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驻华盛顿记者眼中的川普和他的白宫

2017年12月29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记得去年11月8日大选日后的第一个清晨,华盛顿街道冷清,广播中不断播放着希拉里的败选演讲,咖啡馆里的人们表情黯淡。如同当天采访的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卜睿哲所说,华盛顿主流不愿相信选举结果,不想接受让一位看似疯疯癫癫的“政坛局外人”接任总统一职。而作为一名从川普从胜选首日追随报道他至今的记者,我想把眼中一个真实的川普讲给你听。

1/20 就职典礼 

川普时代开启首日,特派小组寒雨中报道就职典礼。

来自全美各地头戴红色帽子的川粉们涌入这座城市,在就职典礼上欢呼呐喊。而典礼外面,随处可见示威的人群。当时的华盛顿,是纠结的,迷茫的。

就职典礼后,无论民意如何鼎沸,在美国政体强大的运作机制下,一切还是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斯派塞就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成为了第一位“站出来说话的人”。

1/25 初见斯派塞

标志性的大脑门,急促的语速,斯派塞犹如一只备战的刺猬,随时处于防备状态。当时的他应该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鲁莽冲动,在半年后便将发言人宝座拱手相让。

简报会前,我抢着给媒体办公室人员递了名片,这也是我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川普媒体办公室。刻板印象里的共和党,保守冷漠、排斥少数族裔,踏进简报室之前,我忐忑片刻。

接过我名片的女生看起来跟我年纪相仿,微笑客气回应。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川普媒体团队,除主管之外平均年龄大概20多岁,资历不深,勤勤恳恳。于我,这是一种与新政府团队共同成长的参与感。

白宫门外,较奥巴马时期搭起了更长的栅栏,记者进入简报室需要从几里之外就经过身份核对,一种难以言喻的防备感。

2/16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川普

新成立的媒体团队,常常发生出其不意的状况——例如川普本人出席记者会的通知,提前半小时才发送到你邮箱。正在驾驶的我一个急刹车,调头开往白宫方向。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川普本人,一头金发,夸张的手势,应验了我对他的所有想象。“开嘴炮”是川普最擅长的,炮轰媒体一个半小时不带停顿,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已年近七旬的总统。当时的我,与许多人华盛顿人一样,对这位“政坛新人”持质疑态度,这场记者会更加深了我对他的“敌意”。当时的川普,也许也并不知道该如何以娴熟手段应对媒体。

白宫易主,手下的精兵强将也要重新洗牌。对于交通部部长这一要职,川普选择了华裔女性赵小兰。

3/29 第一位华裔内阁部长   

赵小兰是川普内阁唯一一名华裔部长,加之女性的身份,在政坛中格外亮眼。我们也在交通部五十周年庆典之际对她进行了专访,与她畅谈作为交通部长的工作计划与愿景。在她办公室墙上,挂着四任总统的五幅任命书。她评价川普总统充满好奇心,习惯直接与内阁交流,并鼓励政坛的多样化。

川普曾被批评不尊重少数族裔和女性,可是从他任用赵小兰、女性发言人桑德斯和女儿伊万卡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瞥见不同的一面

6/8 FBI局长科米听证会 

自川普上任以来,几乎霸占了媒体的所有版面,有他的日子就有爆点。“通俄门”成为媒体最喜欢热炒的话题之一,5月份的一个下午,忽然传来了科米解雇的消息。

6月8号,我们全程直击科米听证会,一次如现实版纸牌屋般的大事件,可以称之为川普上任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若科米真的给出有力证词,证明川普阻碍FBI的通俄门调查,川普甚至有被弹劾的风险。

虽然此次听证会并未证明川普在任何事情上触碰了红线,但不同党派的参议员立场鲜明的提问、科米精准的措辞、各家媒体视角不同的现场报道,都让我们明白,一场3小时的听证会展示给我们的,只是各方想要为人知晓的一面。真正的暗流,是在背后汹涌的。

