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东西新报"↑免费订阅本刊
今年11月,三名俄罗斯中学生获邀到德国柏林演讲,其中一人更因同情二战德军俘虏的言论顿成俄国众矢之的。有人指控他叛国,镇政府介入调查学生所属学校,甚至有国会议员要求执法部门调查言论是否属贬低纳粹罪行的行为,最终惊动克里姆林宫出面为学生辩护。这一切风波与普京任内强调的爱国教育不无关系。
来自西伯利亚的16岁中学生Nikolai Desyatnichenko于11月21日与另外五名学生出席德国联邦议院的一个会议并发表简短的演讲,他们被安排坐在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和一众内阁官员旁边,显得颇为紧张。他们发言的部分主要关于二战时两国战俘的命运。
在不足三分钟的发言中,他提到一名德意志国防军(Wehrmacht)士兵在史达林格勒战役被俘,其后在战俘营死亡的事件。他诉说这位德国士兵的故事感动了他,并解释他曾参观德国战争公墓,当他见到无辜牺牲者的墓碑时感到很伤心,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只是想要和平地过活而非参与战争。
适逢史达林格勒战役75周年纪念的敏感日子,这番言论在国内瞬间提升至政治和法律层面;极右民粹组织LDPR领袖Vladimir Zhirinovsky亦要求,调查两校合作项目的资助来源。面对群情汹涌,学生母亲和所属学校其后纷纷向俄罗斯传媒解释,指因为发言时间临时被缩短,原本Nikolai是想谈及他有份服战役的曾祖父,讲话中的主要讯息只是渴望世界和平。
俄罗斯让学童自小参与军事训练体验,培养爱国情操。(VCG)
「军事迪士尼」 普京爱国教育大计
自2005年起,俄罗斯学童便开始接受新版爱国教育,国家花费较过往爱国教育多四倍的预算,用以加强下一代对国家精神支柱的民族自豪感。关于Nikolai Desyatnichenko演讲争议中所说的「伟大卫国战争」,是指苏联时期对抗纳粹德国这段战争史,既是俄罗斯纪念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是学校爱国教育的一环。媒体经常播放相关战争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还有人倡议设立青年军,对十岁以上的学童教授军事技能,是种集军事和爱国于一身的活动。俄罗斯爱国公园于2015年开幕,让学童近距离观赏各式各样军事设施。这个被西方形容为「军事迪士尼乐园」的公园,以及爱国夏令营Seliger等都是总统普京指定的青少年爱国教育计划的重要元素。正如莫斯科电台记者及博客Alexander Plushev指出:「对战争的讨论和历史事件的纪念,以至它如何向公众呈现等,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是非常重要的。」
教科书是爱国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塑造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印象。
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政治系教授Eric Kaufmann
在俄罗斯学童的课本里,由德国破坏《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北约违反不再东扩承诺以至西方对俄的经济制裁,都是课堂上的热门内容。其中一本在2015年出版的历史教科书里,有关史太林的暴行及前苏联解体等部分,都只是轻描淡写带过,有西方传媒质疑教科书「充满苏维埃爱国主义」。有意见便认为克里姆林宫若想要摆脱西方制裁、吸引外资的话,应该提倡一种更加客观平和的教育方针,而不是盲目敌视西方,并认为俄国不仅经济需要改革,教科书同样需要改革。否则,后果将是历史上再出现一个博斯科(Leopold Poetsch),这位著名的历史教师就是希特拉和纳粹德国前高官阿道夫.艾希曼的中学教师,他被认为是两人排外思想的重要传道者。
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系教授Eric Kaufmann向《香港01》表示:「教科书是爱国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塑造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印象。」一般而言,拣选教科书的权力发生在一定程度的政治之上。以美国德州纠缠多年的教书争议为例,州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管理层是主要关键,而在其他国家如中国可能还牵涉更高的政治层面。
一段历史各自表述
关于爱国教育的争议,当然不局限于俄罗斯,我们对日本和韩国两地的教科书争议殊不陌生,主要围绕东亚各国对日军侵略时期的不同看法和理解,同类争议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得到,印巴两国便是一例。印度教科书突出由印度国民议会领导的反殖民斗争的意识形态,其爱国主义体现在维护一种世俗化、多元且包容的印度及其历史。在他们看来,巴基斯坦的成立是英国政府和穆斯林联盟领袖所强加而成的一个悲剧。
在这个历史论述中,印度教科书将分裂的责任全放在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身上,又指摘巴基斯坦武装份子于1947年攻击喀什米尔,声称喀什米尔统治者Maharaja Hari Singh因此签署协议加入印度,最终由印军介入保卫喀什米尔。教科书又视1905年孟加拉独立是英国政府分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阴谋,用意抑制印度民族主义的势头。
印巴学童的教科书,关于同一套历史,有不一样的描述。(VCG)
不消多说,巴基斯坦教科书的内容和上述说法差天共地,巴基斯坦爱国者视1947年为一个「实现」,争取在英国纵容下诡计多端的印度国民议会手中,为一个现存的穆斯林国家成功争取独立。巴国教科书倾向怪责甘地和国民议会造成分裂,又批评Maharaja Hari Singh暴力对待喀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在他们开始寻求巴基斯坦的支持反抗时,他才被迫向印方求援。巴国教科书强调巴人「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印度人,故将不会由印度教徒管治,因为他们没有种姓制度、不会虐待少数族裔、也不会攻击邻居。」
有爱国主义研究学者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爱国教育考量。如俄罗斯,这种民族自豪感和对外敌的困扰有助分散公众对工资萎缩、贫穷及通胀等社会问题的注意力;在印度,自总理莫迪上台后,国内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变得高涨,他亦大力推动爱国教育,计划规定校内要唱国歌、挂国旗等,课程里渗入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包括国家英雄生平,甚至设立军事课。一些爱国的学生团体向莫迪及他所属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 效忠,有助巩固其管治地位。故此,这些学者认为,爱国教育说穿了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
别让历史教育沦为政治工具
Eric Kaufman教授说:「要改革教科书内容离不开施加政治压力,一是直接向有权力的向政府和学校抗议,一是间接向联邦政府提出改革诉求。」这种抗争在过去有不少事例,2010年斯洛伐克发生过大规模民众反对教育方案事件,方案强迫各所学校课室内展示国旗和国徽,民众要求总统否决此项措施。东京22名前中学教师因拒绝在学校毕业典礼时起立唱国歌,遭东京都政府拒绝再续聘。事件引起教师不满,认为都政府惩处不当,并因此引起多宗诉讼,最终都政府被判赔偿5亿3700万日元(约3766 万港元)。至2012年,香港政府拟引入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但被指内容会加入爱国主义及歌颂中共的内容,在香港引发「反国教」运动,特区政府最终于同年10月8日宣布暂时搁置推动课程。
其实,世界各地的教科书都倾向赞颂国家的好,这本身并无不妥,重要的是不要让历史教育或爱国教育沦为政治工具。就着爱国主义的课题,部份教育学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不宜鼓励或宣扬仇外情绪或领土收复的政治主张。若国家历史涉及敌对国家,甚或是一些涉及多国的纠纷,例如中日韩、巴尔干国家关系等,可尝试将这些国家对同一历史的看法一并纳入教材,令学生可以避免独断式对待历史问题,造成盲目的仇恨情绪。不少历史学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有开放的态度,接受世界本来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层次且动态,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合适的批判教育,毕竟盲目推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有可能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