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我有的过去,我推动你要的未来 】《BQ澳洲》创刊200期精彩封面回顾

2015年05月31日 BQ澳洲


别人的日子是按真实的日历过,编辑部的日历永远要提前一周,一个月,三个月。7天一个轮回,一本全新的杂志,记录着精彩,也承载着我们的心血。回首翻看过往那一期又一期的封面,真的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变漂亮,到达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我们的心情欣喜而激动,而其中又包含着无数虽然辛苦但却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将日子倒数回去与您分享。


这是北京青年报业集团和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初孕”的种子,作为双方重大的战略合作,澳星国际传媒集团开始就把杂志定位高大上,当时的办公室坐落在悉尼市中心高档写字楼,一年租金就是20多万,这期试刊号是最初集合的号角,一下子震动了悉尼当地的华人媒体和社区,更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注意。



经过将近半年紧锣密鼓的准备,《东方北京青年周刊》终于起航了,最初是双周刊,为了和《北京青年周刊》保持一致,同样A3,同样质地的彩色铜版纸,北京青年周刊的文章同步可以用在澳洲,澳洲的设计由北京团队协助完成,真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互联网改变世界,QQ大文档的传输都为跨越国界的实现提供了天时地利,尽管团队年轻,但大家被火一般的激情点燃着,如果说试刊是集合号,那么这创刊号就是冲锋号角,遍布了悉尼的大街小巷。


在悉尼版尝试一年之后,董事长姜兆庆决定邀请我加入澳星国际传媒,负责墨尔本的报业,来开办《东方北京青年周刊》墨尔本版。那时候还没有《BQ澳洲》这个简称,介绍杂志的时候大家都问“东方”是什么意思。其实“东方”是澳星国际传媒集团报业体系的起头词,比如西澳的叫《东方邮报》,墨尔本的叫《东方先驱报》,悉尼的叫《东方壹周刊》,堪培拉的叫《东方都市报》。而你可能不信,出版墨尔本版的时候,墨尔本的编辑部只有我和美编黄虹铭两个人,而我虽然在中国有了10年的媒体和企业管理经验,在澳洲有10年经营报纸的历程,但在海外做一份精美的周刊还是第一次。于是在边准备创刊仪式,边谈广告中,同时编辑撰写了这期处女作,虽然至今后悔放了这个封面,但“采访身边人,报道身边事儿”的定位至今赢得众多的掌声,大家说终于有了一本接地气儿的杂志了。


如果不是重新翻出记忆,我真的都忘了这期的来历,因为这是我们墨尔本版和悉尼版合并的第一期,于是从这一期我们出版了全澳版,并把悉尼版和墨尔本版已经出版的杂志期数全部加在一起才突然有了第68期,那时候墨尔本版才出版了13期。但至今我引以骄傲的是,那时候我们就设立“本周话题”,周周6-10页,一个话题从不同三个角度,三篇文章组成,以原创采访的特色,报道着全澳发生的重大事件,精彩人物。所有的记者都是现招现培养,从选题的确定,线索的联系,采访的角度,文章和设计的修改,有的文章甚至出版当天推翻重写,那时候,每周出版日都要工作到半夜2-3点,这样的日子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才慢慢理顺。如今非常感谢执行主编王菲和设计总监黄虹铭,是他们依然坚守一线,认真负责把住质量关,才让这份杂志常胜不衰。


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特刊,当时集团承办凤凰卫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澳大利亚赛区的决赛,我们全程参与,全澳每一个城市的进展,初选,第一轮,决赛,邀请政府,社团,商家等等,当时还设立了一个BQ文化奖也第一次担任这类活动的评委,回头从媒体标准看这份特刊谈不上成功,但是从墨尔本版仅仅创刊两个月就能出一份特刊的角度看,也算值得骄傲。


彼时的安德鲁还是维多利亚州反对党的领袖。当时正值前总理吉拉德公布《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在澳洲引起了极大反响,而安德鲁也正准备前往中国进行访问。我们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专访。这是他第一次接受澳洲华人媒体的采访,通过我们他更了解了中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也通过我们他向华人传达的他对中国的热情,同时也是通过我们将一个生动真实的西人政治家呈现给读者。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我们见证了安德鲁是如何带领维多利亚州工党由反对党成为执政党的一步步历程,也衷心祝愿维多利亚州能够在他的掌舵下发展得更加美丽富饶。

