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2016年12月28日 新西兰商业移民


今日汇率 - 纽币/人民币: 4.7934

(2016年12月28日)


“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所以从幼儿园开始,要读好的学校,要接受双语教育。但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考一个好的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确,对于相对贫穷的地区,读书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对于已经对移民萌生了想法的大家,你宝宝学什么样的知识,读什么样的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不是唯一的。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中考、高考或许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在有选择的时候,一个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真正因为兴趣而学习的教育。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因为喜爱音乐而去学作曲,因为喜爱化学而去研究每一种成分,你说只为兴趣又不能赚钱,那么你可以在新西兰看到,这里高中的孩子因为兴趣而研发了全天然不含化学添加剂的洗面奶,你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兴趣而自己动手拼了3D打印机。


听了一辈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西兰,这句话终于能得到证实。


——新西兰商业移民



来源:西洋参考

公号ID:iwestbound


民办中小学不准进行家长开放日、体验日、冬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招生;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出现以外国人命名的学校名字;不能全是融合课程或拓展型课程,不能整建制引入国外课程;所有教材都要进行三级审核管理;所有中招学生必须参加上海市15门会考;暂停涉外民办学校的审批……这些都是10月19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召开的“上海市涉外民办学校政策解读会议”上提出的整顿民办学校的具体措施。

 

在很多国人眼里,“民办”二字意味着非正统和低质量。然而在上海情况是反过来的:去年(2015年)从四校(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华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预录取(10个名额以上)情况来看,公办初中有8所学校,共计180名。民办初中有14所,共计540名。公办初中毕业生人数:民办初中毕业生人数=6:1。也就是说从毕业生人数来看,公办初中是民办初中的6倍,但从被四校预录取人数来看,民办初中却是公办初中的3倍。另外,公办初中的学校被四校预录取20名以上仅只有市北(初中)一校,而民办初中的学校被四校预录取20名以上却有9所。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为全国前十中学的上海中学所属的初级中学,历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市重点率几乎100%


更值得一提的是,民办学校往往意味着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更国际化的视野。顶尖的民办学校拥有雄厚的国际资源,学生甚至可不参加高考进入国外名校。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教学理念更适合学生身心成长。师资经过严格筛选,育人者来自世界各地,却都有突出的人性化特点。也正因如此,优秀的民办中小学成为高净值家长人群的首选,其中不乏演艺界明星和商界精英家庭。

 

然而这一切好像摇摇欲坠。

 

“公办”、“民办”的区分对待并不是此次管控的重点。恰恰是民办基础教育中的国际教育部分或者说涉外教育才是真正的整改对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包括外交人员、跨国公司商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为此,各地陆续建起了面向这些外籍人员的子女提供教育服务的国际学校,这也是我国内地国际化教育体系的起步。但按照教育部1995年的有关规定,这些外国人子弟学校不能招收中国学生,因此它们还并非是大家关注的“国际学校”,只是为其萌芽提供了课程模板。

 

近年来,从公立教育体系转入民办或国际学校的中国家庭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私立学校数量迅速增加。上述规定传出后,家长普遍关心自己追求的国际课程会否被改造得和公立学校一样,从而使民办学校高昂的学费失去价值。

 



此次会议指出了当前民办中小学教育存在的诸多病症:

 

“部分或全面引入境外课程进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突破中国教育主权;有些学校属于外资或有外资背景、中外合资或外资改换方式以内资介入的形式,问题是严重的,突破了中国的法律、法规;国际课程学校的教材引入,整合,取舍存在严重问题。”

 

关于“教育主权”,通俗点说:一个人为什么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因为是中国人教的:听中国人的课,用中国人的教材,考中国人的试。

 

或者说,你让孩子去学国外那些所谓的“融合课程”或者“拓展型课程”,搞一些国际接轨,熟悉西方那一套,而不是积极地接受思想品德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你可能已经对国家的某项“主权”造成了侵害。剥夺了孩子成为正常中国人的神圣权利。

 

毕竟,要成为一名典型的中国人,仅仅是爆买或者大声喧哗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中思维方式、三观奠基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制造中国人的最关键时期,必须确保我们这一时期绝对的教育主权。

 

如果这些政策在全国推行,将意味着在国内,所有中国籍孩子,都将接受高度一致的义务教育。教材、教学模式、考试内容也大体相同。而未来的出路,是和千千万万的国内学生竞争,在选择国外的著名大学时,也会失去原本可能存在的比较优势。

 



当然,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无论是在学生培养上还是人才选拔上都有相当多的争议。

 

最近一则关于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批评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报道在许多报刊及网页上流传,引起人们对国内教育体制的热议。这位美国校长的批评不无道理,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受师道尊严、权威正确、书本必遵、课堂守静等习俗和纪律的约束,较少或则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而且由于“一考定终生”使得大多数学生沦为“分数”的奴隶,没有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中小学生压力呈内化趋势,写作业、上课外班时间比原来更长。作业多、在校时间长、课外班时间增加,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赞表示,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睡眠时间应保障在9-10小时,高中生应在8小时左右。长期睡眠不足的后果就是身体乏力、免疫力和记忆力降低,甚至影响身高发育。

 

而关于应试,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论一直存在。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的王殿卿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观念,是要改变门庭就必须上重点,孩子成了一种应试工具,不能成“人”。这种教育只能把孩子变成“有知识、没文化、缺道德”的人。孩子要打好道德的基础,课程差点还能补,要是道德没学好,以后就越来越补不上了。

 


陕西一中学学生操场考试,场面壮观


填鸭式教学、学生压力大、以应试为唯一目的,是中国基础教育显著的弊端和不足,对孩子一生成长都产生了无法磨灭和深入灵魂的影响。而在人才选拔上,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情况则更能触动万千家长敏感的内心。

 

全国每个县市都存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省重点、市重点、机关学校、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各类名目繁多的中小学名称已经对其段位做了明确的区分。师资、生源、硬件设施投入、生活保障各方面都存在质量上的差距,社会地位比较高或者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进当地教学质量最好的中小学校,更有实力的,目光是京沪等地的全国性中小学“名校”。

 

其实,即便在北京、上海,内部的竞争也是超乎你的想象。比如北京海淀排名第三的师大中学,去年6500人报名小升初实录350。北京今年一本上线率为24%,这才10%多,小升初比考一本难多了。而海淀的小孩如果想上人大附中、清华附、北大附、101这些市重点,唯一的出路是学奥数,尽管这条道路上有95%的人最终与这些名校无缘。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很多家庭选择移民最重要的动机。上海市的这些政策如果在全国范围推广,将会促使更多希望孩子接受不同于中国基础教育模式的家长做出选择:在孩子幼年或者少年便把他们送到西方,或者,举家移民海外。






微信:812693952
QQ:3471556276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西兰商业移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