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到底有多可怕?没有明星的命,却得了明星的病...

2017年12月21日 新西兰移民家园


前几天,微博和朋友圈被刷屏,27岁的SHINee成员金钟铉去世。

金钟铉在12月18日傍晚5点被发现昏迷于首尔清潭洞公寓内,怀疑烧炭自杀,被发现后紧急送院抢救仍不治身亡。


自杀当天下午,他的姐姐收到金钟铉短信,上面写到:至今为止真的很辛苦,请把我送走,并且说一声辛苦了,这也是我最后的问候


正当爆红的偶像因为抑郁症离开人世,这种事情我们见过过不止一次了

钟铉生前曾向姐姐透露受忧郁症所苦,他的友人也接受韩媒《Dispatch》访问,透露了钟铉生前痛苦的原因。《Dispatch》称这为友人为“至亲A先生”,是钟铉这五年来常常相互倾诉烦恼的朋友。A先生透露:“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12月1号,他说了一直都很痛苦。然而外界看钟铉是当红团体的人气成员,不解他为何而苦。”


A先生透露,痛苦的根源是为了音乐

“觉得无法达成周围人对他的期望。他说想要做得更好,但能力不足,而随着年龄增长好像也越来越辛苦了。”


“没有安眠药的话,他根本睡不着,我也曾经整晚没睡陪着他讲电话,没想到那是最后的对话了。”


钟铉也曾经在节目中透露过自己自己内心的孤独,好像“没有人愿意了解真正的我”



本来就是敏感的人,明明有很多压力和负面的情绪,每天却装得很坚强,很厉害。可这些可能只是用来遮蔽我骨子里的丧。努力的让自己在公众面前装的很开心,但是一天又一天,可能真的有那么一天装不下去了。


19日,金钟铉的遗书披露:

可能有好多人并不认识他,但是他自杀离世的消息震惊全球,看到他死前留下的遗书,才知道他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27岁就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选择以死解脱,真得很惋惜。


其实,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明星已经不止他一人,去年9月乔任梁在上海一所公寓自杀,粉丝到现在都还不相信。



还有张国荣,他也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选择跳楼自杀...




抑郁症再次成为杀死艺人的恶魔:陈百强、尚于博、罗宾-威廉姆斯、崔真实、陈琳……这些优秀的艺人都死于抑郁症...


当这些鲜活的生命都离我们而去,许多人才意识到抑郁症是多么地可怕。其实,很多人患上抑郁症都是因为自身和社会的压力太大,走不出抑郁的怪圈,最后才选择自杀。


死,对于得了抑郁症的人来说,是最舒服的解脱。


人前微笑,人后独忍悲伤。这就是微笑型抑郁人格,我们看到他们的微笑的背后,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的绝望。


抑郁症有多可怕?


无论采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抑郁症,没有经历过的人都无法深刻体会那种痛苦和绝望。一般来说轻度抑郁应该很多人都体验过,经历了失恋、落榜、失业之类的打击后人往往就会陷入一种自责和遗憾的情绪里,寝食难安,辗转难眠,一想到那些痛苦的事情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有一种毁灭一切的冲动。


而这仅仅只是抑郁状态,离真正的抑郁症还差得太远。为了学习如何应对抑郁症,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支持,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模拟来感受抑郁症的部分心理状态(躯体症状连续熬几天不睡觉就可以模拟了)。


模拟1:自助餐困境


假设你在逛电商商城时看到了一张顶级自助餐餐券,里面介绍了好多你听都没听说过的美食,在好奇浏览时不小心点到了支付,这让你花掉了几个月的工资,而且还没有办法退货。更糟糕的是你必须马上用掉,否则券就过期了。但你这时已经吃了很多宵夜,还拼命撑下去了一块昨天剩下的披萨饼,你已经很想吐了。现在面对很多你这一辈子可能都没机会再吃到的美食,你就会陷入无比的纠结中。


