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精华录:多子女家庭的养育之道(2)

2017年12月19日 伦敦读书会



谢谢各位参加这次夜谈。 上次已经说过,在这次夜谈之前我做了一个小问卷,打搅了一些朋友,请她们分享育儿经验,让我和大家从她们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在这次的讨论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遴选她们的“回答”贴出。 所以我说的绝并不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只有在明确说到“我们家”时候,才是我个人的例子。


另外准备中,我也重读了一遍樱桃老师推荐过的一本书,《Sibling Without Rivalry》。




在孩子发生争执时,怎么处理?

总结问卷回答:

 

在孩子发生争执时,一般不会介入。

 

允许孩子表达不满的情绪,但是对孩子表达不满的方式可以有要求。

 

假装路过,偶尔听到了一丁点,故做轻描淡写地给一两句意见。主要看争执的内容对谁更重要、谁更在意,因此巧妙建议另一方主动让步,哄他们自己解决。

 

姐姐有时候会欺负弟弟,只要不过分,我们不会干涉。逐渐地弟弟不仅不气馁、有时候还越战越勇。姐弟都在这种关系中学习受益。只有家长自己知道自己公平,才会对孩子有信心,有把握他们的战争不会伤害到彼此。

 

不涉及正事的争论不予处理,打架的时候我的理论是:你俩谁说我的孩子坏话我都不高兴,谁受伤我心疼谁。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一点,很多时候兄弟姐妹在幼儿时间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对立、争吵。但是有可能会在青春期爆发出来。

面对孩子争执需要当“裁判”时,家长的注意事项:

所有孩子都多多少少地会在父母面前伪装自己,教会他们处理好自己的不满与情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无时无刻的守在孩子身边。兄弟姐妹之间有可能在父母不在的时候解决一些过往的旧账。所以,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论在什么时候,对待什么人都不会做过分的事情。避免“家人反而更伤人”的情况。 

 

1、当孩子们均处于怒火之中时,不要试图分清谁对谁错,而应理解每个孩子的立场和需求,并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被尊重,愿意将评判的权力交给家长。


2、不要在两个孩子面前过度指责一个,庇护另一个。即使其中一个孩子总是很强势地欺负另一个。要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给两个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让强者更愤怒,弱者更加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要和孩子共同商议解决的方法,最好是请他们自己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已经被理解后,他们也会厌倦于争斗,而愿意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去谈论和解决问题。还可以给让步的孩子进行某种补偿。


4、鼓励孩子分享、但是不强行要求。但当他们不愿意时,尊重他们的选择。尽管分享是一种美德,但若非发自孩子内心的分享,只会让孩子在这种徒有其表的分享形式下,变得更加怒气冲冲。

父母如何面对自己对几个孩子之间必然存在的比较。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无意间去比较孩子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记得“每一个孩子是菩萨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同一父母的孩子,必然性格不同,各有各的方向。这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不强求,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和选择很重要。

 

孩子们会抱怨不公平,但我负责自己的公平,孩子负责孩子的。在我们家,三个孩子早早在进退之间摸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也习惯了有一些不公平,解决自己能解决的,平衡一些不能解决的。 

 

还有个回答很有趣:“肯定会对两个孩子比较的,看到满意的部分就说随自己,不好的部分不是随配偶就是配偶他们全家某个人。”


在孩子们面前避免褒一贬一。慎言:“看你哥哥/姐姐!你怎么这样?” “你哥哥/姐姐这么大就会......你呢?”

教育也是一种传承。我们每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受到原有家庭的影响。你有没有特别的感触?

我们自己可能认为生老二是为给老大个伴尔。觉得等将来大了,他们可以互相支持,相互是个情感上的依靠。特别当自己是独生子女时,觉得给老大生个弟弟妹妹是个礼物。虽然这样的想法没有错。可是有时候盲目的乐观反而会带来更多苦恼。

 

我观察过父母长辈中,兄弟姐妹间长大后有不少问题,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特别是当父母这个纽带离世后,也有可能疏远。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有一部分是从小的教育导致的。就如同中国文化中所谓孝顺,西方文化中所谓的独立。都是受到在大环境下的家庭教育影响的。 所以从小的家庭看教育非常重要。


 

教育也是一种传承。我们每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受到原有家庭的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不过并不是说不好的做法就一定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它们也有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觉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我们会从孩子的角度,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是独生子女,我爸妈没给我这个机会学习。不是独生子女的来聊聊我们父母辈人在养育兄弟姐妹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1、我父母从小告诉我们兄妹,我们俩是最亲密的血缘关系,理应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一辈子。


2、“子女首先要独立自主,其次互相帮助”的观点适用于所有家庭。


3、家庭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家庭亲情最重要的途径。


4、一家人不分开,孩子打架也要在一起,感情好是第一对错排第二,彼此包容对方的不是,互相爱最重要,父母不评判自己掂量着看着办。


孩子会在妥协和争取的进进退退中,学会和同龄人相处,学会表达爱和合作。 


最后说说夫妻关系、长辈关系对家庭和谐的影响有多大?

在收集问卷的过程中,不止一个人和我提及关于夫妻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夫妻关系的和谐比孩子重要,这个我比较认同。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最好的爱的课堂。这个无需多言。

 

我一直觉得生多个孩子,父亲一定要承担家务。而不是等着伺候的大爷。


首先,父亲的参与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论男孩女孩。


另外,父亲对家事的参与确实能让母亲心情愉悦。


说个我遇到的案例。 这是一个生活在英国的非洲裔家庭,女的只有35岁,家里8个孩子,基本两年一个,没有双胞胎。男孩女孩比例均衡。老大15岁,老八1岁半。他们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是生活的很开心。特别是母亲,看上去总是非常积极乐观的状态。这个母亲告诉我,她老公每年休年假时,她都会独自出国去度假,而她老公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非常厉害。这就是我想说的,母亲的积极快乐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气氛,给全家带来幸福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奉献、理解和努力。 



 

顺便说下隔代育儿的问题,这也是华人家庭无法避免的问题。在育儿上的理念不同,或者老人对孩子偏心的问题。解决办法最简单的就是再辛苦也自己带。老人付出了、就有发言权,不能否定。

 

我认为我的父母在家庭模式中给我最好的示范就是他们互相爱对方。不记得他们有过用言语刻薄对方,尽管夫妻之间会有意见相左的地方,在孩子面前永远维护对方。所以在我们长大后各自的婚姻里我们都成为愿意去配合对方维护对方的人,另一半也会因此受益,特别是婚姻面对挑战的时候,(我想每一对夫妻都会有着自己的坎坷),孩子会因为父母互相合作彼此承担而幸存下来免受伤害。

 

一家人要尽可能的在一起。 


有人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也许这个是比较普遍的情况?的确,我觉得我家好像就是这样。但是我想说我们群里很多家长真的是在认认真真的养育两个孩子,非常用心。爱孩子是本能,教育孩子的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另外,有一种”老二综合症”的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限制了我们对于育儿的思考,和育儿实践的宽度。

 

年轻时候对将来无限憧憬,觉得小生命可以任由妈妈摆布,在带孩子的挫折中逐渐学习一点点放弃左右孩子的心,慢慢就学会了尊重、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养育孩子是用心感受的事情,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米养百家人,书给的是启发,养是靠用心的。


愿我们多年以后再回首,在育儿的道路上少些遗憾,多些欣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一并感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