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
改编自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的霾
雾霾,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雾霾,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霾,却特别地来得浓,来得重,来得悲壮。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霾”,这故都的霾味。
江南,霾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雾霾,霾的味,霾的色,霾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霾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雾,半霾的状态,在领略霾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雾霾,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霾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霾味,钓鱼台的霾影,西山的霾韵,玉泉的霾色,潭柘寺的霾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壶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浓浓的雾霾,听得到雾霾里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丝漏下来的霾影,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祥云似的淡黄色的雾霾,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得到十分的霾意。说到了霾色,我以为紫黑或淡黄色为佳,灰白色次之,淡黄色最下。最好,还要在雾霾底,点着几星疏疏落落的灯光,使作陪衬。
北国的霾,总比南方的来得奇,来得有味,来得更象样。 所有人都戴上口罩,所有车辆都亮着灯,所有航班都改航。高高耸立的电视发射塔,也如火箭升了空。这故都的霾啊,就是这么空前绝后、排山倒海、气势非凡。
霾态每次都要坚持三五日。到了最后一天,在灰沈沈的天底下,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大裤衩又横在眼前了。
雾霾去后,在拥挤的地铁,在拥挤的电梯,遇见熟人,新老北平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这霾总算是去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去霾基本靠吹!”
北平人感念雾霾的好,是它让各色人等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公平。不管是住海里的,还是住地下室或桥洞的;不管是警车开道的,还是蹬三轮车的——只要在故都呆着,管你用什么空气净化器,霾都会如影随形。也只有在这几天,部长、司长、处长、科长和科员们才惺惺相惜,有了共同话题——真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上海的雾霾终究跟北京有些区别,上海的口感虽然层次感强,但缺少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而且少了那么点老灰的醇厚。上海的PM2.5虽然在气场上小了一圈,却多了些小资的味道。
同样是PM2.5,北京的更接近PM3,南京更接近PM2。硬要说的话,一个带有涮肉的酣畅感,一个带有猫屎咖啡的细腻和情趣。南方的朋友到北京品霾,纷纷表示虽然南方的霾湿润灵秀,但要论量足味儿正,大抵不如北京。
南国之霾,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在霾里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霾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也听说河北的霾粗砺豪放,可惜又少了一点底蕴。我个人觉得霾还是讲究个积淀,北京的老霾着实是比南方新霾厚重,吸起来入鼻绵柔,却不失醇厚,仔细品味之下略有回甘,雾是故乡厚,霾是北京醇!
雾霾,这北国的雾霾,若留得住的话,北平人愿把房价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在北平。
扫描二维码加天维菌个人微信号
☟每天为你送去新西兰新鲜空气☟
合作/推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爆料投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