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考试完毕到真正放假,往往有一段“空闲”时间。辛苦了一个学期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不过放松的形式可能很不同。
女儿回忆她在国内上小学时,这段空闲的时间老师会安排大家在教室里看电影。我问她,看完了呢,女儿说,再看一部呗。似乎一个学期中最和谐的就是快放假那几天,老师没有太多教学任务,学生也没有什么作业要赶,大家相安无事,都乐得轻松快乐。
现在女儿上高中了,在学校里的这段假前空闲,即便是比较轻松,也会有些任务。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的最末,女儿的科学老师在最后的两周里给学生们安排了一个任务,选题调研。
要求学生或独自或分组,在大概6、7节课的时间里自己选定一个科学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然后在全班进行简短的演讲介绍。
我看了女儿老师给出的方法,觉得很是受用。它是按照一个流程,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一步一步地完成这个任务的。
第一步:找到你感兴趣的领域。因为是科学课,所以老师要求在科学相关的领域选题。老师对同学说,一时找不到课题也不用着急。另外,就算你选定了课题但是做着做着发现不喜欢了,也没关系可以欢。跟着老师的说法,女儿花了3节课才定下了研究课题。
第二步:调研该领域的现状。包括如果一个人将来想进入这个领域,他们需要通过何种路径(比如读大学的某个专业,做这个领域内的工作有没有前提要求?)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人们都有什么样的工作,描述一下他们通常的一天的样子。在这个领域中工作,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目前这个领域中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哪些?这个领域是否横跨多个学科,如果是,哪些学科?
第三步:调研研究的方向。在目前的研究中,看看有哪些需要被解答的重要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有哪些认知的缺口,想一想这项研究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或是影响。
第四步:汇报成果。开始组织你的课题汇报,准备阶段要问自己是否能够不用稿子提示来介绍你自己的研究成果。
整个的安排就是这样。老师给出了方法,学生按照方法和步骤自己进行学习。在过程中,如果学生有问题,可以单独向老师请教。在这两个星期的科学课上,基本都是在学生自己在做调研和讨论。
学生们的选题特别丰富多彩!有研究黑洞、色盲眼镜、太阳能发电、蚊子传播疾病等等等等。女儿选择的课题是人体冷冻学,她的这个选题还吸引了两位同学加入进来,后来她们做了三人小组形式的课题研究结果介绍。
学生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劲头好像就是更足一些。这让我想起一个TED演讲。讲者研究发现,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我们对绩效考核往往特别重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会觉得是因为如果达到目标的奖励标准(钱数)还不够。其实,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想法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其在大工业生产社会环境时代的那种意义。现在的高科技公司,创新企业需要给员工一些空间,在工作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管得少反而效果更好!比如谷歌公司让员工每天有些时间是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很重要的Gmail邮件服务竟然就是这么产生出来的。
那女儿学校放假前这点时间,轻松一下不好吗?为什么老师会安排这个任务呢?新西兰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是培养终生学习者,要培养对未来做好准备的人。我要是说老师要慢慢培养孩子做终生学习者,就算是那个意思,但说上去难免有点矫情。如果说这样做也是应“试”教育,可能就释怀了,不过,此“应试”非彼“应试”也。老师希望帮助学生去“应“的,是他们三年后要面对的“试”– 拓展论文(Extended Essay),那是女儿即将学习的高中IB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自选课题进行研究,独立完成一篇4000字的论文。根据IB组织的网站介绍,这个课程的安排是为了IB的学生准备和适应将来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的。而在越高层次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会越多地遇到需要填补人类对世界认知缺口的情况,这种学习和研究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假期前的时间,以轻松的方式老师利用空闲时间给她们稍稍尝试一下将来更高年级的学习中要用到的方法,而重要的是选题又是学生们选择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增强了主观的能动意愿,也让学生在成为终生学习者的路上前进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