你之所以去吃并不是因为真正的食欲,而是心疼钱以及不想留有遗憾。但你已经吃得很想吐了,即使勉强吃下一块顶级牛排,你感受到的也不是牛排的香嫩,而是嗓子眼都被牛肉塞得发疼外加喘不过气来,胃疼,恶心。


你知道你根本无法体会到吃顶级牛排时真正的满足感,更糟糕的是旁边就有土豪一边品着精致的美食一边欢畅地谈着上亿的生意,这让你更加心疼你那等于白花掉的几个月工资。请问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抑郁症患者由于大脑内的奖赏机制失效,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这这样的纠结。


好不容易来到世上,面对这世界一切的美好,却完全没有办法去感受,即使经过努力获得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也就像撑得想吐时吃下的顶级牛排一样,丝毫感受不到应有的快感。患者逐渐就会失去对生命的掌控感,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每天都无比疲惫,只能如同行尸走肉般地苟延残喘。


模拟2:公交让座


假设你正在公交车上坐着(非爱心座),这时你看到一个老人,你连忙起身让座。老人坐下后练声道谢,你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做了好事特有成就感?对,这是正常人的处境,付出就有回报。


现在换一个场景,当你刚要起身时旁边突然冒出个大妈来,呵斥你:“快让座啊,年轻人怎么这样没礼貌?”这时你还是让座了,老人连声对大妈道谢。你这时什么感受?这种难受就是抑郁患者无法获得成就感时的痛苦:不甘、愤怒、无可奈何。


人从事任何劳动,在收获后都会有愉悦感和满足感,而抑郁症患者因为缺少了这些感觉,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这会造成抑郁症患者对自我的评价急速下降,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即使完成了一件相当了不起的工作也没有办法让自己感到一丝一毫的满足。


这种价值感的破坏会让抑郁患者陷入非常痛苦的焦躁和恐惧中,感觉一切事物都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甚至连感官都会出问题,比如色觉只剩下黑白的,嗅觉、听觉等感官也有可能同步下降。这种痛苦就像在活着的时候就被装进棺材里埋进土里一样,无法逃脱,无法生还,到最后就只剩下尽快死亡一条解脱之路了。


抑郁症绝对不是简单的想不开,而是大脑功能失调,所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给抑郁症患者灌心灵鸡汤或者强迫他们一起出门去散心,他们已经失去了品味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能力,你灌下去的鸡汤在他们尝来和粪水没有任何区别。


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沉默的陪伴和无声的鼓励,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但又没有受到打扰,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才有可能自己积蓄力量冲破心里的牢笼。目前对抑郁症的准确发病机理尚不够清楚,但是根据经验观察,长期处于高压、不断失败的环境下,人容易患上抑郁。


另外家族遗传也被认为有一定影响。抑郁症不是绝症,相反,它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如果环境不继续恶化,在压力消除后人是有机会自行康复的,所以它并不见得有多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同时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置。


一些老抑郁症患者通过静养就可以熬过发作期,而通过服用抗抑郁药,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让大脑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旦开始吃药了,感觉好一些了就不遵医嘱擅自停药的话,可能会遭遇更加猛烈的复发哟!而且每复发一次就会更严重一次,到后来就更难治。所以最最重要的是:不要灌鸡汤,好好休息,药不能停……

而就在上周三,留学圈噩耗传来。美国著名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一名21岁的中国留学生小田被发现在公寓里身亡。


经过查验,警方初步判断她死于自杀。

据友人透露,来自四川成都的小田看似活泼、开朗,其实有忧郁和灰暗的一面,而且看过心理医生。她离世前曾发电邮给同学,上面写着:“抱歉,我不能和你们一起做完这个项目。”

正是这封邮件促使同学报警,可惜警察赶到她的住处时,发现她已经身亡。

巧合的是,近日,一名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第八年博士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海伦•高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不少中国留学生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她在文中分析了这些给大家带来焦虑和抑郁的压力来源,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


文章指出,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留学生群体里有多达45%称自己有抑郁症状,29%称自己有焦虑症状。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和焦虑比例只有13%左右。


