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命最可贵。一旦火灾发生什么都不要管,逃生最重要。
2012年9月6日下午,原本是一个平静的下午,但是悉尼Bankstown的West Terraces公寓5楼突然起火。
当时楼道里浓烟滚滚,火舌向四面八方飞速蔓延,两名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姜一诺、张萍康)被逼无奈之下,只能从15楼纵身跳下寻找一线生机。
结果一死一伤。
事情过去5年了,
今天伤者、伤者的父母和死者的父母、男友将
以下这些"凶手"告上法庭!
1.房东James Peng、
2.PIA公司(Property Investor Alliance),该公司同意房东加盖卧室;
3.为该大楼提供灭火器的公司
4.管理该物业的Body Corporate公司
5.公寓开发商Silky Constructions
他们声称:“他们告的每一个人或团体对于两名年轻姑娘的伤害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该为危险做出预防措施。
因为这次公寓的起火明明就是可预见的!不是无关紧要的!”
首先为了提高租金收益,公寓内设置了一间额外添加的房间, 这给大火添加了“额外的燃料”, 并且提高了公寓起火的几率,还增加了逃跑的难度。
其次,该公寓的消防门本应可以将大火阻挡在外,让公寓内的所有人有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撤离。
但是现场的真实情况则是,消防门几分钟就被烧毁了,公寓的窗户也是铝做的,很快被大火融掉了。
然后,起火时,公寓警报虽然及时响起,但是楼内并没有安装任何喷水设备,否则火势也许可以控制。
根据新州法律,所有楼高25米的建筑物必须安装喷水设备,而此栋大楼的楼高为24.9米,仅仅少了10厘米,因此没有任何喷水装备。
葬送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而且公寓报警器异常灵敏,经常“谎报军情”,这也是大火初期众人忽略火警的原因之一,将黄金逃命时间错过。
最后,这栋居民楼里的居民也表示这里的设计极为不合理,如果电梯和消防门中间的区域起火,人们将会被困在卧室中。而且并没有逃生用的楼梯。
这些指控都将被一一提上法庭进行辩护,此案将于继续审理,请持续关注。
当年还是一名学生的姜一诺表示,当时她正在屋里写作业,突然听见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紧接着公寓就断电了。
她当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看到室友张萍康也慌慌张张的不知如何是好,在给她男友打电话求助。
这时,一诺看到阳台上的空调开始冒烟,不止是烟还有一条条火舌从机箱里窜出来,窜的老高。
火势很快一发不可收拾,从阳台蔓延到了客厅,另一名室友曾建伟试图扑灭火苗但是没有成功,火势越来越大,曾建伟为了自保不得已撤出,从前门离开公寓(曾建伟没有受伤)。
两个姑娘当时慌不择路,跑进了一间卧室,本想尽快离开谁知火势越来大,浓烟滚滚根本无法呼吸。
一诺明白,她们跑不出去了。
她看见张萍康开始爬窗户,她虽然知道不是好的选择,但是被逼无奈也只能跟着爬了上去。
可是一爬上去才发现,窗户上的铝条被火烧的滚烫,而且正在一点点的融化,窗户里面是熊熊火海,尽管外面的人都在喊不要跳,不要跳但她知道
如果不跳就死定了!
跳楼逃生后,姜一诺在医院里住了10个月,现在还需要靠轮椅行动。而张萍康却永远的去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此栋大楼重新安装了消防门、在公寓们下方防止烟雾的金属条、以及卧室的通风机阀门,
但并没有给住户们带来多少安全感。
高层起火这不是唯一的一次
一诺那场火灾过去两年后,墨尔本Docklands区的23层公寓也曾起火,现场火光冲天,仅仅6分钟时间,大火便从14层飞速蔓延到23层,数位华人受伤。
当时场面非常的混乱,很多居民不是被火警报警器叫醒而是被刺鼻的浓烟呛醒的,
其中很多人利用走廊的楼梯井及时逃生,
但也有很多人慌忙中从窗户中跳下,还有将孩子从窗户中扔出去。
要知道错误的逃生方法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伤亡...
而如果身处火灾,
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1. 逃生勿入电梯
火场逃生动作越快越好,但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
2. 不可盲目跳楼
得不到及时救援,又身处高层的时候也切勿盲目跳楼,可用房间内的床单等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等地方向楼下滑行。
3.救急楼梯
逃生时尽量利用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和救生带等设施。
4.不可钻床底、衣橱
切勿钻入床底、衣橱内。这些地方不仅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还不容易被消防人员察觉,难以及时获救。
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
日本人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
除了检查安全通道到底通不通,他们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
万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每栋楼不一样,仅供参考
接受逃生训练
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逃生”培训。
这样灾难临头时,遇到灾难的美国人才不会出现慌不择路、互相挤压的情况,而是选择了真正有意义的逃生手段——从安全出口和消防专用电梯安全离开。
小编结语
时代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
无论是居住还是办公,
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的“9·11”事件虽然过去已久,
但依然历历在目。
国外这些逃生经验我们都应该借鉴起来,
大楼一旦发生火灾,
大家还请理智对待,
并记住自救法则。
Australia News
微信ID | au_news
欢 迎 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