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丫丫
from Rice University
01
关于申请季ESSAY
其实出国党的申请季从高二的暑假就开始了。严格来说,要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从很早之前,我们就奔忙于许多考试之间。八月份大家开始绞尽脑汁构思自己的文章,想着如何更好地呈递自己。我觉得在这样的时候,在这种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或是被急功近利的进取心驱使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问一问自己为什么。
从为什么申请一所学校,为什么选择一个专业,到为什么喜欢一个城市,为什么某件事让你印象深刻,你很快会发现essay prompt里充满了这种why为开头的询问。要仔仔细细的考虑,询问其原因,再询问其原因的原因。刨根问底其实极其有意义,至少我们知道此刻的自己是从哪里来,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就有理由推理出,自己要到哪里去。在ESSAY中我们绞尽脑汁想要探寻并且表达的,最终也就是自己的一个切片,是过去的,和未来的自己。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申请季。在那之前我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没什么耐心,觉得付出感情毫无人生意义,所以不大愿意倾听,更倾向于一个人呆着。申请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所以我经常是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在两地往返,这样来来回回三个多月,睡眠的地点要么是在高铁上,要么是在工作室的地上,有时候匆匆忙忙地搬出床垫和被子,草草地一躺就睡过去。如果某个晚上能沾到沙发或者床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体验。工作室里有其他学生,不得不和很多人打交道,但我渐渐发现,每个人对于世界的思考系统都不一样,这样的diversity也很有趣。
四个月里我做了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连着叫了15天的外卖,比如跑到山里去,找到一个学校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生活一个星期,认真听5个人和我说说他们的故事,比如叫上两个朋友,自己联系了一家客栈并且去那里做三个星期的义工,比如2015年跨向2016年的半夜,在法租界的大街上狂奔半小时,然后站在空荡荡的街上,在便利店的门口,安静地站了一会儿,(我很少能维持一个安静的美少女的状态),告别了DDL,告别了申请季,比如找了一所教育机构,打电话自荐,做托福老师,碰到了两个略让人头疼,但又很可爱的学生。这其中不乏做得挺失败的事情,也有半途而废的,但是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没有试过的事情,谁都没有办法预料。
因此,申请季不一定只是对以前的自己的反思和总结,它本身就是一个更新的过程,申请的学生最忌讳的,就是忽视这几个月里,自己的变化,有趣的是,如果你耐心地投入每一次思考,认真对待每一个笔下的文字,你发生变化的程度可能会让自己大吃一惊。此外,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变化及时地写进给AO的update了,说不定也会让他大吃一惊。有时候一瞬间蹦出来的想法看起来有点疯狂,可是疯狂是了不起的创造的开始。
按下submit键之后就是长达四个月漫长的等待。期间没有人对我们说,你们要做什么。我们的使命好像完成了,在其他学生的眼中我们是幸福的。然而事情似乎才刚刚开始。总觉得要尽力去向AO争取,但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总觉得任何努力都不够。
在1月到4月,突然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有许多想学会的事情,可是没能出现在计划本上的它们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人催促,没有日复一日的下课铃,没有黑板上的作业,因此根本看不见时间掠过。只知道那些奔向高考倒计时的人们,快要掠过那条线了,他们过得很充实,他们快要自由了。这个现象很多申请结束后的学长学姐们都经历过,我认为这是申请季最有意义的一次体验。归根结底其中的原因只不过是大目标消失,因此我们的目的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这时候不妨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它将对接下来许多年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帮助,也可以去报名几门AP,并不是为了多几个漂亮的成绩,而是给自己立一个flag。毕竟AP报名费很贵,不能说不考就不考,所以就会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包括列一张单子,每周看一本书;返回去重新刷刷GRE和SAT单词,以及提早算好时间去学车,这样暑假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成为一名老司机了。
相信我,申请季是段相当痛苦的时间。造成这番痛苦的不是辛苦熬夜,不是反复雕琢文书的一天一天,也不是偶尔灵感枯竭的窘境,而是有一天你早上十点半你从床上醒来,想起来起得太晚是因为昨晚又熬了夜,想起来最近总是晚睡晚起忙忙碌碌,但是仔细琢磨却想不出自己做了些什么,又做成了什么。
这是段常常觉得毫无成就感、庸庸碌碌的日子,是段你常常力不从心、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想法的日子,是段常常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的自己的日子,那些丢失的成就感,表达能力,以及从前的自己,是申请季最痛苦的事情,可是你能做的唯有接受它。