在国外的小伙伴们常常被套上“家里有钱”、“高素质人才”、“名校骄子”的光环,但却要面临陌生的异国环境,承受的压力往往远高于在国内的时候。海外留学生及华人群体实际上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案例:触目惊心的留学生抑郁问题

案例1


2016年4月,意大利维罗纳美术学院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因严重抑郁,吞下大量安定药,另一名中国留学生获悉后发邮件求助,并阴差阳错发到了美国新泽西州维罗纳市的警局。所幸警局警长Michell Stern收到信息后立刻联系到意大利警方,最终成功救下该女生。


案例2


2015年4月,来自上海的留学生格兰特·毛(Grant Mao,音译)突然收到通知,称因为成绩原因,他被耶鲁管理学院开除。格兰特因初到美国受文化差异及语言障碍影响,加上婚约被解除及母亲心脏病发,当时正深受忧郁症折磨,并因病情恶化住院治疗数日。


校方给出的开除理由是格兰特的学分与学校当时的标准线有0.5个学分的差距。当格兰特为此要求上诉时,他被告知开除的决定会立即生效,他的医疗保险已经被终止,他本人必须于15天内离开美国。随后他又收到一封邮件,禁止他进入耶鲁管理学院教学楼。之后耶鲁学生发起抗议。

案例3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近的一所公寓内,来自中国广州的艺术与科学学院大二学生李扬凯跳楼自杀。他曾在一篇英文日志里写道:“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失眠和焦虑之后,我终于看起来像自己了,当然,经过服用一些药物。我现在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了。老实说,我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正常的人。但也许不现实,对吗?”

案例4


2014年8月21日,在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22岁的来自广西的林旭从校内一座五层楼上跳下。林旭出自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林旭的母亲是工薪阶层,但仍将林旭送往美国读书。林旭曾就读于富乐顿分校扩展教育计划的英语培训班(ESL),这是针对母语非英语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专业英文课程。


如果考试通过,学生可继续在富乐顿分校就读本科。

但林旭没有通过英语测试,并且没有参加补考,富乐顿分校将他的学生身份终止。林母由于无法负担林旭的生活开销而一度停止寄钱。在美国,他成了“黑户”,曾经打过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没有考上大学,回国后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多重压力让林旭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案例5


2012年10月26日,28岁的“MIT才女”郭衡在剑桥市的公寓上吊死亡。这个兰州出生的28岁中国女孩2001年移居美国,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曾经在华尔街工作,2011年进入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Sloan商学院就读。她的遗书声嘶力竭的向活着的人哭诉“除了中文, 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

案例6


2012年1月10日下午,留学生杨某在堪萨斯州35号公路驾驶的车辆内饮弹自尽。杨某毕业于大连一所重点大学,后赴美读MBA,在美国德州学习后转学至堪萨斯州安保利亚大学。此事震惊了当地华人群体。杨某的同学和朋友表示,他是所就读院校的中国同学会副会长,人缘好,为人和善,开朗乐观。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根本看不出他有想自杀的迹象。


据警方调查,杨某曾在网络日记中写下“绝笔”,表示“如果可以不管家里再要钱,该有多好。如果还能让父母花上我的钱,该有多幸福。如果做不到后者,就争取做到前者吧”。想不到,他所谓“不管家里再要钱”的方式,竟是了结自己26岁的生命。根据美国华文媒体报道,杨某曾在餐馆打工,因太辛苦而不干了,加上3年一直未毕业,人们猜测,杨某或因生存压力过大而自杀。

案例7


2011年12月2日,来自北京海淀的20岁中国女留学生张希佳,在所就读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内跳楼身亡,而这距离她到英国留学仅3个月时间。张某的国内同学称,张某是个努力上进的好学生,在国内成绩名列前茅,热心公益,还曾获乐器表演大赛古筝一等奖。大家普遍认为她是一个充满活力、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家人和同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眼里乐观积极的她,竟会走上自杀之路。

