避难城市(Sanctuary City)概念的运动,主要目的是希望校方正式承诺未来将“不会因为川普政策,而剥夺非法移民在南加大的学习权和工作权”。从礼拜天发起之后,短短四天之内已经获得许多学生连署支持。有媒体记者也实际深入USC校区,听听学生们怎么说。
中午时分,南加大的校园里,学生熙熙攘攘的走出教学大楼,许多人正準备享用午餐。刚下课的他们,脸上多半洋溢著笑容,朝气十足。走访一圈,不难发现南加大的校园有著各色脸孔。从同一个实验室走出来的印度老师带着白人与黑人学生,正在一旁讨论著研究议题;而一旁的长椅上,则是几个亚洲学生正在用餐。根据校方统计,目前国际学生就佔了南加大24.1%的学生总数,而这还不包括美国籍的亚洲学生(17.6%)以及拉丁裔学生(13%)。由此不难看出,南加大校方对于国际学生以及移民的友善态度。这样的风气,也使得多数的南加大学生都支持这项“避难校园”活动。
莫莉(Molly Wilkinson)是南加大医学院的学生,就读三年级的她曾经跟随老师到东南亚去当医疗志工。她对于此项活动十分瞭解,也表示非常赞同。莫莉表示,川普要减少避难城市的预算根本是一种政治上的恐吓,她觉得这是不对的。莫莉认为这项行动至少“可以唤醒民众去正视非法学生的议题,并了解他们心中的恐惧”,“虽然我不知道连署能够起到多大的成效,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告诉这些人(非法学生),我们与他们同在。”
珍妮丝(Janice)本来不太清楚这项活动,但是在了解来龙去脉之后,向记者表示她非常支持这项运动,也一定会去连署。她认为“人都应该要在一个安心的环境生活,而不需活在被遣送的恐惧之中”。当被记者问到希望这项运动能够造成何种效果时,珍妮丝则说,“现在有许多非法移民都抱持著悲观的想法,这样的连署也许能够给他们一点正面的希望”。
然而,也不是人人都对“避难校园”的活动买单。第二代移民拉坦(Ladan)就直白高呼“我完全不同意(这项连署)!”。拉坦说,“不要误解我的想法,我很了解美国是由移民所构成的国家,许多移民都对国家做出他们的贡献”,“然而,每个人都应该依据体系走合法正规的途径(留在美国)”。她表示,自己父母来自伊朗,当年他们可是经过了层层关卡以及申请才拿到了公民的身份;因此她也表示,“除非有极其充分的理由,不然我看不出来这对其他奉公守法才拿到身份的人哪里公平”。
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500名的南加大学生簽名支持“避难校园”的连署。记者致电校方,相关人员表示,学校知道这项连署,也听到了学生诉求,但是目前校方“还在讨论,也还不会对外有正式的回应”。看来川普效应,还会持续发酵好一阵子。
本文由资深经纪 Margaret 王 提供,内容及图片转载自美国侨报。
更多资讯,请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致讯 Margaret 王资深经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