2012年12月21日 第86期

封面:美国巨星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

这是MariahCarey时隔14年后重回澳大利亚做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BQ澳洲》周刊在获悉天后即将驾临之后,我们迅速联络了MC 澳洲巡演的承办公司Retfar Entertainment和UAE Presents,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了演唱会的全程报道授权,这是BQ第一次获得报道世界级明星的机会,从而得以让澳洲的华人歌迷读到第一手的巡演文字预告,也成为《BQ澳洲》贴近本土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3年3月1日,由谭盾指挥创作的《武侠三部曲》来到墨尔本艺术中心的演奏厅进行首演,演出前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谭盾为人十分和善,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时,就像是我们每天都会见到的一个同事一样,亲切地和每个人打着招呼。在他的《武侠三部曲》中,他用五线谱绘制出了音乐世界里的东方,赋予每样乐器一个灵魂,讲述跌宕起伏中的快意恩仇。那晚的演出,仿佛也将我们卷入了江湖的纷争,也被谭盾独特的指挥方式所深深折服。而我们文采绝佳的记者则一边听演奏,一边上网查阅谭盾演奏各种新颖乐器的资料,写出了让读者难忘,让同行叫好的专访,至今很多人还啧啧称赞。


关于华为,我曾经撰写了一篇长达9000多字的文章在华为风波的风口浪尖上刊登出来,当时主流社会ABF论坛的专刊还特别转载。那么我们后来有机会采访到华为独立董事John Lord这位在澳洲德高望重的著名人物,也是《BQ澳洲》第一次转向针对主流社会商务人士的采访,从最开始我们共用北京BQ的封面人物——中国一线正火的明星,到后来陆陆续续采访华人各行各业精英,再到采访澳洲主流社会知名人物,这个过程也是相当不容易,尤其记者的培养颇为痛苦,不但需要英文好,还有了解澳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知识,同时中文文笔,逻辑思维,观点,甚至外表举止言谈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而刚刚培养好之后,又因为签证问题而回国,于是从头再来,好在如今记者队伍越来越庞大了。


北京的《BQ周刊》向来在中国影视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年BQ红人榜是多少人的向往。但澳洲的BQ往往定位在综合和商界精英方面,因此越来越少地报道中国明星,也很少放他们在封面上了,但对于来澳洲的明星就不一样了:来澳洲开演唱会的张惠妹,李宗盛,说相声的郭德纲和脱口秀的北美崔哥等,我们都放上过封面。还有李冰冰,在去年11月墨尔本的国际电影节上,红毯上李冰冰举着拥有她封面的《BQ澳洲》无比激动,立即签名,这应该也是当天她唯一签名的一家媒体刊物。毕竟在遥远的澳洲,这是怎样的亲切和感动。


这一期竟然已经两年了,而转眼又是100期,如今200期! 当年总理,州长,中国使馆,北青集团各方贺信让我非常感动,如同孩子的百天或者周岁,值得纪念一下。重读当年编者的话,我仍觉得有意义,很想在这里回顾一下:

“OBQ肩负着中国和澳洲、澳洲华人和主流社会沟通的责任,每一页纸张不仅仅要豪华印刷,精美设计,更要拥有生命,拥有激情。就像《读者》这多年来不知道通过一段段小小的文字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带来多少阳光。 OBQ也应该一样,通过它让澳洲主流社会认识中国,就像吉拉德总理给OBQ 第100期的贺信一样。同时通过我们记者英文的采访,中国人也了解澳洲主流社会,这其中的传递是用心写的,不是写在发言稿中的桥梁啊纽带啊。”



26年前后那批“四十千”(四万的英文说法)的中国留学生都知道老霍克总理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他排除众议让这批留学生拿到了澳洲的永居;就是他看到了未来20年后中国经济腾飞的远景;就是他这些年上百次去中国为中澳之间交流做出巨大贡献。那么这期封面报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正是20年前的此刻霍克在电视上公布的让“四十千”留在澳洲,当时的四万人绝对是热泪满面,奔走相告,嚎啕大哭者绝不在少数。如今这批四万人的家庭亲友扩展到20万人都不止,而这20多年来这批华人对工党,对霍克充满了“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的心怀。因此这期刊登了当年的文章回顾,当年的照片,当年的大事件,同时并组织“创业澳洲·杰出华裔商业精英奖颁奖晚会”,请来了老霍克总理,当老总理上台时下面的激动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痕迹,可以说这期杂志和他们的记忆一直都会珍藏在灵魂的最深处。


出版这一期的时候,恰逢公司在连续四天的时间里举办了三大活动:创业澳洲·杰出华裔商业精英奖颁奖晚会,凤凰卫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澳大利亚赛区决赛和2013 年新丝路模特大赛澳大利亚赛区总决赛。为了时效性,我们全部当天发生当天撰稿,当天设计排版,从政界当时的澳洲总理陆克文、前总理霍克到演艺界的新丝路模特和中华小姐的诸位佳丽,耀眼的星光流转,创造了澳洲华人历史上的奇迹。而我们的编辑排版工作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以上,直至周二凌晨4点才结束,所以对这一期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可以说澳洲ANZ银行是对华人社区最重视,跨区域战略最有特色的银行之一。因此也有了这份特刊的诞生,这是我们第一次和澳洲主流大公司合作的大项目。整个项目历时一年,在全澳对设立在华人居住区的33家ANZ分行一一进行采访,每两周刊登一期专栏ANZ故事。从开始确认时间,到熟悉每个分行行长,了解各个部门业务,一个个摄影,然后英文采访中文写作,再把中文稿件重新翻译成英文,给到ANZ媒体部门确认,然后设计排版,每一篇稿件的流程都要一两月时间,我还记得记者林庭宇为了去阿德雷德采访,当天最早一个班机飞,晚上最后一个班机回。当整个项目运行一大半的时候,正值中国的春节,为了能在春节华人各项活动中让大家对ANZ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于是把所有采访集锦出版了这期特刊。非常感恩的是,此次项目非常成功,当采访刊登出来,顾客因此认出他们,说出他们的故事;或者采访刊登在ANZ内部的网站上,让他们第一次感到自己在总部心目中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此项目,ANZ在华人社区影响大增,越来越多的华人去ANZ开户办理各种业务。而《BQ澳洲》也因此在这些分行发行,一份华人周刊进驻主流社会大银行发行,其意义也非同一般。

