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再一次降临,这座有些疲惫的城市再一次灯火阑珊。站在窗前,隔着玻璃往外望去,眼前的CBD,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仍旧一片灯火辉煌。TTL的办公室内,几位顾问老师还在专注地double check学生们递交的申请材料,生怕因为孩子自己的一点点疏忽,而与他们申请的梦想学校失之交臂。他们仿佛根本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天色渐晚,夜色渐深。
F轻轻地合上他的电脑,双手交靠在脑后,微微调整坐姿,放松了一下脖子。F是TTL星腾科的美籍顾问,他来中国已经两年了。这是他又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加班的夜晚。处于申请季的他们,加班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不管于美籍EC还是中方CA们来说,申请季便意味着,全天候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随地守候在电脑和手机前,以便在第一时间为学生解答申请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短暂的小憩时光里,F跟我聊起了他的工作。
又一次加班到这个点,但很庆幸此刻我结束了这场加班,至少我现在可以走了。poor girls(CA菇凉们)还要继续奋战。其实美国人时间观念普遍较强,我们是非常不愿意加班的,但自从来到TTL,从事了教学顾问(EC)这份工作以后,常常因为工作量大而不得不面临不定期加班。
不少人认为“加班并不一定代表你工作努力,也可能是说明你工作效率低下”。我也曾一度陷在这种观念里,我常常会想,难道真的是我工作效率太低了吗?作为美籍顾问我面临的工作是必须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美国大学的情况,了解大学入学的最新动向及变化,并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对我的学生们有用的信息,让申请者的申请方案具有其独特化、个性化。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极其繁琐,且要求十分细致,所以我工作起来的速度,有时候慢得我自己都觉得抓狂。哪怕我手里的学生只有少少是十几个学生。而同时,我惊叹于有些同行效率之高,他们能带上百个学生,去完成美国大学申请这一巨大的工程。这是我根本做不到的事,也是我们TTL团队无法做到的事。
听完F的这番感慨,让我不禁想起“慢工出细活”这句老话儿,其实这世界上的很多事,当你真的沉下心,踏踏实实地去做事的时候,是有做事的合理效率的,在保证做事质量的前提下,你无法比别人快太多,同样你也不会比其他人慢很久。所以我相信,我的同事们所做的每一步慢工活都是对学生负责。正如我当初选择TTL,一家来自美国本土的纯粹美式教育机构,TTL不只是帮学生申请大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珍惜现在,帮助他们规划未来。比起顾问老师的称呼,我更喜欢soul mentor 的比喻。教育的使命感时刻提醒我,我的工作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伟大的塑造灵魂的事业!
因为在TTL,我不是担任顾问的工作,我对顾问们美国大学申请的工作充满的好奇,我想了解更多TTL帮助学生美本申请的过程,于是我向F继续问起关于他的工作。
和学生、家长的第一次见面,我们会有一个长达60分钟的会谈。通过会谈我们会评估学生是否适合赴美留学,从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竞争优势,包括学术性因素与非学术性因素。通过和孩子的深度沟通、了解,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竞争力和职业规划,确定目标大学、专业以及申请策略。
举个例子,今年我的一个PCAP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进行了足足一个小时的深度交谈,刚刚见面的前十几分钟,学生很害羞,不善于交谈。而当我渐渐从她的兴趣点引入时,她说得越来越兴奋。通过深度交谈我了解到她是一个表面shy却内心火热的女生,她独立且计划性强,她十分喜欢刺激而具有挑战性的一切新鲜事物。以及她想成为一个导演。
她是个幸运而有想法的学生,她很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的dream school和想学的专业。而有些较早签约TTL的孩子,他们刚来的时候并不明确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留学顾问必须去发掘并加以引导的地方。接下来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生的passion和目标学校努力。
跟学生每多一步接触,每多一份了解,也就为启发学生文书创作多奠定了一份基础。开始写文书之前,我们会给孩子做头脑风暴。这个时候我不会提出我的想法,我希望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写她想写的东西。由于之前的沟通、了解和陪伴,我已经对学生的想法、目标、优势和亮点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所以在为学生做文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教学生如何让自己形象鲜活丰满地呈现在招生官看到的文书里。
要写出优秀的文书,你需要了解自己,你要能够真正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仅仅通过一纸文书就让招生官发现你的闪光点且对你印象深刻,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知道我替学生代写文书,可能会让我工作起来更轻松,但那文章里并不是学生自己,也并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锻炼和好处,而且这种代写文书的行为也常常毁掉了许多人的留学梦想。
来中国已经近三年之久的F,中文已经说得很棒了。对于近日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关系》,我跟他聊了起来,问到他对中国式关系的理解时,他这样说道:我很早接触中国文化,来中国也时间不短,但是我始终不能理解中国式的关系,中间太多的千丝万缕,不能直接说这就是不好,或者就是不对,只能说有些“游戏”里,这种rules行不行得通?尤其对于教育来说,是没有捷径的,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才能有所进步,不然,人们为何还要接受教育呢?
对于近日留学圈发生的事情,我们不予评论它的对错与否。单纯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很遗憾看到这些学生的前途受到影响,经济损失尚可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但因此被浪费掉的时间,却再也追不回来了。作为TTL的一员,我想说,我们会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这条看上去好像很慢,却值得我们一直信仰的道路。
最后,还是想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大多数的我们都歆羡剑锋之利与腊梅之香,却忘记了“磨砺”与“苦寒”的重要。美国的教育体系中,从不觉得“赢在起跑线”有多重要,“赢在终点”才是最终目的,参与“奔跑”,享受“奔跑”的乐趣,体验“冲向终点”过程,在过程中收获进步与成长,才是弥足珍贵的,只是途中大家不要跑错了方向就好。申请美国大学,其实也是一次体验美式教育的机会。
无过程,不结果。这可能就是这些年我们在帮学生规划指导申请过程中,追求匠人精神的最好概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