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纽约华埠黄金地段有两栋楼却大叹"快被逼走" 为何连政府出手也挡不住这里的潜规则?

2017年12月28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19世纪中叶,华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西部加入“淘金热”。受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因素(当时的美国政府规定华人不可与白人混居)的影响,他们聚集而居,以亲友互助的方式为新移民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出现了美国最早的华人社区——“华埠”。19世纪末,面对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工作限制,许多西岸的淘金华人迁移到东岸找工,华埠在美东也逐渐兴起。


早期的华裔移民主要经营餐馆、洗衣店生意。随着当地人对中餐的喜爱,华埠的商业逐渐兴旺,从一个小小的中国街区扩大为繁华的“中国城”。1965年,美国政府逐渐放宽移民政策,每年都有大量华人涌入美国,新移民的来源地也从原来的广东省南部地区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学校、同乡会、影剧院等机构的建立,推动了80、90年代华埠的转型和发展,从原本的移民庇护所转变为旅游观光景点。


   图:纽约华埠老街道


   图:纽约华埠老戏院


   图:纽约中华公所和华侨中文学校


   图:纽约华埠由于人口爆增,社区逐渐往北发展,逐步并吞了小意大利、诺丽塔南部地区和下东城西部地区。


对于老移民来说,华埠是承载着华人集体记忆和情感,寻求自我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地方。


李卓勋

 

我祖父20世纪初来到华埠,我父亲在这栋楼里出生,我所有的叔叔、伯伯、兄弟姐妹都生长在华埠,我也是,即使后来去了其它地方读书,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经营一家店铺已有18年。我对华埠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这里的生活质量也很高,很希望可以继续住在这里。


但是随着移民政策的开放、法律的改变,以及移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华埠再也不是华裔新移民的唯一选择了。波士顿、华盛顿、费城这些老牌城、曾以地标出现的华埠已经严重萎缩;休斯顿、圣路易斯等一些新兴城市的华埠也早已没了中国味儿,与附近街区并无二致;而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的华埠则走向了贵族化的道路,建设高档住宅、开连锁商店,让居民和商家难以为继,纷纷出走华埠。


  图:纽约华埠华裔人口从911之后骤降11%


  图:波士顿华埠华裔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图:费城华埠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开始锐减


图:如今的底特律华埠除了几个老牌侨团偶尔有人办公,早已人迹罕至


李卓勋:

 

如果我离开华埠,一定是因为纽约市府没有为华埠的家庭着想,他们制定的法律和政策把我们逼走。


李卓勋的家族在纽约华埠的中心地带勿街拥有两栋楼宇。与华埠很多其它的楼宇一样,李家楼宇也是一楼为临街商铺,二楼以上为居住空间。一般人看来,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华埠拥有两栋楼宇,简直是富豪的象征。为何自称被逼离开华埠呢?


图:李卓勋家族所拥有楼宇


几个月前,李卓勋对纽约华埠的200多栋楼宇的租金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2004年到2017年这14年间,华埠楼宇的平均地税,从3万5千多元,涨到了接近7万5千元。然而在此期间,华埠却经历了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的大萧条,以及2013年的飓风珊迪和灾后重建。


图:纽约华埠地税涨势图


李卓勋:

 

地税翻倍了,但我的收入却没有翻倍。事实上同一时间,租金管制公寓加租的比例每年都在下降,而华埠的楼宇大多为租金管制公寓。(我家租户)每月最低只有300元,还有些华埠的房东说,他们一些住户的租金还不到100元/月。作为一名房东,我可以告诉你,维护一间公寓的开销每月至少要好几百元。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增加商铺租金,来合法维持收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小商家关店、房东买楼。


图:如今的纽约华埠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之景。


图:皇后区法拉盛、艾姆赫斯特,布鲁克林八大道、班森贺、羊头湾等四处崛起的华人聚居区,致使华埠客流骤减。


怡东大酒楼戴经理:

 

本来每年的9、10、11、12月生意都很好,但今年的总桌数相比去年差了30、40桌。婚宴都分流到布鲁克林和皇后区了。


纽约市府每年都只向曼哈顿96街以南至莫瑞街(Murray Street)小商家征收的商业租金税。12月22日,市长白思豪式签署法案,将商业租金税的起征门槛从以前的年租25万上调到50万。


图:纽约市长白思豪于12月22日签署了商业租金税改法案


然而,这一举措对纽约华埠的帮助又能有多大呢?


纽约华埠地产经纪Philip Lam:

 

25万到50万这个数字,在华埠除了超市跟酒楼之外,受益的真的很少。


其实,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年租高于25万的商家在纽约华埠很少见,而为数不多的大型酒楼的租金又几乎全部超过免税上限 。


图:纽约华埠酒楼容客量普遍较小


没有稳定的客源,租金、地税却有增无减,还有哪谁愿意留在华埠呢?


图:李卓勋位于华埠勿街19号一楼的商铺已经空置了近1年了,虽然他仅提出了比市场价还低近20%的租金,仍是无人问津。


图:纽约华埠老房东无法承担高昂地税,纷纷卖楼出走。图为早已售出的华埠坚尼路(Canal St)和勿街(Mott St)交口处楼宇,现为大通银行。


而接手这些老楼的房地产商为了最大化利益,纷纷使出绝招逼迁原有的租金稳定住客,继而以市场价格重新出租。“腹背受敌”的华埠居民和小商家不得不搬走,寻找更为经济的华人聚居区。


图:皇后区的法拉盛,已取代华埠,成为新移民来美最初的落脚点,即使商业租金早已超过华埠,仍是众星捧月般的一铺难求。


图:布鲁克林的八大道也实现了华埠一直无法完成的梦想——成为了纽约第一座中式牌楼的选址,发展蒸蒸日上。


华埠的没落在很多人看来是迟早的事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人慢慢淡忘它的存在。但是还有很多像李卓勋这样华裔后代并未放弃,他们奋起反抗,力所能及的保护华埠。因为在他们看来,华埠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买菜、购物、吃饭的华人聚居区,它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和华裔美国梦的根。只有华埠的英文单词中有China二字,因此也只有华埠能代表中国。


如今“重返华埠”已经在不少华裔二代甚至三代、四代中形成了一股潮流。在纽约坐落于百老汇大道的珠江百货,宰也街的南华饼屋,勿街的10 Below冰淇淋店永安和瓷器店;在洛杉矶华埠有李兴华珠宝;在旧金山有黄德辉武术学院金门饼食。希望这股趋势能够逆势而上,让美国的华埠能摆脱困境,重现往日辉煌。(点击蓝色文字阅读延伸报道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