这一期又是BQ提升另一个档次的标志,因为BQ话题已经进入到另一个经济投资领域,BQ的读者越来越对准高端的精英阶层和投资者,那么从这个澳洲证券市场的分析,什么企业可以上市,到如何起草股票上市书,以及最后审计等环节都一一采访说明,这期话题从孕育到出炉用了三四月的时间,每一个专业词汇都经过多次校对和推敲,但出版得到大众和诸多专业人士的称赞,时隔一年多,我们又推出了如何在澳洲APX上市的话题。


每年一月份,当大部分澳洲人还在度假,我们的记者编辑早已经开始活跃,采访,备稿。1月澳网一直是我们报道的重头戏。2014年1月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李娜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了澳网冠军的宝座,一时间,澳洲华人无不为之欢欣雀跃。李娜对墨尔本有着很深的感情,认为这里是她的“福地”,而墨尔本人乃至全澳洲人也真心地喜爱这个直爽又幽默的湖北妹子。如今她已经退役并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生活——全家人期待的小生命马上就要诞生了!而李娜手捧大满贯奖杯、在Brighton Beach拍摄的这张照片终将被我们铭记。


2014年,《BQ澳洲》几乎每月出一个高端的经济话题,看准了中国顶尖企业来澳洲投资的热潮,也正切合了澳洲新推出的188C SIV500万重大投资移民的兴起。SIV500万重大投资移民中90%都是中国人,这不论从金额还是种族,在澳洲移民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我们以及其敏锐的新闻视角不但及时全面地对这个移民政策解读,更进一步对500万投资路径进行了分析,使《BQ澳洲》更加吸引了顶尖投资移民的眼光。


这期是关于慈善的话题,集中报道了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ACEF),关注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ACEF是澳洲华人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民间自愿组织的一个慈善团体,从2012年5月我最初通过微信表达了想在澳洲华人中成立一个慈善组织的想法,到11月第一次召集会议,然后起草章程,建立组织架构,然后到2014年1月8日正式通过政府注册,期间汇聚了无数人的思想,辛劳和热情。当推出本期话题时,正是ACEF展开第一个项目:每天节约一澳元,一年365澳元一对一资助江西修水134个贫困学生,从小学一直到18岁完成高中学业,2014年7月2日134个365澳元的捐款ACEF不留一分钱地直接送到每个孩子手上,而整个从号召到完成捐款大概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期BQ的话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4年11月,G20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顺利举行。峰会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国事访问的最大成果就是在持续了9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上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这一项互惠互利的合作战略。这是一次中澳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对中澳关系产生重要深远影响。作为一本在海外发行的中文杂志,中国就如同有养育之恩的母亲,而如今安居的所在就如同日夜陪伴的爱人,都是至亲,没有什么比看到二者融洽并携手共进更加令人欣喜的了。对中澳政治、经贸方面的合作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自觉将之视为我们的责任,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一直会是。



时间进入到2015年,《BQ澳洲》得到主流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华人社区的巨大影响力之后,开始吸引世界知名品牌的关注,逐步签下了近四十个知名钟表品牌的广告,同时作为唯一一个澳洲华人媒体被邀请参加2015年1月的瑞士日内瓦钟表沙龙和2015年3月的巴塞尔钟表珠宝展览会。这一期的《BQ澳洲》就在瑞士日内瓦钟表沙龙上采访到了罗杰•杜彼品牌创始人 Roger Dubuis。老人家虽然70多岁,但精力旺盛,整个采访进行了一个小时有余,这在上千个世界媒体记者聚集的会议上是难以置信的待遇,而且老人家说法语,翻译和我们记者Claire之间进行英文对话,之后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签名留影。

结语:

忆往昔,峥嵘岁月,重拾记忆,如同看自己儿时的照片,难掩稚嫩青涩,更有诸多的遗憾,因此我们每次出版拿到杂志的那一刻都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期望美玉无瑕,因此也无比感谢读者商家的宽容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鼓励和赞誉其实还差的很远,愿未来我们给大家呈现更完美的画卷。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