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时间轴
1994年8月5日 河北省石家庄市液压件厂女工康某在该市西郊孔寨村附近一块玉米地里被强奸杀害。一个月后,原鹿泉市综合职业技校校办工厂工人聂树斌被警方以该案嫌犯名义抓捕。
1995年3月15日 石家庄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及强奸妇女罪判处聂树斌死刑。聂树斌提出上诉。
1995年4月25日 河北高院作出二审判决: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犯强奸妇女罪,改判15年,合并执行死刑。两天后,聂树斌被枪决。
2005年 河南省荥阳市警察抓获河北省公安厅网上通缉逃犯王书金。王书金供述称多次强奸、杀人,并称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奸杀案也是他所为。
2006年 邯郸市中院开庭审理了王书金一案,但起诉书内只字未提与聂树斌案关联的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
2007年3月 邯郸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王书金死刑。王书金提出上诉,坚称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是其所为。
2013年9月27日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王书金非聂树斌案真凶,驳回王书金上诉、维持原判。
2014年12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复查,开启了中国异地复审的先河。
2015年3月17日 聂被执行死刑后律师首次获准查阅该案完整卷宗。
2015年4月28日 山东高院召开聂树斌案听证会。听证会期间,聂树斌案李树亭律师指出了其阅读过卷宗后的疑点。
2015年6月11日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决定延长聂树斌案复查期限三个月至2015年9月15日。
2015年9月15日 聂树斌案复查再次延期至12月15日。
2015年12月14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由于因案件重大、复杂,复查工作涉及面广,决定再次延长聂树斌案复查期限三个月,至2016年3月15日。
2016年2月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由于申诉代理律师又提交了新材料,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获悉决定再次延长聂树斌案复查期限三个月,至2016年6月15日。
2016年3月8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白泉民就聂树斌案为何数次延期没有启动再审表示:“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必须达到确有错误的情况。”
2016年3月26日 山东高院再次约谈聂案代理律师。代理律师陈光武表示,曾申请山东高院出函,协助代理律师会见在押人员王书金,核实相关情况。被合议庭婉言拒绝。称王书金不属于本合议庭管辖范围。不方便为代理律师出函。
2016年6月8日 最高法决定依法再审聂树斌案,已向聂树斌母亲送达再审决定书。
2016年12月2日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英国难道就没有冤案吗?
2016年4月26日,英国,希尔斯堡球场惨案陪审团在历经两年庭审,听取1000多名证人证词之后做出裁定:1989年在希尔斯堡球场遇难的96名球迷并非意外身亡,而是被“非法致死”。
球场的当值警察指挥官大卫·达肯菲尔德玩忽职守,“要为严重失职造成过失杀人负责”。27年之后,96条无辜的生命终于穿透谎言和欺骗,等到了迟来的正义。
冤案起源 - 1989年
1989年4月15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举行的利物浦队对阵诺丁汉森林队的足总杯半决赛中,由于比赛开始后尚有5000名球迷未能入场,警方临时开启了被用作出口的C门,却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造成严重的踩踏伤亡事件,96人丧生,200多人受伤。
为掩盖真相,现场做出开门决定的指挥官谎称是喝醉酒的球迷冲开了C门,警方安排摄影记者四处寻找酒瓶,并下令抽查所有死者的血液酒精浓度。同时,《太阳报》未经调查完全附和了警方的结论,并捏造事实,将被害的球迷描绘成醉酒暴虐的足球流氓。
惨案发生不久,被任命调查的泰勒大法官做出结论,警方现场处置失败是造成惨案的主要原因。但是检察长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提起指控。1991年3月28日,官方的死亡调查出台:惨案属于偶然事故,无人应对死难者负法律责任。接着负责球场治安的警长提前退休并移民海外,许多证据影像和录音资料莫名其妙的消失,还有的被列入30年内不能公开的〝极机密档案〞。
但是,死难者的家属、幸存者和球迷没有放弃寻找真相。2000年2月16日,他们组成希尔斯堡正义运动组织,并对警方现场指挥及其助手提起指控,但是陪审团裁定他们无罪。对正义的追求越是艰难,越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伸冤大军”。