而这让我想起自己选择哲学这个专业的理由,一开始是因为许多关于人生的问题我凭一己之力找不到答案,想要依靠哲学得到解答,最后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但是这时我反而离哲学更近了一步,因为哲学能教会我做的,就是去接受,这个没有答案的答案。
可能不久后的有一天,或者是已经发生在过去的一天,你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四年时间学习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也不知道需要什么理由才会爱一所学校,可能更不知道往后的时间里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工作。你不要担心,因为人必然会因为一些挫折或者突发事件而开始思考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究竟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练习定位自己这个技能,比到了中年再开始手忙脚乱要幸福得多。
02
关于时间安排
高一的童鞋们不要觉得时间还早哟,其实过得非常快,而且对于出国党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考试时间会堆在一起,以至于有的时候刚刚考完试以后就会有种没事做的错觉。这时候要提醒自己一下,事情都是一堆一堆来的,所以要赶紧提前做好下一批任务的准备。
可能会有一些喜欢赶DDL的同学,其实DDL本身也并非100%靠谱。在ZI的时候你可能会隔一段时间被布置一些文书任务,哪怕一开始有些不是正式的文书,但是写文章的事情全部都是为最后的那一锤子做积累,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任何时候的DDL。
另外提醒一下,写作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不仅仅是申请的时候,到了美国的大学也是,尤其学文科的同学,比如我这种苦命学哲学每两周就有一篇paper的人:),七八页的论文他们都是很随意地就布置下来的,你就一下就会发现和本土学生的巨大差异,哪怕在国内英语再好,到了美国都是毫无优势,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弥补语言上的不足。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提醒大家一下: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尤其是早申请的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因为现在申请越来越困难,不要因为觉得单纯这个学校跟我这个人是一个档次的,或者觉得,我应该申请某个学校就去申请了,一定要是在对学校有兴趣的情况下去申请,而且要充分地了解这个学校。
我在早申请的时候申请了哈佛,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学校我多喜欢,而是当时觉得我分数活动不错,不去冲一下就可惜了。但是常规申请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学校,这时候才后悔,就很可惜了,因为把早申请的机会耗在了一个其实并不是那么喜欢的学校上。所以申请的时候要对自己有好的定位,也要对自己的喜好有清楚的认识。所以这里要稍微提醒一下还在考虑某些学校ED2的同学。
03
几个温馨提醒
最后再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可以根据个人风格适当参考:
1.坚持做一件事情
全面撒网不如专注于一件真正感兴趣并且能长期投入热情的事情。不要去考虑这件事情中是否能表现出所谓的领导能力,创造力或者深刻的思想。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不在于做什么样的事情,而在于怎么样的事情。
2.要有胆量
这句话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不要不敢去想任何一件事情,但是想到了,决定了就要拼命付诸行动。我的好朋友在我早申请的时候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在这里送给大家:不要想着这个目标离你有多远,弄清楚你到底有多想要。
3. 不要等待机会,要及时表达自我
尤其是提交了Common App以后,一旦你又什么想法觉得可以和AO分享,应该立刻付诸行动,邮件不用特别客气,那样会显得很humble,美国人都是不太客气的。要自信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要有细节,有理有据,不要只阐述现象,而要同时解释起因和后果。不要因为没有收到回复就气馁,从量变到质变,我们需要给AO一些时间。
4. 尝试有计划地做每一件事情
花时间想想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这个星期做什么,这个月做什么,并且及时总结效率和原因。真的,千万别觉得这浪费时间。我是雅礼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今年我们班所有学生都上了600分,而我们班主任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让我们定期写计划和总结,开始相当麻烦,但当你越做越顺手,你会觉得,Wow,人生充满了惊喜。
最后的最后,学姐和学长的经验之谈其实都只是给你们小小地剧透了未来的日子.我相信你们肯定觉得,嗯,听起来似乎不错,虽然辛苦,但是好像心里有了一张宏伟的蓝图,感觉梦校都要拜倒在本大神的石榴裙下了。不瞒你们说,真正的申请季,现实和梦想的边界往往很鲜明很残忍,但是邓小平主席说了,我们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你们自己说了算。
本文系ZoomIn(thezoomin)授权发布。
“你的行为越像你的祖国,就越受欺负!”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阅读。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更多精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