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带着全家离开北京,移民新西兰

2017年07月21日 新西兰商业移民



今日汇率 - 纽币/人民币:5.0226

(2017年7月21日)

伴随国内空气污染,竞争压力增大,许多国内白领家庭选择走出国门,宜居其他国家。本文作者Sherman Wang,曾任五百强外企高管,为了给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离开北京移居新西兰。来看看他的移民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来源大观家庭(ID:thedaguan)

                                              作者:Sheman Wang


我为什么移民?!


移民从来不在我的人生规划中。


我1994年进入外企,这20年间从工程师干到高管。不少人问我:“你英语口语那么好,为什么不考虑移民呢?”


移民? 为什么移呢?在国内,我有富足的收入,不错的地位,稳定的人脉圈。我没有离开这一切的理由啊。

  

直到2010年6月,我陪女儿去美国参加一个团体比赛,比的是创新和团队协作。全球14个国家的团体参赛,咱们国内北京、山东、广东、陕西重点中小学也都参加了。


考数理化,咱中国学生会绝对胜出。但是比创新、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我们的孩子会依旧出色吗? 现场让我很触动,不只欧美的学生、甚至是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学生,他们的能力、结果和面貌都超出咱们的孩子一大截。更触动我的是,其他国家的随行教育从业者、孩子和家长们,脸上都洋溢着的骄傲、协作的热情,和浸入其中的享受,并没有半点急功近利,缺乏自信,不尊重他人。和他们相比,我们……黯然失色。


回国后一周内,我和太太下定决心,让女儿提前出国,从初中开始,在国际化公民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来到新西兰,我也真的意识到——成为世界公民,第一步意味着什么?不是掌握国际化的语言,而是拥有思考世界的逻辑!



上体育课还要思考?

在我印象里,咱们国内的体育课是“副科”,不就是锻炼体能嘛(当然体育特长生除外)。跑个圈、跳个远、比划个操就过去了,有时可能还要给“主科”腾时间,常常变成“自习课”。


可是女儿学校的体育课,却设计成了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机会,需要带着思考和感觉去学习!


第一学期,体育课就练跑步。考核要求是,不仅跑得更快,体能更强,还有思考。学生要自己设定目标和训练策略,并且详细记录整个学期的训练记录,包括速度和心率。学期末通过自我评估及思考,学生要完成十页的考评问题,作为成绩的重要部分:


● 跑步过程中,你身体上、情绪上和社交上都分别有什么样的感觉?


● 什么因素会影响你的成绩?从条件,自己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虑。


● 你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了吗?


......


                        体育课期末考评


难怪孩子说在这里上学一点也不轻松!在这里,所有课程都一样,没有主、副科之说,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思考、了解自己、回归学习本来的目的


培养思考力,请先提问题!

思考力的培养,有什么办法吗?新西兰的老师们说,“有!”


上学期的人文课,孩子们要做《思考我们的时代》为题的研究报告,不用空对空地探讨人生的意义,就从身边环境的观察做起,可以研究渔场、矿物燃料或是棕榈油。


对于他们完全不了解的议题,老师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的:


第一步,学会提问——


老师先在全班范围内让孩子们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自己的课题提问。比如:“矿物质能源有哪些”,“渔场的作用是什么”,“棕榈油为什么是这个味道”。


第二步,问题拆解——


老师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引入三种视角,引导孩子们去定向寻找素材和搜集资料:


● 爸爸问题:话题更大,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才能完成。比如,“地球的可持续性究竟怎样?” 


● 妈妈问题:比较实用,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回答。比如,“矿物质燃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Baby问题:是非题,用yes或no回答,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的。比如,“棕榈油能喝吗?”


根据课题和孩子的阶段,老师鼓励孩子多提出妈妈问题,然后去寻找答案。


其实,培养思考力没那么玄——提问题,再拆解分析,去解决!



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点什么?

帮助孩子培养和提高思考力是一种习惯养成,过程漫长,需要循序渐进。其中,我们父母能做的是尽早和尽心。


要尽心,是指父母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


家庭是小环境,父母可以做主。学校、社会是大环境,你需要作出选择。哪里都有好或不好,但重要的是——这个环境,符合你们全家的期待。


像我们家就选择了移居新西兰。现在看来,这里的课程设计和教师素质,对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确实更有帮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学习的初心,了解什么叫做独立思考,如何与这个世界打交道。


那如果你在国内,也希望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选择大环境


外界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要评估自身情况,对比校与校,区与区,国与国。如果想换个大环境,尽早着手计划和准备。


来到新西兰,我常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培养。我在走访一所小学时,发现墙上贴着“六顶思考帽”,这是一位美国学者发明的关于让思考更清晰的方法,而这是我三十多岁在外企接受管理培训时接触到的。所幸的是,我的孩子能在她十来岁、对世界还没形成固化认知的时候学习到,这才是起跑线的差异。


世界总是充满噪音,与主题无关的讨论、不实的广告的宣传、漫天的新闻、文章、观点,如果孩子不能独立进行批判性地处理,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无论是圣贤还是权威,警觉判断而不盲从,这是多么可贵的思维能力!


优化中环境


如果大环境不能改变,那我们可以进行有意识的筛选,让孩子多接触有独立见解和思考的人,不以分数论高下的培训班和组织,比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或是写作训练营,对培养提高孩子的思考力也会有帮助。


改善小环境


最关键的是,家庭环境是父母可以主动创造的,让孩子和你一起思考、探讨、辩证。


女儿上11年级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次经历。当时,新西兰的高中提供了16门课可选——会计、化学、历史、美术、戏剧、西班牙语、经济学、音乐、商业研究...等等。


这还不简单,随便勾三个想学的课程,不就万事大吉了?


并非如此。为了帮助选课,学校制作了一个80多页的手册,提供不少选课的指导建议,问题设计得都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和孩子一起讨论——


比如,你想将来读林业专业,那么可以选哪三门?哪些是为未来打基础的课呢?


又比如,一些更深层的思考。我希望从事哪一个行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应该在哪个方向上进行学习?在生活中,我到底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我的激情和热情在哪儿?


再比如,作出反思,仔细思考一个看似感兴趣的科目。是自己很享受学习这个课程呢,还只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们都学了它才选这门课呢?


选课远远不是几个学分的事儿,和孩子讨论上面的这些问题,让一个15岁的孩子来动动脑筋,认真仔细地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


活出自我

学会思考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家长能做的是——创造一个鼓励思考的环境。


如果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想的明白,就活的明白,能够活出自我。在强大面前不卑不亢,在弱小面前保持谦卑,对世界有爱,对自己不悔。


大观家庭(ID:thedaguan),每天一篇原创,精选全球华人家庭故事,聚焦中产家庭的全球视野、育儿成长经历与体验,马上关注大观,让大家一起聊聊吧!


想要了解新西兰全家移民专案,留言“微信号+姓名”,专业顾问为您解读移民道路上的问题~





微信:moxiang9966
QQ:3471556276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西兰商业移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