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可以订阅哦
回国就业已成为当下中国留学生的主流职业选择。近日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完成学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选择“回国创业”的比例远高于“海外创业”。
该报告同时对中国国际学校的发展现状、北京地区国际学校学生发展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进行抽样调查的309所国际学校中,民办国际学校比例接近一半,是当前中国国际学校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据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介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低龄留学快速发展,“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历史。
0
1
选择回中国就业比例高于海外创业
《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显示,美英仍然是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而中国留学生海外完成学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选择“回国创业”的比例远高于“海外创业”。
具体数据为回国创业27.3%、海外创业11.3%;计划回中国就业的稍高于选择海外就业的,其中,回国工作的占19.6%,选择海外就业的占16.1%;此外,也有超过1/4(25.6%)的人选择“没考虑过”。
通过不同年级之间的对比,小学生选择“回国创业”和“没考虑过”的比例分别为30.5%、31.9%,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高中生选择“回国工作”和“海外就业”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海外创业方面的则是初中生最高,为14%,高中生最低,为10%。
根据此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其中,2014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人次,增长了3.20%。报告认为,这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高度吻合。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国内各类经济主体为“海归”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海归回国将成为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聘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
此外,从不同类型单位对招聘海归的倾向性来看,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归人士没有任何偏好。而随着单位性质的变化,有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
其中,50%的国企表示会让海归员工进入更核心的岗位,外资企业对海归员工的特殊待遇相对分化,相比之下,更倾向于招聘海归的单位,如民营企业、海归创业民营企业则会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
同时,CCG调查表明,在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方面,商学类、艺术类、工程技术类位居前三位,分别占比23.7%、15.8%、10.1%,IT类、语言类、财经类紧随其后,占比在7%以上,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医学类、法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比例相对较低。
0
2
非海归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教育
中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日趋显著。根据此前由新东方发布的《2016-2017留学考试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来美读中学的总体人数65人,到2015年,来美读中学的总体人数上涨到46069人。短短10年间,出国读中学的学生人数上涨700倍。
CCG研究结果表明,非海归背景的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
在国际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均是海归的占4.5%,仅父亲是海归的占4.1%,仅母亲是海归的占2.0%,父母均不是海归的占89.4%。
分年级来看,父母均不是海归的占比均在79%以上,其中,初中、高中的学生的父母为非海归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但在出国留学意向所受影响因素方面,学生自身的判断力居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占70.7%;家长的影响占53.3%;此外,社会观念的影响占30.9%,同学和老师的影响占15.9%;媒体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占比较小,分别占5.8%、4.2%。
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中国小留学生群体连同低龄留学现象再度成为公共话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成为中国留学生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
报告认为,这类留学群体年龄较小、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特征,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
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在低龄留学人群的监管与服务。目前中国政府在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方面仍以大学生及以上的留学人群为主,对低龄留学人群的监管与服务仍处空白。
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将低龄留学生纳入到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范畴,为其构建“安全网”,降低留学风险和维护国家名誉。
其次,他们之前若在中国国内就读国际学校,该学校同样也应发挥国际学校联系海内外的优势,增强服务学生的能力。
国际学校可以在将留学生送出去之后,提供好的后续服务,积极为留学人员构建与中国国内沟通的固定渠道,通过举办培训会、联谊活动、交流活动、晚会等多种方式保持与留学生的沟通和跟踪服务,使国际学校的教学始终保持与留学生需求的同步,更好地为有意愿出国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和服务。
0
3
国际学校中民办校占近一半 将成发展主力
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成为趋势,为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出国留学做初期准备的国际学校,受到中国家庭越来越多的青睐,“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历史。
《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国际学校661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
报告称,此次参与抽样调查的309所国际学校中,民办国际学校比例接近一半,是当前中国国际学校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同时报告以国际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接收学生人群为依据,将中国国内中等教育国际学校分成三类:面向外籍人员和港澳台胞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以及民办的国际学校,并分别预判了三类学校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有面向外籍人员的国际学校122所,占中等教育国际学校总量的18.5%。此类学校由于只能招收外籍学生的限制和严格的政策规定,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但随着中国加快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未来一段时间,对外籍子女国际学校的需求仍将平稳增加。
蓝皮书显示,公立学校国际部共218所,占总量的33.0%。公立学校凭借较好的教育基础和资源,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愿意选择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作为出国留学的跳板。
但2005年至2013年,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迅速引发了社会对教育主权与教育公平的争议,教育部门对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政策也不断收紧,如2014年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正在出现与本部教育体系剥离、自行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公立学校国际部转民办,学校身份的界定、教师身份的界定、投资问题仍会存在不清晰的问题。
中国现有民办国际学校321所,占总量的48.6%。蓝皮书认为,2010年之后,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公立学校国际部备受争议而面临整顿,民办国际学校更加受到市场的关注,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考虑到目前留学市场和国际教育市场上对高水平的国际教育的需求,民办国际学校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转载自:侨报网)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