留学生成高危群体

受抑郁困扰的绝不只是中国留学生,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自杀人数几乎每年都有70例以上,有不少是外国留学生,当然本地大学生也不在少数。经济和学业压力过大是让很多人陷入抑郁乃至结束生命的主要原因。

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做事没有动力、情绪悲观、兴趣丧失、脑子变笨、记性变差、反应变慢、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睡眠不好等。至于病因尚无定论,但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对于在海外打拼的同胞而言,面临着很多在国内长期生活时不会遇到的困难,如语言交流差,文化差异,生活习惯,难以沟通,缺少朋友,很多事都要靠自己等等。出现孤独感或情绪低落是非常正常的,经过自我解压可以缓解或消除,但如果长期陷入这种情绪难以摆脱,无法调适,那就很可能患上抑郁症。

而针对留学生朋友,还有几点是特别要注意的:


1.从学霸到普通人的落差


很多小伙伴在国内的分数都非常不错,在基础教育阶段取得的成绩也是日后能够走出国门被海外学校录取的资本,但很多优势到了国外之后荡然无存。有些在国内不用很费力就考高分的同学,难以适应国外的课程,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平。正如一位留学生总结:“我的全部努力,只为普通生活”。这种落差下确实不太好受,所以要用正确的心态客观的看待自己。

2.青少年情绪容易不稳


虽然很多同学在国内是佼佼者,不但学习成绩优秀,也在德智体等很多方面全面发展,见过的世面也比同龄人多一些。但毕竟在十几二十岁这个阶段,比起成年人,经历还是很少,想法还非常不成熟,说白一点就是还是很稚嫩,因此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各种胡思乱想。即便把视野放到更广,在整体上,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群体确实心理状况稍多一些,并非出国的留学生特有,在国内或者其他国家。因为学习压力或考试失利出现的抑郁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3.过于封闭自己


这是华人群体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隔阂,很多在海外的小伙伴还是只和中国人混,或者完全就一个人,语言的交流能力没有什么长进,守住了几个同胞,放弃了一大片朋友,很多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积极参加。讲真这种暂时的“舒适”没有任何好处,很多抑郁者一个共同问题是内心孤独,无人能够倾听自己,但如果总是窝在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里,又怎么能不孤独呢?一个人生活是很不容易,独立生活也是优秀品质,但独立不代表封闭,多交朋友多交流,让自己的心保持open状态,才不至于让过多的负面情绪积压在内心。


另外,有些已经显露出抑郁苗头的同学,不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告知他人,甚至对最亲的家人都要隐瞒,在精英环境的校园内,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或者觉得即使说出来了,也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甚至拒绝就医,拒绝接受帮助,结果越闷越严重,这是完全不可取的行为。

4.功利至上,对自己过于苛责


能够汇聚到英美名校读书的人大多都是精英,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从另外角度看,大家也各有各的短处。很多中国留学生抱着“镀金”“光耀门楣”的心态来到国外,对挫折或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足,当然来自家庭的期待与压力,以及中国教育对人格健全方面的严重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出国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不假,但不代表美好未来就只有这一条路不可。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下被忽视,例如了解接触到多种不同的文化,学习到国外更先进的观念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是分数或毕业证无法替代的。名校的成绩单或履历不能代表一切,只会考试的人也不是企业或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即便拿不了第一名或进入TOP榜单,也不能说这就是失败的。


再者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一时的不顺不要紧,摔倒了还能爬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放下心理包袱,适当的用屌丝心态自嘲放松一下,没什么大不了。


对抑郁症认识的常见的误区


抑郁症不简单是“遭遇挫折”“孤独空虚”“怪癖沉默”这样作为简单表象的,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大家也要特别注意:


不要以开不开心来判断他是否抑郁


有些人外表看起来是个逗比,和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很可能只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在公众场合下的“表演”。前文的那些例子里,很多人在自杀之前完全看不到有任何情绪迹象,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并不为外人所知。

