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2017年07月20日 美国留学指南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自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诺贝尔奖已向860个个人和22个机构颁发了889块诺贝尔奖章。


其中生于美国的诺奖得主达到267位,获奖时在美国工作的得主更是高达365位。

  

而寥寥的几位中国诺贝尔得主也有是美籍华人,或者一直在美国读书。

  

接下来再看一个怪现象

  

关于基础教育,放眼全球,恐怕没有多少国家能够跟我国相比,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更是无国能及,而到了大学,却很难也很少能够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

  

而在美国,同为中小学的课程,在理科教材方面却比中国简单的多。美国教育最怪的地方在于——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

  

且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苏格拉底式教学理念

  

实际上,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知识非他人所能传授,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

  

所以,在美国课堂里——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通常只在最后提纲挈领地把知识点做一总结而已。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

  

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孔老夫子式教学

  

与之相比,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而言,其弊端显而易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

  

从根本上说,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努力需要对教育的更大投入,更有自信,也更有耐心。教育固然应当为社会经济服务,但更重要的,教育要改善人心,实现教化。

  

也许,最终判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并不在于建立了多少学校,盖了多少大楼和教室,入学率以及工程师的数量等等看得见的数据,甚至不在于培养出了多少国际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而是在于,通过教育,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变得更加文明、更加从容、更加友善,更加有道德等等看不见的感觉。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这才是更富于价值,更为根本因而也更为有效的教育。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更多精彩一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