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新作《妖猫传》正在热映,这部以盛唐为背景的电影,改编自日本小说家梦枕貘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为了完成这部充满瑰丽想象的奇幻电影,陈凯歌可谓呕心沥血。
不仅斥资十多亿在襄阳建造了一座1:1的唐城,更集结了黄轩、张雨绮、秦昊、染谷将太、阿部宽等中日巨星,其中当红小生扮演的正是本片的男主角白居易。
这部充满了陈凯歌式的浪漫奇幻风格的电影,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盛唐时期的宏大景象,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人对于白居易和杨贵妃的执念。
如果在日本的马路上做个随机采访,你会赫然发现,日本人最熟悉也最喜欢的中国历史名人中,男性当属白居易,女性当属杨贵妃。
在中国人的文学审美中,白居易虽属一流诗人,但却无法与李白、杜甫和王维相提并论。
然而在日本人的审美中,白居易才是天下第一诗人,他们甚至将白居易尊称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今天去到洛阳白居易墓园,会惊奇地发现墓前矗立的献碑很多刻着日文。这些石碑都是白居易在日本的死忠粉们,不远万里来到洛阳而虔诚献上的。
日本人对白居易的执念,还体现在至今他们依然称白居易为“白长乐”。“长乐”是白居易的字,以字而非名来称呼一位古人,可见白居易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之崇高。
大唐,不仅是中国人心之向往的美好时代,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璀璨辉煌。
当时尚未缔造出自己文化的日本尤其崇拜大唐,派出了大量遣唐使前往西安学习取经。
今人看唐朝,以为李白和杜甫才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大诗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若论诗文才情的高低,那白居易当然比不过诗仙与诗圣。但若论诗文的通俗与清新,则白居易远远胜过两位前辈。
加之李白和杜甫两位平生都不得志,又饱尝战乱之苦。他们的诗歌并未能得到系统性的广泛传播,而是在后世之中才越发焕发出夺人的光彩。
而白居易则不然,他的诗文雅俗共赏。
白居易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听懂,连江边划船的渔夫也会吟唱。
同时,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也相对和平,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
在晚唐时代,没有一个诗人的影响力能超过白居易,连唐宣宗为他做悼亡诗时都称赞他: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当日本的遣唐使来到西安和洛阳,他们要找大唐最受欢迎的诗人,无疑就非白居易莫属了。
遣唐使粗浅的汉语水平,无法领略李白诗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而白居易通俗易懂却不失清新雅致的闲适诗,则让他们更容易地走近了中华文化。
于是,遣唐使们将《白氏文集》带回了日本。
《白氏文集》到了日本,受到了空前热烈的追捧。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平安朝中期,天皇权力日益式微。不得志的贵族们,在略带感伤和浪漫的《白氏文集》中找到了共鸣。
当时的日本社会,人们纷纷以阅读《白氏文集》来彰显文化修养。
日本人的个性隐忍而含蓄,性情里有着天生“哀物”的细腻与浪漫。
因此《白氏文集》中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当属《长恨歌》,一首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悲壮史诗。
日本还曾将杨贵妃的故事先于中国拍成了电影,而这首《长恨歌》也正是梦枕貘书写《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的缘起。
在小说里,梦枕貘没有简单停留在对伟大爱情故事的描摹上,而是对诗中杨贵妃的死因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关于杨贵妃的死,《长恨歌》里只用一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就简单带过。
但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她是深明国家大义而自愿赴死?还是得到唐明皇的默许而被处死?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死,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对《长恨歌》是否成立至关重要。
但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第二种才更符合中国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传统。
电影《妖猫传》中,日本僧人空海与诗人白居易一起追踪妖猫的秘密,最终发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背叛。
于是,《长恨歌》中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瞬间就崩塌了。
但白居易还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长恨歌》。
他用一个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心中的女神杨贵妃穿上了一层铠甲,避免了使她沦为下一个妲己或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