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肾脏移植,肝脏移植是要把整个坏掉的肝脏拿掉,植入一个新的肝脏,而且务必要让新的肝脏能够立刻发挥作用。
“病人和手术,容许的误差范围非常小,只要一点差错或是不够完美,病人常常就在生死之间”,肝脏移植是一项起手无回、不成功便成仁的手术,每一次手术陈肇隆都是在与天争命。
世界华人周刊特约撰稿:张老六
众所周知,风靡全球的日本漫画,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科技、医疗、生活、艺术等现实题材改编的知识性漫画,这一类的漫画往往触及社会最敏感的资讯。
上个世纪90年代,是日本漫画最鼎盛时期,日本作家大钟稔彦(原名高山路烂),根据当时现实腐朽的医疗体制,在杂志上连载了一部医疗漫画,后又将其改编为小说,名叫《孤高的手术刀》。
这部小说在2010年被搬上大银幕,由日本熟男偶像堤真一主演的同名电影——一个在脑死病患和国家法律的夹缝中感慨万千的故事。
电影《孤高的手术刀》海报
但奇妙的是,故事的主角原型不是日本人,故事中惊心动魄的手术也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全脱胎自一位台湾的医学天才,被世人誉为“亚洲换肝之父”的陈肇隆医师。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被群星演绎及世人传颂,这样的人生故事肯定很精彩。
“亚洲换肝之父”陈肇隆
01.
你是否是B肝或C肝带原者?每年抽血检查肝功能是否只做GOT、GPT指数?一旦发现指数正常,是否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又能饮酒加上熬夜了?
陈肇隆医师负责任地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想要知道自己的肝是否出问题,例行追踪检查一定不要忘了加上做超声和甲型胎儿蛋白,才有可能早期诊断肝硬化、肝癌。
美国一名50多岁的知名画家,因为不小心跟C型肝炎带原者共用牙刷或是针头,得了C型肝炎,她没有早期治疗,最后导致肝硬化。
印尼的一名病患,从小就是B型肝炎的带原者,他有定期检查,但他只做肝功能GOT、GPT检查,最后长出6厘米的恶性肿瘤,而且刺到门静脉。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因为没有神经,初期和中期常没有症状,发现时已属晚期。即使是健康的B肝或C肝带原者,也可能由肝炎、肝硬化,发展到肝癌。
这两个海外病患,前者让女儿捐赠三分之二的肝脏,同时利用自己的血管、卵巢静脉、大腿静脉、肠静脉,来重建已经栓塞住的门静脉;后者由他的儿子捐赠三分之二的肝脏,将他整个肝脏换掉,做了活体肝脏移植手术。
你没有看错,是从一个活人身上切割下一块肝脏,再缝合到另一个活人身上去。
而这个巧夺天工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正是由陈肇隆医师完成,迄今为止,他已达成1500例肝脏移植手术。
他创下的“第一”记录太多:
1984年,完成亚洲首例换肝手术;
1985年,病患是亚洲存活最久换肝人;
1994年,完成台湾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
1997年,完成亚洲首例一肝两受分割肝移植。
现今,他的手术存活率是全球第一。捐肝者100%存活率,而且都恢复健康,回到工作岗位;受肝者更是以五年活体肝脏移植存活率超过98%的傲人成绩,高居世界第一(日本69%,欧洲58%)。
他还创下了全球首例手术“零输血”的记录,这项技术被日本医学界称为“人类的极限”,至今无人能破。
02.
难以想象的是,这位换肝之父原本不过是小儿外科住院医师,时间再往前推移,他甚至还做过“赤脚医生”!
1950年出生的陈肇隆,25岁时在台湾屏东乡下从事山地医疗服务工作。有一天,他听说王永庆董事长(“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要在台北盖一所长庚医院。
长庚医院
陈肇隆非常兴奋,那个时候住院医师出路很窄,想要到大医院任职,名额很少。他通过报纸上的分类广告(这个影响他从此留在长庚医院的小小广告,至今他还留着),到长庚医院应征,一个月后只以“备取”的资格考进长庚医院,随后当了住院医师。
三年后,机缘巧合下,他的老师的老师——台大林天佑教授——首创世界“手指切肝术”,并因此获邀撰写国际医学外科英文教科书章节。可那时候,在台湾并没有所谓的Medical Artist (医学插画家),于是找陈肇隆帮他画插图。
作为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陈肇隆根本没有看过肝脏的手术,为了画好插图,他就把相关的资料找回来读,包括肝脏解剖学、肝脏外科还有林教授的所有论文。
青年时期的陈肇隆
“任何领域都一样,只要你下了工夫,就会产生兴趣,就是因为这样的机缘,肝脏移植就成为后来我这一生的志业”,今年66岁的高雄长庚医院院长陈肇隆医师这样勉励年轻人。
随后的道路虽水到渠成,但筚路蓝缕。1983年他从美国进修回来,全台湾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医护人员看过肝脏移植手术。
他只能每个周末用猪狗来做动作实验,模拟实际的手术情境,又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一个换肝小组。
在那个医疗资源贫瘠的年代,台湾没有上市的“器官保存液”,他就从文献上去找配方,自己在试剂室来执行调配;没有抗排斥药,他就跑到瑞士,向当时的Sandoz医药公司争取,引进了亚洲第一批Cyclosporine(免疫抑制剂)。
除此之外,他还要周延缜密的准备,怎样挑战法律的尺度来突破脑死亡的观念,怎样克服连带的法律责任,怎样去因应媒体可能的质疑以及来自社会的争议,甚至还有检察官可能的起诉。