2009年,在国会议员安迪·拜纳姆的倡导下,希尔斯堡惨案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14万英国民众在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联名签署了请求公开惨案历史档案的请愿书。2011年10月17日,英政府表示公开此事的全部绝密文件,继续调查。2012年9月12日,调查结果正式出炉,报告认为造成这次惨案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警方控制不力。同时还指出,有164份警察的声明被篡改,116份报告中清除了对警察不利的证据,这一天被球迷们称为“真相日”。2014年3月31日,希尔斯堡惨案在沃灵顿启动审判。
27年漫长的寻求真相之路,不啻于一部沉重而跌宕起伏的纪录片。虽然个案案情迥异,造成冤案的原因却大同小异,正如在本案中淋漓尽致展现的:警方隐匿、伪造证据,国家权力机关官官相护,媒体推波助澜、歪曲事实。在英国这样一个有数百年法治传统的先进国家,仍旧无法摆脱冤案的阴影。这正印证了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只要有人性的恶,权力的贪婪,就会有谎言、欺骗和冤案。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完全避免冤案。比冤案本身更有说服力的是我们每个人和国家对待冤案的态度。
希尔斯堡球场惨案能够最终翻案,是社会各界努力的结果,但是燃起燎原之火的却是27年来始终不曾放弃的遇难者的家属们。被称为希尔斯堡惨案活动家的安妮·威廉姆斯,是在惨案中遇害的15岁小球迷凯文的母亲。因为不相信法院裁定儿子死于意外的判决,她走上了23年漫长的寻找真相之路,直至2012年患癌症去世,终于在去世之前等到了独立调查报告,为儿子和其他遇难者讨回了公道。
一位叫格拉弗的父亲说,“我们必须努力为孩子们寻回正义,这样我们将来才有脸在天堂面对他们。我们手中握有真理,却无法从政府那里要来正义。”
正是这些普通的凡人,怀着对亲人的爱和对真相的探求,一路坚持不懈,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并肩同行,不论是国会议员安迪·拜纳姆,还是14万向政府请愿公布真相的社会民众,他们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最终冲破了谎言筑成的堤坝,还原了真相,他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死者最有意义的祭奠。
正如利物浦球队为纪念死难球迷,将队歌改为“你永远不会独行”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我们为他人寻找真相,就是为自己和这个国家寻找真理。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这是因为权利和权力永远处于你进我退的拉锯战中,正是个体为权利的抗争,才可能形成法治的社会和守法的政府。美国宪法对于公民权利的诠释就是一部弱者抗争强权的历史,最早的“史考特案”不承认黑奴的公民身份,但是后来通过华人“黄金德案”,联邦最高法院承认了在美国出生、父母是非法移民的孩子是美国公民。1896年“普莱西案”挑战“黑白隔离”政策失败,但是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支持了黑人小女孩林达·布朗的父亲等家长的请求,废除了“黑白分校”制度,为黑人孩子争取了平等的教育权。所以,权利从来不是来源于妥协和恩赐。
一个国家的民权之路,实际上也是走向民主法治之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反种族歧视运动,迫使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宪法判例保障被告人人权,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由此扩充了被告人沉默权、排除非法证据、律师帮助权等基本权利,这不仅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权力与权利格局,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这些弱小者争取权利的抗争,避免行政权力肆意侵犯公民人权,促成了守法政府与有限政府。
希尔斯堡球场惨案独立调查公布之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一份“完整道歉声明”,指出希尔斯堡惨案受害者们都受到了双重不公的待遇,国家的法律没有保护他们,反而让他们背负不公正的指责,并称这是“国家灾难”。虽然是一份迟来的道歉,但是他的诚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许对这个国家的公民而言,比谎言更不能接受的是,一个没有认错和求真精神的政府。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司法也不可能从谎言中结出正义的果实,国家的形象更不可能靠谎言去粉饰装点。
有人说,希尔斯堡球场惨案是英国人心中的一颗刺,其实,被刺痛的不仅是96个冤魂和他们的家属,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但是,当一个国家能够忍疼拔出这颗刺,就已经彰显了政府的勇气和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胡适说:“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我们每个人对真相的追求,就是对善和美的追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和国家。
明朝嘉靖年间。山西一珠宝商被人全家灭门。
正义也许迟到!
但绝不会缺席!
您看此文用了分秒,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