9/5 梦想生的命运急转弯

9月5日,随着司法部长塞申斯宣布正式废除DACA计划,川普给予废除DACA计划6个月的缓冲期的消息传来,白宫门口沸腾了。

白宫前的抗议天天都有,但这一次却是格外的声势浩大。抗议的人群中不乏各种肤色的人,也有许多“美国土著”挺身而出,支持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废除DACA计划无疑是川普遭人诟病的一大话柄。虽说该计划最终宣告流产,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川普声称自己所维护的“美国人”,实际更倾向于精英阶层的白人。从移民政策、税改的厉害关系中都能看出,川普并不完全是一位劫富济贫的慈善家。

10/2 哽咽的桑德斯

10月1号深夜,手机屏幕上满满推送的都是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的新闻头条。这场被称为“屠杀”的突发事件,震惊了整个美国。对于川普来说,在接下来的黄金24小时内,这是一道“危机处理”的考题。第二天一早,我决定前往白宫简报会,听听发言人怎么说。

在当天的简报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哽咽的桑德斯。迅速地,发言人的哽咽成为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无论这是刻意安排,还是真情流露,桑德斯的表现为川普政府的人情味加了分。但是媒体穷追猛打控枪议题,但桑德斯只字不提,有一种“废话少说”的气势。

白宫降半旗致哀

上任7个多月,桑德斯用日复一日的简报会证明了她的沉稳自信,果敢明快。在父亲前阿肯色州州长麦克·哈克比(Mike Huckabee)熏陶下,桑德斯从小对在政治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在简报会讲台上,面前密密麻麻的麦克风,无论遇到什么棘手问题,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11/8 川普首次访华

11月8号,川普搭乘的专机空军一号,缓缓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百米之外的高台上,美国中文电视特派小组的摄影机,完整记录下川普夫妇从专机走出,首次踏上中国土地的历史性一刻,正式展开对华国事访问。

与我们一同站在高台上的有十多家媒体,但我们是唯一一家用摄影机拍下这一刻的美国华文媒体。

川普的访华之行的亮点环环相扣,从故宫行到欢迎礼,从长城到国宴厅,刷新了世界对于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印象。

为筹备本次访华报道,出行前的一个多月内,我们采访了多位中美关系专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建立友谊、增进了解、转变看法,远比拘泥于实际成果要更有意义。

跟随白宫记者团报道的全过程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尊重:白宫领队随时随地、从清晨到深夜地为我们解答疑问。美方召开的唯一一场美方记者会上,国务卿蒂勒森、发言人桑德斯等均在现场,充分显示了美方对访华环节的重视。

站在华文媒体的角度,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国事访问本身,更从在美华人的角度,感知本次访华对于美国的影响。这次访问后,我们欣喜地从美国社交媒体上观察到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改观,也为川普夫妇的形象加分。

这时,上任10个月的川普,已经逐渐摘掉“疯子总统”的帽子,在访华这份外交考卷中拿了高分。

12/29 划时代的圣诞大礼

年终岁尾,共和党和川普收获了他们上任第一年的首场大捷——新税改法案得以通过。川普称其为给美国人的圣诞礼物。

宣布税改法案通过的现场更像一个庆功宴,在这个共和党大捷的现场。税改法案的成功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捷,共和党时隔多年占据两院的多数席位,川普在民调节节走低的情况下,却一步步达成了他参选时的承诺。

一位专家曾对我们说,川普的确不懂政治,但他学得很快。这一年之间,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从口无遮拦,不懂外交礼节到得体得点亮圣诞树的转变。相比于往届的总统们,川普商人的特质显露无疑。他没有高屋建瓴的辞藻和论调,甚至常常因用词过于低级被人嘲笑,但他却在短短一年内为美国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我们可以说他不是一名成熟的政客,却无法否认,他正在以行动书写美国的历史。

能成为这一页页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我倍感幸运。自川普上任,华盛顿的记者们则变成了永动机一刻不停。谨以一位驻华盛顿记者的心路历程,还原一位更加真实的川普总统。未来还会继续忙碌,2018,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