1984年,一名18岁少女因食道静脉瘤破裂,大量吐血导致陷入肝昏迷和休克状态,从内科病房直接被推到外科手术室抢救。
“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怎样把这个手术做好,让这个病人能够有存活的机会。”就是这样一个唯一而简单的信念,从已死亡车祸捐肝者身上取肝5个小时手术,又为受肝者动了27个小时手术,外科医生陈肇隆总共经历了32个小时,将这病患从死神手中抢救了回来,成功挑战“亚洲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那年,他才34岁。
这次手术直接促成台湾在1987年达成亚洲第一个“脑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韩国、香港早10年至12年。
但这种遗爱人间(例如死刑、车祸等)尸体的器官捐赠,是非常珍贵的社会资产,特别是拿死刑犯作为器官捐赠的来源,在人道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受到国际人权团体的抨击跟抗议。
亚洲各国都受到中华文化跟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资源更是非常有限,很多病患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抱憾离去。
于是陈肇隆在当时全球都还没有所谓的“活体肝脏移植”情况下,开始研究活体肝脏移植,最后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1990年在日本完成了活体肝脏移植手术,病患成为日本存活最久换肝人,这个举动震惊了整个医学界。这段精彩过程,被写入小说《孤高的手术刀》,在日本销售百万册。
从此,器官捐赠多了一种活体捐赠,就是亲属之间的私人赠予,只要检查一切都符合,不需要等,马上就可以安排手术。
1997年,他用一位脑死患者的肝脏,以近22个小时的手术,分别移植到一个两岁小弟弟和一个16岁小姑娘身上,完成了亚洲首例一肝两受的分割肝移植手术(即一个肝脏借由手术方法裁剪成两个,同时给两个病人使用,倍增了器官的来源),将台湾换肝技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新加坡、香港、日本随后跟进这项技术。
03.
肝脏移植对于受肝病人来讲,病情都是传统的内外科没有办法有效的治疗,不得已之下才选择换肝手术。
不像肾脏移植,植入的肾脏如果没有发挥功能,还可以让病人再回去手术。
肝脏移植是要把整个坏掉的肝脏拿掉,植入一个新的肝脏,而且务必要让新的肝脏能够立刻发挥作用。
“病人和手术,容许的误差范围非常小,只要一点差错或是不够完美,病人常常就在生死之间”,肝脏移植是一项起手无回、不成功便成仁的手术,每一次手术陈肇隆都是在与天争命。
平时总是笑脸迎人、对待每个病患都不厌其烦的陈肇隆医师,面对人命关天,异常严谨,连0.1毫米也要跟护理人员争论,也要准到底。
他在医界的成就与故事,时常吸引国内外媒体的目光,将他精湛的医疗技术视为传奇,广为流传,而他勇于突破困境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也树立了一个医者不凡的风范。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从世界各地到台湾求医,每年也都有许多外国医师到高雄长庚医院取经。
不论是哪一种,陈肇隆都有求必应,毫不保留,他说,医疗没有国界,海外的病人、台湾的病人,都一视同仁,都尽心尽力。
他不仅仅将眼光放在台湾,更以各种形式到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医援国际社会,打破疆界的限制,落实医疗无国界的理念。
2002年年初,山东女孩董国女罹患威尔森氏症,数度大量出血陷入昏迷,必须换肝脏才能延续她的生命。
其父董秀江透过网络向世界顶尖的肝脏移植专家和医院发出了求救信息,“我们做父母的心急如焚、夜不能寐,为了挽救女儿生命,愿将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女儿,我们愿不惜一切代价,急切企盼你伸出援手”。
陈肇隆教授在接获信息后没有犹豫,立即带领换肝团队飞往北京协和医院,为董国女成功完成活体肝脏移植手术。
这一举措写下两岸肝脏移植团队跨海合作的历史性一页,这一次救援,证明了生命的可贵,超越了种族,以及政治立场与制度的隔阂。
在他的经营之下,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已经成了全球五大最著名的换肝医学中心之一。
2007年,陈肇隆凭着对医学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2年,在医疗历史的长河或许只是小小的一步,但是陈肇隆医师的32年,全身心沉浸于肝脏移植领域当中,勇于突破挑战,不断追求医疗品质的最高标准。在此期间,他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获邀在国际及海外医学会议演讲300余场,一次又一次为肝脏移植的技术写下新的篇章,堪称亚洲肝脏移植的拓荒者。
(早在2007年8月,台湾地区就宣布开放大陆人士来台活体肝脏移植、颅颜重建、心血管侵入性治疗及外科手术、人工生殖技术、关节置换手术等“五大强项”医疗服务。希望此文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福音。)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侵权必究!
【世界华人周刊版权所有,华妹编辑】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