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 Ora
听说爱旅行爱生活的人都会订阅我们
温馨提示
胆小者请退出阅读
如果大家以为来新西兰旅游
体验花样繁多的极限运动
已经是心跳加速的极限
那就有点too young too naive啦
今天小编来和小伙伴们聊聊
新西兰著名的鬼屋
Spookers Haunted Attractions
坐落于奥克兰南部的“鬼屋”Spookers
自2005年开业以来
已成为新西兰最成功的娱乐项目之一
每年收入超过两百万纽币
(真的有人在这里吓尿了还被po到鬼屋官网上“示众”)
Spookers由四个主题“乐园”组成
其中主打的大项目是
室内鬼屋(Haunted House)
从卖血的屠夫到悲伤的婴儿
以及其他痛苦的灵魂
他们的声音会从地板上渗出来
......
此前在 Facebook上
室内鬼屋曾发布了一个视频
鬼屋里的各种恐怖角色轮番登场
当时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次
同时有超过100万次的分享转发
(胆小的就不要开声音了吧)
另外的室内主题 - 3D惊魂(Disturbia)
踏入黑暗的怪物世界
要在黑灯瞎火中摸索前进
紧凑的空间
巨大的噪音
和快节奏将考验你的极限
各种光影忽闪忽现
是真是假分不清
迷幻小丑会不停地
咯咯笑......
Pookers在室外也有两个主题
一个是恐怖森林(Freaky Forest of Fear)
大家要自带手电筒
穿越阴森的森林
能感觉到有人凝视着你
然后在你身后响起的电锯声
你就在树林里躲闪躲避
......
另一个室外主题是
全国最大的玉米田迷宫(Cornevil)
也是要带着手电筒
你会发现潜伏在你周围的“东西”
有些有“电锯”有些用“斧子”
没有时间去放松
唯一能保护你安全
就是探索寻找迷宫的出口
要是被困在里面
嘿嘿嘿......
这里还会经常推出当月主题
例如今年万圣节
就有“电锯惊魂”主题
(小编居然就这么美丽的错过了啊啊啊)
不过为了防止给小朋友留下阴影
以上四个景点都要求
游客必须满16岁才能进场
不过有趣的是
这里可以举办“儿童生日派对”
只要小朋友年满八岁
就可以来这度过一个
“终身难忘的生日”
这里的“鬼”都是由真人化妆扮演的
大多数都不是专职工作人员
而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他们为什么在工作之余去“扮鬼”呢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导演Florian Habicht怀着这些问题
以纪录片的形式
带领我们走入了Spookers背后的世界
Spookers的毛骨悚然或许和它的历史有关
被改造成鬼屋之前
Spookers是一所精神病院
叫皇座医院(Kingseat Hospital)
2010年被评为新西兰闹鬼最严重的地点
早在1932年皇座医院就开始营业了
而在1940年代的全盛时期
住着多达850名病人和250名工作人员
由于政府长期不断将病人
安置到各种社区医疗中心
皇座医院于1999年
无法维持经营而被迫关闭
2005年现任主人Andy与Beth
看上了这座医院
将其购下改造成了一所“鬼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Andy白天是Rangitikei的市长
(市长开鬼屋。。。嗯)
正正经经的政客
晚上就脱下西装套上面具
成为一众妖魔鬼怪的一员
问及这夫妻二人
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他们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也就是这两口子
为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在Spookers工作的都是业余的演员
大家都是由于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
演员们自己挑选喜欢的角色
无论是僵尸新娘
恐怖小丑
还是幽灵少女
他们穿上服装自学演技
每周两晚每次工作长达六个小时不中断
导演还发现
其实许多演员的背后
都有着励志又心酸的故事
Spookers的演员来自各种背景
从事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
保险员、飞机乘务员、服装销售等等
其中有不少人曾经患有忧郁症
读写困难症或严重的焦虑症
对他们来说
在Spookers工作也是他们的心理治疗
在这里他们不会遭遇有色眼光
不会遭遇周围人的厌弃与不耐烦
给他人带去“恐怖”的同时
更多的还是送出欢乐
在面具与浓妆下
谁都不认识谁
于是安静害羞的人变得自信强大
低调阴郁的人变得欢乐活泼
一名饰演小丑的演员说
其实自己很怕小丑
现在正在通过成为小丑
逐渐克服自己的恐惧
还有演员表示
在Spookers认识的朋友们
帮助她渡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
包括家人被诊断出患艾滋病
抑郁到出现自杀念头的时刻
还有演员觉得
Spookers就是他们的家
在这里他们能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
能为大家带来些什么
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一位叫David的小哥是纪录片的主角之一
平时他饰演的角色是“僵尸新娘”
“真讨厌,看我如此沉鱼落雁的美貌,
还有好多男生嫌弃我。”
David曾开玩笑说道
脱下服装后的David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平日里兼职空少
接受采访时他随意地盘腿坐到床上
跟他的萨摩耶汪星人靠在一起
“如果我爸妈抓到我扮成僵尸新娘的样子,
他们会抓狂吧。哈哈哈”
而这部纪录片最令人难忘的场景
并不是来自狂热的小丑
或挥舞链锯的疯子
而是来自一个名叫Debra的
中年红发女人
17岁开始Debra就住在皇座医院
这一住就是18年
她现在再看到那些建筑时
仍然记得那些尖叫和痛苦的求救哭喊
她说
“对我来说,我了解那里的动荡和痛苦,
现在看到它变成一个娱乐场所,
还是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图为Debra在医院旧址外)
导演表示拍了这么久
他最感动的事情之一
就是Spookers将这么多不同种族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到了一起
在敞开自己内心的同时
也为他人带去欢乐
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
Spookers还是一所病院
而大家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慢慢疗伤
喜欢“赤鸡”的小伙伴们
怎么样!?
要不要组团来玩一圈
感兴趣的也可以先去官网过过眼瘾
http://www.spookers.co.nz
点击查看
往期精彩
新西兰海拓旅游
微信
liujia07081980
apangjun
邮箱
新西兰一站式平台
留学、移民和创业等咨询
请扫描右侧二位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