有心理症状的才是抑郁


低落消极的情绪确实是抑郁的表现,但很多时候,失眠、乏力、头晕等也是抑郁症的信号,有些人看起来头脑情绪正常,只是说自己“不舒服”,但有可能他已经被抑郁折磨了很久了,导致生理上的症状。不要轻易的以为“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不要以普通人的心态去问抑郁的问题


“你为什么抑郁?”“你都这么好了有啥不开心的?”“没事想开一点就好了”。这些经常用来劝解别人的话,对于抑郁症人群可能完全没效果,很多患者已经失去了自我精神调解机制,并不是能用意志力或强制转移注意力就能消除的,所以,一旦自己难以调解,该就医就医,该吃药吃药,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不要误解或轻视


抑郁症是一种病,不要想当然的理解为“这个人太脆弱”“心理素质差”,很多时候,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会让本来就看不到光明的人更加绝望,是压死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漠视,也不是大道理,而是关爱和行动,前提是,不要再给任何压力。

如何让自己远离抑郁困扰呢?


对留学生而言,你们可以:


1.提前学习了解一些国外的情况,多做准备


出国前了解目的地的生活情况,住宿,吃饭,办银行卡,生活预算,疾病防治,打工信息,更重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情况和当地的文化差异,准备的越充分,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小。


2.提前认识一些朋友或同学


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鼓励大家只和中国同胞混,而是希望大家能找到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同时也积极的开拓新的朋友圈子。一方面可以在出国前通过UKEC等留学机构认识找到和自己同届同城的同学,也可以去咨询、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前辈学长,他们都会乐于帮助你。如果遇到挫折不顺,也多要找朋友倾诉。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向别人请教求助,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仍然要培养,不要凡事都依赖别人。


3.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


对于新生,很多学校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Freshers' week,这是一个打破沉默结交小伙伴的好时机。在进入紧张的学习后,也可以适时的多参加一些活动来放松自己,同时在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增进友谊;此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但可以散心,也可以更加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更有利于融入当地。


培养几个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沉迷夜店这种可不算),多去参加体育锻炼,都可以让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得光彩熠熠。


4.理性对待学业


不是只有第一才是成功,“成王败寇”的思维要不得。即便学习不顺甚至挂科也不要紧,有很多方法,最关键的是不要以一两次的成败来否定自己,也不要被上“光耀门楣”的精神负担,出国学习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而不是最终目标,以后的路还很长,有很多有意思的生活在等着你。5.不要羞于要钱。


有很多小伙伴觉得家里已经在自己身上投入太多,会通过打工或争取奖学金来补贴生活成本,这非常值得赞赏,但在国外生活的巨大开销往往超出预期,在经济有困难,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是要向家中求助,不要不好意思,以免造成更大压力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一些非法或风险很高的借贷更是千万不要碰。

6.一旦患上了抑郁,积极求助治疗


马上向亲朋好友告知情况,他们会帮助你,同时及时找专业医生治疗,如今抗抑郁的药物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并且副作用低,在配合医生的指导。切莫讳疾忌医,不要一个人孤独的对抗。

最后特别想和家长说几句:


非常理解各位为人父母者盼望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心情和初衷,你们用自己的拼搏和积蓄为儿女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的确非常不易。不过,送孩子出国、去名校,就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反而要更多体会和分担他们遇到的问题。有些留学生就是因为与家庭沟通有问题,双方观念和想法存在很大差异,难以顺畅交流,最后什么话都懒得说,或者报喜不报忧,最终导致抑郁。


送孩子留学,绝不是“给够钱就可以了”这么简单,应该更早,或者说要从小培养他们自强自立,对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对社会情况和问题也能理智看待,取得成绩不骄傲,遇到挫折不气馁,带着健康的心态走出国门,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交流中,固然要关心生活,更要尊重他们的合理想法,多鼓励,少责备,这都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远远胜过学校老师的教育。

同时,摒弃那些“出国就是为了赚大钱”“花这么多钱留学就要有回报”的功利思想,我们的目标希望他们能成长为健康健全独立的人,而不是把子女当是父母的附属品或投资工具,这样只会害了家庭。


来源:综合网络

想要 快速移民 吗?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