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难,难在听说读写全面考察,而口语部分似乎是难中之难。在雅思考试持续火爆的局面下,市场上所谓"宝典"、"真经",也是琳琅满目,甚至鱼目混珠。考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又是备考人群的基本状况。在这样的供需环境下,很多考生病急乱投医,不仅没能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实力,反而因为没有找到正确合适的备考方法,耽误了宝贵的留学时间,在口语考试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仅仅因为口语一项,留学之梦成为泡影。
本文将分析考生备考过程中常见的阶段性误区,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帮助考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实际状况,从而更有效的准备雅思考试口语部分。
一、备考1个月:不知己,不知彼。"
雅思考试的应试人群广泛,有刚毕业的高中生,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有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而不论人群如何,绝大部分的考生既不了解自己的口语水平,也不了解口语考试本身的评分状况,因此刚刚开始准备口语考试的一个月内基本上为"不知己,不知彼"。而一旦时间仓促,大家就会慌忙应战,跨入如下误区:
误区一:
"狂背"--认为口语考试只是跟老外面前背英文,要么盲目自信,要么盲目自卑。随便买本"口语宝典"就开始背诵,以为背过"宝典"就能大功告成,殊不知背诵宝典的考生人数何其洋洋大观,结果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背了什么,也不知道考官要听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一样背诵着同本宝典上的内容。而在整个过程中,偷笑的人,是考官。
境界提升:
背诵的确是准备雅思口语考试的初始阶段。学习任何语言的过程,都是"输入"到"输出"的动态过程。考生需要把握"动态"二字:"输入"的过程其实也是考生自觉把输入材料"个性化"的过程。在这里,请各位考生把握"个性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详略得当,确保完全理解材料中的一切内容。
2、背诵的更多的应该是材料的结构,从而从具体语言组织结构上以"熟"拿分;理解的更多的是材料所使用表达方法的具体原因,从而从观点实质上以"真实"拿分。
3、内容实现"本地化",把握做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不讲","会引申出自己不了解内容的话题不提"。参考他人的材料的时候应当多想一想,为什么他能这么说?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么说有什么好处?还有没有比这样说更好的说法?
误区二:
"主题词汇称霸,有树无林"--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备考书强调"主题词汇"的重要性,又主题展开所谓相关词汇,讲到足球,就把与之相关的一切词汇罗列一遍,其实一本书就是一本主题分类的小型字典。我们的考生则趋之若鹜,用"主题词汇"填塞了全部准备口语考试的时间。哪里知道实战时候张嘴只能冒出单个词汇,基本无法成句,更有甚者自己说的词,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含义,颓然败下阵来。
境界提升:
词汇真的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整个雅思口语考试里词汇的确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阅读、写作、听力也的确对考生具有相当的词汇要求。就词汇部分,具体来说,考生应该把握如下几点:
1、口语考试词汇部分的"7/3原则":说到底,口语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词汇的具体运用能力。首先,我们说的词,必须是我们有把握用对的词,发音准确,表意合适即可;其次,丰富的词汇变换,同义替换词的交叠使用会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第三,七个小词,搭配三个大词,是考官要听见的,因而考官必须做到"小词灵活用,大词准确使用"。
2、词汇也好,短语也好,句型也好,都是为表达开路。考生必须牢记,思想的表达是关键,而其他的一切不过是为思想开路。
二、备考2-3月:"知己"而"不知彼"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考生逐渐知道了自己什么能够说,什么说不了,什么主题是自己能够驾驭的,什么主题是自己不能的,所谓"知己"了八分。而这个备考阶段当中,"知彼"是我们考生极其重要的工作。
误区:"盲从网络经验,忽视客观标准"
在大略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打好语音、词汇、句型基础以后,很多考生,尤其是感觉较好的考生,就着手从网络上搜集所谓的"机经"模仿他人思路写稿,背诵。对于他人的主观经验深信不疑到盲从的地步。而忽视了雅思口语考试这样一个看似主观、其实客观的国际性考试的权威标准。
境界提升:
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主观能力状况,从而使之与客观评分标准无限接近的过程。考生应当在第一阶段了解自己实际能力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真实实力,并参照雅思考试的口语评分标准从流利与连贯、语法、词汇、发音四个方向进行努力。具体分析请参见笔者在《新东方英语》二月号的文章《管窥雅思口语考试》。本文就具体提高方向向各位考生提出如下几补充点建议:
一、口语语法:时态正确是关键!
雅思考试虽然没有单设语法这一项,但写作,口语两项考试当中,语法准确度却是不言自明的要求。考生在准备过程中往往追求说的出就好,殊不知"一说就错"比"说不出"后果更加严重。问题最大的是时态。汉语中没有时态的区别,比如我们说"我今天阅读","我明天阅读","我后天阅读",动词的形式并不变,我们主要靠时间状语来区分;但在英语里,则主要通过时态的变化来体现这样的差异。英汉这样显著的差别使得大多数同学在说英语的时候,很少能注意使用不同的时态。而这在考官看来是极难容忍的。
二、口语语音:重视对重读,语调的掌控能力。
绝大部分考生受到中文口音的影响,难免在讲英文的时候受到我们母语的语气语调影响,致使英文发音当中重读连连出错,如果'record念成re'cord还只算是错误,那么m'enu念成ma'nure就该让人笑掉大牙了。就目前复习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英语的accent(口音)上面,甚至为了达到英美式播音员的效果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正确的作法一定是该进得了语音改语音,改进不了改重读。其实,在发音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重读、语调更好的考生更能够清晰表达自己思想,参与交流过程,也必会因此受到考官的亲睐。
三、考前2-3周:"知己知彼"
考前两到三周是考生们准备口语考试的白热化阶段,这时候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口语实力还是对于口语考试本身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阶段,任何考生千万不可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因为万一关键时刻步入误区,可能就会使整个复习备考过程功亏于溃。
误区:"盲目背诵,缘木求鱼"
简单而言,在最后考前冲刺阶段,绝大部分考生往往感觉该做的都做了,该背的都背了,可是问他背了什么,做了什么,他却突然茫然无措,不知道哪些东西该说,哪些东西不该说。甚至有的考生还会产生错觉,认为口语就是背诵,甚至产生"说得好不如背得好"、"碰到了就算赢了"这样宿命论的观点。
境界提升:
对于考前白热化复习阶段的内容而言,口语学习的重心就应该由背诵转移到运用上面。经过上一阶段的知识储备,应该将相关结构、表达方式、思路方向烂熟于心。在这一基础上和"战友"结成对子,模拟考试,互相提问,甚至对于问题方向做简单的修改,回答问题时侧重"运用知识储备"而不是上一阶段的"调动知识储备",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真正做到"所有问题都是一个问题"--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搞定各种考官可能提出的问题。
具体地,针对第三个阶段中考官深入抽象的提问方式而言,请大家结合下面的例子进行思考。
例:
Do you think Chinese people nowadays still traditional?
Who dose cooking in your family?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Do you pref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ildings and western ones?
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