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 陪父亲在加拿大看病的日子:医生不收红包,还给我们准备生活用品

2017年07月30日 加拿大英豪移民


   







 编者按:

加国的医疗服务系统一向因为优质的服务受到广泛赞誉,但也因为排队等待手术的时间太过漫长饱受诟病。不过很多人或许没有亲身经历过在加国看病,对其中的流程并不太了解。本文的作者,因为父亲生病住院,得以和加国的医院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他们到底是怎么在加国的医院看病的呢?服务质量到底好不好呢?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对加国的医院更加了解。



传统观念里,一提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就觉得认为看病难、等待时间长。我也一直是这个想法,直到最近父亲不得不住院我才开始对这个体系有种新的认知。

 

中国人可能在养成一种习惯:有病一旦进入医院,就希望优先级尽量提前,”我要挂号、我要看医生“,但加拿大是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及分流的医疗体系,考虑到病患的各方面。虽然有些人觉得等待漫长,但我觉得加拿大医院很科学,判断病情很准确,不会浪费医疗资源。

 

这次入住的是列治文医院,大家都知道是华人聚集区,连这家医院的工会头头也是一名上海移民。需要补充一下的是,加拿大的工会头头不是指派的,而是由这家单位的每一个员工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父亲住的病房有四张床,床与床之间可用布帘拉起。床头有小柜,可锁东西;床侧有电视屏幕,只要付费点播,就可以看电视节目。如果不想付费,在楼层里的病友休息室,也可时时收看电视节目,自然是英语或法语节目。医院里可上网,可以用自己的手提电脑,但只有访客区有WiFi,其他时间上网,要用病友自己的数据流量。住医院可看书,这张照片上床头有群友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传记图书。病友休息室里还有供病友看的大屏幕电视。



更贴心的是进了加拿大医院,自己不要付什么钱:从牙膏、牙刷、内裤、袜子(防滑,不容许病人穿自己的袜子)、男子的剃须用品、一日三餐、水果、饮料,都会由医院提供。等于只要人进医院,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带,一分钱也不需要。护工也是医院提供的。不需要家属陪护。连上厕所、洗澡、擦身,天天换衣服都由医院负责。

 

强调的一点是在加拿大看病,无论是大手术还是生孩子,就诊、住院的所有费用皆由政府负担,包括伙食和护理等,民众不用担心没钱看不起病。我所遇到的所有医生护士也十分敬业,没有利用职权之便索要红包,态度和蔼可亲。带着一张MSP卡(健保卡),无论你是平民还是富豪,都可以在医院里接受免费治疗以及手术。

 


过往听过朋友的经历,说住院只有冰冰冷的西式餐。可能父亲此次入住的列治文医院是华人聚集区的关系,医院尽可能地供应热食。提早一周,让病友选择,每天花式均不同。想喝茶或咖啡,在床头打个铃,马上就送过来了。父亲看不懂英文菜单没事,护工知道是华裔,会提供热的食物。

 

这张病床两头布满了仪表盘,可自动摇起很方便。病人头顶上方的枝杆,可帮助病友作康复训练。在床头有用于输氧的管道、监视心跳及呼叫的各种器械,据说这张病床造价大约要7000加元。

 


病友与病友之间有布帘,一旦拉起,可以躲进小楼自成一统,有足够的私密性。父亲对面病床住的是一个优雅的苏格兰裔老太太,涂着口红,着装一丝不苟,举止优雅,说话轻声细语。跟病友们的相处也非常融洽,气氛都很好,完全不压抑。

 

加拿大的医疗系统运作效率很不错啊。刚进医院时,有关人员就开始调查父亲的背景,从网上检索出,他拿过EI(失业保险金),银行里没多少存款,就帮他填表,申请了生活补助,有两张支票,自动地进了他的银行户头。


根据我去探视的经验,加拿大的医院可以随时进出,不用拿号牌,也没有规定的探视时间限制。尽管从理论上讲,晚上8:30前,要结束探望,也没有人来赶客。医院大厅如一个高级的酒店,撒满了阳光,温暖的色调。



旁边还有一个星巴克咖啡馆,和其他连锁店没啥两样。



各部门的位置用蓝、红、黄三色表示:黄区是造影检查、办理医疗手续;红区,笔者理解为门诊部门、处理紧急情况;蓝区是癌症、精神患者和毒品依赖性治疗的地方。



大堂还有病人及家属资源中心,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走近一看,有中侨的信息,不少中文资料。




还有免费的WIFI上网密码。



整体来说这次父亲的住院经历还是很愉快的,完全没有任何冲突或者不适,父亲身体也在渐渐好起来。这次陪父亲看病的经历也让我换了个角度来看待加国的医疗系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