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汇率
1英镑=8.8892人民币
王石,这个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他的经商事业足够传奇,他的花边新闻足够精彩,而我们今天要聊聊的是关于他的留学生活。
最近他接受采访的时候,又与记者侃侃而谈起他之前的留学生活。作为曾经的工农兵学员,王石目睹了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去留学,而这个情结一直到他60岁的时候才得以实现。当时,万科和哈佛之间有一个合作项目,对方邀请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哈佛学习半年或一年左右。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然而可能连他本人也没觉得留学的生活会多么艰苦。
大佬攻克语言关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总觉得以王石这样的身份前往任何一个世界名校深造都不是难事儿,去哪里随便听听课,也许就是完事了。实则不然。
“喝洋墨水首先要过语言关。语言学校在公寓和校区之间,分初、中、高、最高四个等级。入学考试根据测试水平分班,我进了中级班。去语言学校报到那天,周围同学看到我,误以为是来了一位上课的老教师。”来到了冰天雪地的波士顿,王石是这样开始他的留学生活的。
“上午在语言学校,下午在哈佛听讲座,晚饭后做语言学校布置的作业,包括语法、造句和一篇作文,临近深夜,还要开始翻哈佛讲座的英文笔记。选择讲座时,我首选的是演讲者使用 PPT的讲座,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听力的不足,当然英文笔记上的一些单词术语,不要说英文了,一开始就是翻译成中文也很令我费解。”
在哈佛的前三个月,王石几乎听不懂讲师在说什么,一开始他是花钱请了一位翻译帮忙做笔记,“自己装模作样地听,听懂一个单词,想一想,接下去,又听不懂了”。三个月后,他才开始自己做笔记,并且让翻译帮忙纠正错误。四个月后,他便能听懂六七成,开始无需向翻译求助的日子。
事业学业平衡难
离开学校多年,重拾学术不免生疏。王石坦言他在哈佛的第一年几乎处于崩溃状态。美国的教学方式是在课程之前下发阅读资料,需要预习,然后课上听教授讲解,而课后还需继续阅读,再完成每天的作业。年事已高的他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阅读节奏。一开始,常常要阅读到第二天凌晨,这样的学习节奏太过紧张,带来的精神压力也十分巨大,这也让王石倍感煎熬。
“我本来是不近视的,但现在老化得很快,眼睛充血、视网膜硬化。我第一次经历这种阅读方法,要快速读大量读物,对效率有很高要求。另外还要不停跟教授交流,只能通过较大的阅读量来弥补听力、口语的缺陷。那时候真的觉得在哈佛每天都是煎熬,每天都在盼着星期六,因为到周六就可以睡懒觉了。”
然而,在哈佛不仅要过语言和学术关,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还要处理各种工作业务,阅读公司简报,通过视屏会议主持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因为这样高负荷的运作,王石不得不放弃了第三次登顶珠峰的计划。
生活菜鸟逆袭记
就像许多第一次出国留学的菜鸟们要面对的问题一样,王石也是伴随着各种杂乱的生活开始的。比如,亲自去办理银行卡,因为在国内没有本人办卡的经验,美国流程也不一样,他足足跑了5次银行,耗时1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又比如,去超市购物,乘地铁搭公交,搭错车,走错路,坐错方向的事情数不胜数。还有,每天晚上一遍温习功课一遍烧水煮咖啡,这些以前都有助力帮忙的活,自己第一次做,因而也付出了烧水壶烧红了三次,盖子烧化了的惨痛经历。
咬牙坚持不放弃
要问这次留学经历对这位大佬最大的触动是什么?“一时领先不能保证一直走下去。”“以前在很多困难环境中都做到了,再到一个规范的、透明的、可预期的环境里,就会感觉非常舒服,也很适应。但是不是这样做下去,万科就解决所有问题了?一时的,一步的领先,不能保证你能一直走下去。”
在整个留学的过程中,王石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或是投机挑选得心应手的选题,轻松完成学业。但他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想到已经年过6旬,到哈佛进修的机会也是难能可贵,一旦放弃,就意味着不能回头。于是,在磨砺中坚持了下来,渐渐地,语言攻克了,学习跟上了,生活适应了,选题搞定了。虽然身体感到疲乏,但是心灵得到了升华,对哈佛也从畏惧转变到了亲近。王石还自己申请延长一年的访学时间。
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他已经感到自己如同脱胎换骨,每天高强度的学习,更是激发出了新的活力。也正是这份经历的积淀,让他后来在剑桥的深造显得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60岁年长者的留学自白,是否激励到心怀梦想,年轻的你了呢?
点击阅读原文
可获取英国名校申请攻略
悄悄告诉你,这里还能免费申请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