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她的带班秘诀在哪里?

2016年12月21日 东莞教育




面对学生,她能够见子打子,见招拆招,临场发挥。而这不是天生聪慧,而是做事有铺垫,行事有预谋,懂得未雨绸缪、步步铺垫,然后才水到渠成的。


身为班主任,她不强迫学生,讲究德育渗透,讲究教育手段的隐蔽性,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


而她带的班级,无一例外地优秀,学生的心态、性格都比较好,升学或者就业后,都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发展,且具有长效竞争力。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主编熊华生博士把她誉为“中国最优秀的班级叙事者”,中国教育学会理事、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把她的“德育预设”称之为“班主任领域的一大发明”。


她就是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钟杰,全国知名班主任,班级自主化管理实验领军人物。




从“管”到“变”的观念转化


我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两个字的转换,即从“管”转变为“变”。


一、“管”字当头的失败者


曾经,我也是一个“管”字当头的班主任,认为无论带什么样的班级,只要把学生“管”住了,就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为了将学生牢牢管住,我不得不对自己进行“全副武装”——“黑脸包公”配着“打狗棍”,外加一副火爆脾气。我就像灭绝师太一样,打着“正义”的幌子,咬牙切齿地要将所有的“邪恶”赶尽杀绝。这样做的结果是班级表面平静了,学生看起来也温顺了,但我却突然感觉心力交瘁、心灰意冷,差点儿转做他行了。


由于我“强悍”的个性以及超强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我所带的班级不论何时,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学生只要看到我的影子,都会吓得躲避、逃窜。有两个经典片段让我至今既惭愧又后悔。


某天下课,学生在走廊上嬉闹,我闻声而出。学生看见我从办公室出来,吓得赶紧往教室里钻。其中一个学生由于背对着我,在同伴们逃窜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等到同伴们作鸟兽散后,转身,一眼看见了我,便急忙往教室冲去,却“咚”的一声撞到了门框上,额头上顿时多了个拇指大的“鹅卵石”。他捂住额头,两眼泪汪汪的,却不敢吭一声,委屈、绝望、无助地看着我,其他学生也傻了一般,不知所措地望着我……


学生对我的恐惧并没有让我有一丝成就感,相反,每每想起他们的眼神,我的心灵就会饱受炮烙之刑。烙在心底的愧疚痕迹,我一辈子都擦不掉。


还有一次,我吃过午饭,信步朝男生宿舍走去。走到距离男生宿舍大概50米的地方,我看到我班男生在宿舍门口头挨着头围成一团。我好奇地大喊一声:“你们在干什么?”他们听到声音纷纷扭头,一看是我,吓得四处逃窜。其中一个男生穿着一双泡沫凉鞋,没了扣绊,再加脚底有汗,跑得又急,失去了平衡,“哐当”一声,摔了个“狗啃泥”。我把他扶起来,训斥道:“狗抢屎啊?跑那么快!”他没有辩解,怏怏而去。

 

我心里很清楚,“管”字当头的教育理念让我成了一个失败者。扪心自问,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每每看到我,就像看到猛虎一般害怕,“苛政猛于虎”,这是怎样的一种师生关系?一个让学生畏惧得不敢对视的老师,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始终都是一个失败者。

 

二、“变”字带来的惊喜


后来,我做了母亲,心也柔软了很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断反思,开始读书,试着用真心爱我的学生,换位思考去理解和接纳我的学生。


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收获了教育人生的两大惊喜:一是2005年,我带的班级在中考时考出了我所在学校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我也因此评上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二是我的学生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我在他们心中,是最优秀的班主任,是他们此生最难忘怀的“亲人”。


教师要改变不堪的教育现状,首先要转变心态,其次是转变教育理念,最后是转变教育行为。


首先要转变心态

说来惭愧,我并不是因为热爱教育才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为了摆脱农民身份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教师。我只有一个念头——混!不用说,带着这样的心态是做不好教育的。学生和我,表面上是分离的,感情上是疏离的;家长和我,要么没有交流,要么就是对立。

 

后来,是一个学生“救”了我。他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接纳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我的教育心态由混日子变成了诗意地栖居。

 

其次是转变教育理念

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得益于我的勤读不倦。最初,我对教育的看法是非常肤浅的,我没有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教育。后来,书读得多了,眼界开阔了,开始思考教育的含义。尤其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让我如醍醐灌顶。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教育首先是一种人学。既然教育是一种人学,那么教育的一切就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分析人,关注人,发展人。总之,教育者所从事的工作都要与人的健康成长有关。有了这样的理解后,我做事情时会思考:这样做,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好处吗?能不能给学生带来可持续发展?如果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哪怕冒着被别人误解,甚至被学校领导、同事边缘化的危险,我也不会做。相反,如果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我会千方百计地去做,并且努力做到最好。

 

最后是转变教育行为

教育理念的转变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的教育行为。比如,以前进教室,一看到学生说笑嬉闹,我就会很烦躁,恶狠狠地吼。可是现在,我会做个暂停的手势,微笑着说:“亲爱的孩子们,请把动态变成静态。”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留在学生脸上的是理解的微笑。


我在处理一些小的违纪行为时,也比以前更有技巧,更有艺术,不仅省力,而且有奇效。有些学生总爱在课堂上小声说话,这种违纪行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是采取另类惩戒——让他们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或者讲一个故事,但必须把大家逗笑;或教我做一种游戏,且必须把我教会(我有时佯装自己奇笨无比,无论学生怎么教都教不会,让他们很抓狂)。更有趣的是,我会要求违纪的学生与我一起演情景剧。我做学生,他做老师。他要给大家上五分钟的课,此时,作为学生的我就在下面捣乱,常常令他尴尬万分,有时甚至会把他气得七窍生烟。这样的情景剧演了两三回之后,课堂上再也没有了违纪现象,每个学生眼里都闪着求知的光芒……

 

这些转变,让我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班主任。但我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因为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终生的事业。

 

三、既要做扁鹊,更要做扁鸿


在很多人眼里,我俨然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相反,当我重新阅读曾经写的教育叙事时,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忙碌的消防员。我能不能换一种做法,让自己工作起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呢?我想起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某日,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扁鸿最好,二哥扁雁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医术好。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乡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扁鸿的做法给了我很多启示,那就是不论是治病,还是班级管理,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

 

在组建班级的第一个学期,最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会寻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人”的观念。我想让学生永远记住: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样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正念、正思就会无声地渗入学生的心田。在这之后,我才会把一些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比如同情、诚信、宽恕、自控、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说话,等等。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我会把学生的思想工作重点放在性教育上。在进行性教育之前,要先教会学生自律,一个懂得自律且能自律的学生,既不会损人,也不会害己。

 

中学生中考的备考压力不言而喻。此时,我会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心理疏导上,塑造他们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积极地面对考试,让备考压力下的他们拥有一颗平常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让教育者始料不及的问题发生,而经过预设的层层铺垫的教育,则会给孩子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走向成长的康庄大道。



编辑 | 吴洁琼

转自 | 好老师微信

(文章源自《这样做班主任才高效》,钟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