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stra(ASX:TLS)不仅是为澳洲金融业提供网络服务的最大运营商,同时还为后者提供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咨询。近期,Telstra发布了关于千禧一代和银行业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如果银行想要在数字化的未来抓住千禧一代这一主要客户群体,那么就必须彻底翻新IT系统并且向“编程系统化企业”转型。未来,靠的是技术,而不是产品。该报告的作者Rocky Scopelliti是Telstra全球金融业的首席执行官,他写到:“客户之战便是千禧一代之战,银行需要在客户获取成本上拥有足够的价格优势来换取较强的竞争地位。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把资源无谓地浪费在那些落后的基础设施上,是传统机构的一大通病。银行的信息技术需要升级换代,如若不做,很可能在意识到危机之前,就默默地被金融科技公司所超过。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根据下图数据来看,从2028年起的18年将会进入千禧一代的黄金时代。金融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将来自千禧一代。人口世代及利润图(来源Telstra、TSYS报告)
Telstra引入了一个名为“3MI”的指数,即Millennials, Mobiles and Money Index。该指数基于三个维度来给银行机构或国家银行业进行评分:全球各大经济体Telstra 3MI数据坐标图(来源: Telstra、RFi Group报告)
从上图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澳洲在全球范围内在3MI指数上表现是比较差的。横坐标的数据代表着千禧一代客户占总客户人数比例,澳洲在这一方面仅为26%,相比中国大陆的39%和印尼的54%相差甚远。纵坐标展现的是千禧一代对于银行移动端的使用率,澳洲的表现也是差强任意,仅为68%。在这一领域,美国和中国大陆分别以78%和75%领跑全球。最后,每个气泡的大小代表着千禧一代平均储蓄及贷款和,发达经济体在这一项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发达中国家。不过澳洲的优势也并不明显,仅为7万美元。虽然,中国大陆和印尼的人均数值为4.7万和5.5万美元,但在其他两项上的得分远远超过各大发达经济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香港千禧一代以11.5万美元的成绩击败美国的9.6万美元成为该项霸主。澳洲作为发达经济体,其千禧一代的手机渗透率达到了96%,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了93%。这两项数据在发达经济体中都属于比较高的,然而其中只有68%的千禧一代在使用银行的移动客户端。这一鲜明的反差足以说明澳洲在这一方面仍有非常大的提高空间。澳洲各大银行Telstra 3MI数据坐标图(来源: Telstra、RFi Group报告)
与全球相比,澳洲银行业表现不佳。那么从内部来看,谁又是“矮子将军”呢?ING Direct的千禧一代客户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39%。澳大利亚联邦银行(ASX:CBA)以34%紧随其后。ING Direct是世界直销银行的领导者,采用线上自助和远程协助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实体分行和ATM。这种打破界限、不拘一格的做法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39%的数字也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联邦银行作为澳洲最大的银行在这一领域依然有如此出色的发挥着实让人感叹。看来联邦银行为在校年轻人设立的产品,如Youthsaver accounts和Dollarmites Club为这份成绩单贡献了不少力量。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澳新银行(ASX:ANZ),尽管目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相距联邦银行甚远,但是未来具有较大的潜力。因为澳新银行是澳洲四大银行中首个推出Apple Pay的银行,借助这个新的支付手段其前两个季度的利润数据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虽然Apple Pay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银行移动端范畴,但是有很大扩展潜力。澳洲国民银行(ASX:NAB)表现平平,西太平洋银行(ASX:WBC)在该领域垫底。在使用率方面,Suncorp(ASX:SUN)于澳洲处领先水平。除澳新银行外,其他各大银行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澳新银行的移动端使用仍然是其弊病。St George银行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就平均储蓄及贷款和来看,联邦银行旗下的Bankwest以13.4万美元遥遥领先,超出联邦银行自身一倍有余。ING Direct依旧出色,11.3万美元足以碾压各大主流银行。因为这两家银行都是以线上储蓄作为主要业务线,同时对首次置业者补助方面也比较给力。结合三个维度看,ING Direct目前是澳洲3MI毫无疑问的王者。Telstra指出:千禧一代对于数字化体验十分看重,因此银行需要向Uber、Facebook、阿里巴巴、Airbnb这些科技巨头学习去将数据结构化,传统机构的技术领域投资急需转型。银行的未来,乃至存亡,都取决于两个字“转型”。在这个信息爆炸,各路企业呈指数增长的年代,改变业务模式和公司文化变得至关重要。主要大型银行每年都会在信息系统上花费10亿多澳元,但是这些钱最终都花在了陈旧的基础设施上。相比之下,金融科技领导者们深知技术的重要性,通过软件及数据等“软手段”来尽可能降低客户获取成本,利用强大的边际效应将边际成本无限推近至零。Telstra还对11个国家164位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进行了调研,报告发现93%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大数据和算法将在未来三年内对创新领域造成最重大的影响。另外,超过80%认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将会在连接内外部数据和服务方面产生深远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报告还展示出全球银行家对于其目前的大环境适应力表示悲观。仅有8%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所率领的机构拥有足够的敏捷度来应对外界的变化。定制化协助服务、只能聊天机器人、人工语音交互等先进技术虽然目前尚未成熟,但是为客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与此同时,这些技术的成本负担性高、可形成规模级应用、并且区分度较高,最终将给企业机构带来良好的利润回报。虽然Telstra报告中的些许评论略微过激,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澳洲拥有极高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但是其银行移动端的渗透率及使用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澳洲银行或许过于关注金融产品本身而没有注重产品,相比之下,许多中国企业的做法就是搭平台、引流量、做APP、搞技术然后再把内在慢慢搞起来。Telstra认为,技术大于产品。这并不代表产品不重要,而是通过平台渠道技术的更新迭代,用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顾客,并将其以更低的产品价格回报给顾客,从而获取优势。另一方面,注重产品技术开发,打造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两者互相结合,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时代。澳洲的房贷市场慢慢向线上开始转移,消费端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支付手段公司,借贷领域也有DirectMoney(ASX:DM1)一辈异军突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银行业的兴衰或将再此一战。Level 7, 342-348 Flinders St Melbourne 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