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参考 | “我们的参议员向中国人通风报信!”请注意,这个国家又开始新一波“反华”闹剧了——

2017年12月28日 武汉人在墨尔本



过去一周来,澳大利亚政坛发生的一连串闹剧,用“荒诞”这个词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了。


先是澳总理特恩布尔的一次饭局,因为有位中国商人出席,于是澳媒对特恩布尔穷追猛打,似乎认定了总理先生涉嫌向中国商人“泄密”;


紧接着,一名从去年就被贴上“亲华”标签的澳洲年轻议员,这两天索性被扣上了“帮中共颠覆澳政权”的帽子。


▲澳大利亚《新日报》网站截图


再加上此前澳媒污蔑中国商人是“间谍”一案的余波未散,以及澳政府最新发表的外交政策白皮书又提“关切”南海问题……


从捕风捉影,到煽风点火,充斥在澳媒版面的上的种种涉华负面报道,似乎正在表明:“中国焦虑症”令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国家备受困扰——


澳议员被指“亲华”、“泄密”,被迫辞职


“我们的参议员向中国人通风报信!”


当地时间11月29日,澳媒的一条爆料一石激起千层浪:


反对党参议员山姆·达斯特阿里被指曾警告在澳华商黄向墨“注意自己的手机”,因为澳美安全部门有可能会对他进行窃听。


▲《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截图:工党参议员达斯特阿里警告黄向墨小心手机被窃听


还记得黄向墨吗?没错,他正是去年被澳媒炒作为中国派去渗透澳大利亚的“间谍”。今年11月,澳媒刚刚承认了对黄向墨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上一轮抹黑的余温还未退去,如今达斯特阿里又因为所谓的“给黄向墨报信”而成为众矢之的。


这已不是达斯特阿里头一回被“坑”。去年,他被澳媒认为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而饱受舆论抨击,后来被迫辞去前排议员职务。


▲达斯特阿里


这次,达斯特阿里更是“摊上大事”——据彭博社11月30日报道,他辞去了在工党的重要职务。即便他在11月29日当天就否认了“泄密”一事,也难挡外界的狂风骤雨。


澳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澳外长毕晓普等政客纷纷指责达斯特阿里“出卖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放话要对他采取措施。


这场“众口铄金”的政治围殴中,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也亲自出马“补刀”。


他不仅质问达斯特阿里究竟“站在哪一边”,还警告说泄密给中国人是“非常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而“帮助中共颠覆澳政权”这顶帽子,也由他亲自“扣”在了达斯特阿里头上。


讽刺的是,就在几天之前,特恩布尔本人才刚刚遭遇了一场与中国有关的舆论风波。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


11月24日,澳媒曝出特恩布尔被拍到与11位客人一起进餐,其中有一名刘姓中国商人。


这名商人向澳大利亚执政的自由党捐出4万澳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捐款,之后获得了与总理特恩布尔同桌用餐的机会。


结果,澳媒完全不关心同席的其他人,而是单抓住刘姓商人的中国背景不放,逼问总理是不是在饭桌上向这位刘先生透露了什么机密,害得特恩布尔在镜头前结结巴巴,不惜攻击刘先生英语不好,撇清自己跟他的交流只是涉及宽泛的经济话题……


部分澳媒“逢中必反” 党派斗争转移矛盾


在好莱坞剧本里都不容易出现的“政治大戏”,就这样在澳洲活生生地上演了。


小锐身在澳大利亚,对这一波“反华”闹剧感触尤深。


事实上,在熟悉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人看来,闹剧一再上演的背后,是源自澳政坛内部激烈的党派斗争。


有国际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明目张胆的“政治迫害”背后,是为了转移澳大利亚国内愈发紧张的社会矛盾,而凭空炮制出外来的“敌人”。


国际媒体报道截图


其背后也离不开澳大利亚媒体的煽风点火——


去年8月间和今年6月间,澳大利亚主流媒体集中进行了两批次的反华炒作,而其中,均拿政党接收政治献金问题大做文章。


其实,澳大利亚法律并不禁止外国人或公司向澳大利亚政党捐款,亦有健全的制度对此加以规定,还有专门机构,对每一笔捐款进行记录和监督。


原本是常规的做法,一但轮到当事人是中国背景时,却会被媒体揪出来置于放大镜前仔细端详。


从去年和今年的两次集中炒作来看,澳媒完全拿不出结结实实的证据,只能在报道中或明示或暗示中国政府、中国企业、澳籍华人或旅澳中国人在澳大利亚“搞事情”,“罪名”包括响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影响澳大利亚大学的独立性等。


没有“实锤”证据的结果是,两名被媒体点名冤枉的澳籍华人和旅澳中国人已分别对几家媒体提起了诽谤诉讼。其中被起诉的《先驱太阳报》不得不公开登报澄清,为其曾经诽谤过的黄向墨正名。


11月4日,《先驱太阳报》的主流媒体在该报第三版的一个角落里关于黄向墨的“更正声明”。


而这一次,在剧情愈发荒诞的闹剧中,部分澳媒“逢中必反”、“为反而反”、条件反射式的对华报道已经失去了严肃性和公信力,沦落至情绪化炒作的层次。


“贪婪加恐惧”:“反华”闹剧暴露澳焦虑心态


如此种种背后,澳媒发泄的到底是怎样的情绪呢?


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对此总结的很透彻。他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是“贪婪加恐惧”,既想依靠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拉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又害怕有着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崛起,澳大利亚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不知如何自处和相处。


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


同样的心态,在11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发表的、14年来第一个外交政策白皮书中,也有相当的体现。


白皮书一面表示澳方“致力于同中国发展强大和建设性的关系”,一面渲染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此外,白皮书还提到南海问题,称对中国的活动“格外关切”。


《悉尼先驱晨报》对此评价道:“白皮书的核心就是澳大利亚对未来生活在强硬中国阴影下感到焦虑”。


11月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澳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国,没有资格在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同时,他敦促澳方:不要眼里看着新亚太,心中还守着旧思维。


11月30日下午,国防部召开11月例行记者会。


澳洲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打脸”澳媒


澳大利亚对华的“戏瘾”频频发作,令很多人开始思考:“我们还要不要发展同澳大利亚的关系,应该发展怎样的中澳关系呢?”


小锐以亲身经历体会到,事实上,澳媒的猜测炒作只是中澳关系中的“浮云”。


古诗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想要吹散这些浮云,不仅要靠两国政府在战略层面加强沟通,也要依靠两国民众的更多交流和了解。


“2017中澳青年对话”现场(图片源自网络)


而这样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氛围,也正在澳大利亚民众间蔓延。而留学生群体,正在成为中澳民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澳大利亚外交部有一个留学项目,叫做“新科伦坡计划”,每年为前往一些亚太国家留学的澳大利亚大学本科学生提供奖学金。


每年,中国都是这个计划中最受欢迎的目的地。


小锐11月27日与两名2017年“新科伦坡计划”奖学金获得者进行了对话。


11月27日,堪培拉国会大厦,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向格里菲斯大学学生康纳·古尔德(男)颁发奖学金证书。


其中,格里菲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康纳·古尔德要去北外学习中文,选择去中国是因为中国对“卓越”的追求正塑造着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了解到中国正在致力于创新,我期待能在中国找到一家相关公司实习并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得经验。”他对小锐这样说道。


另一名昆士兰科技大学学生的泰丝·范格伦将前往清华大学留学。她说,自己大学的专业是环境和法律,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发展迅速,尤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我认为,中国未来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是,正当部分澳洲媒体和政客还在热衷“反华”炒作时,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已在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