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7日,是本年度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上月末刚刚喜大奔普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大雪”节气过后,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当心“寒从脚下起”。
对于畏寒怕冷的人,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强体育锻炼之外,在日常饮食中,如能多吃些含碘和含铁的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如海带、紫菜、大白菜、动物肝脏、菠菜、蛋黄、黑芝麻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既能补充营养,也可以抵御风寒。
防寒保暖 抵抗流感 祝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