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主要发声者,却从不用拼多多?

2018年08月06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全文共 3075 字 3 图,阅读需要 6 分钟


———— / BEGIN / ————


京东象征着高端消费群体,作者曾经因为买了天猫的平板电脑而被鄙视。


没错,不是拼多多也不是淘宝,是天猫上买平板被鄙视。而拼多多自然就是低端的典范了,两者在主流媒体上的评价差距是很大的。


但我们可曾想过:媒体评论人,投资人,意见领袖,大V他们虽然在评价拼多多,但他们用吗?


拼多多之所以能够一边上市一边被骂,评价两极分化,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原来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的人见面了——拼多多就好像现实世界的PS,将不同的世界硬性连了起来,看起来非常违和。


作者并非拼多多的用户,拼多多对于我而言仅是一个少有的优秀研究素材。


它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后不同消费群体巨大的经济鸿沟,也说明了精英阶层、拼多多用户、吃瓜群中对于同一款产品理解之差究竟有多么大。


至于作者不使用拼多多的原因也很主流,简而言之就是它时间换金钱的砍价对我是亏的,我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求取安心。


其实使用山寨产品与否,就是成本与代价之间的博弈,即使用户没有发现自己进行了这个层面的思考,但事实上也已经进行了。


很多东西是写进基因的,就好像不少人都把基因传递策略当成了爱情一样。


当然,读到这里你可能要喷我,但先别急,推荐一本书《自私的基因》,相信读完后你就不会喷我了。


虽然这样说可能有点打破美感,但事实上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基因更好的传递,即使举出同性恋的例子也反驳不了我,因为同性恋问题早被研究过了,也有合理的解释,依然是基因更好的延续。


一、拼多多评价的两极分化有多么严重?


首先先引入aso114的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虽然数据量不大,但是特征却极其显著。



简单来说,就是要么5星,要么1星。


这种评价出现在一个产品之中可能的情况不多,一种情况是公司刷好评或者竞争对手刷差评;第二种情况则是产品的针对性太强了,导致在满足一部分用户的情况下将另一部分用户得罪了。


第一种可能性很小,首先拼多多用户的商品购买评价满意居多,大量好评是可能的。


其次,拼多多的用户对于差评的免疫力很强,知山寨买山寨的用户比例很高。在那些商品下面评价这个东西是假的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即拼多多的消费群体特征非常明显,这个群体之外的人很难理解这个群体。


知乎是国内用户层次稍高的平台,作者查看了100多条知乎对拼多多的评价后发现负面评价占主流。


不仅如此,很多用户还给拼多多打上了无知鉴定器的标签,认为其用户就是公司的数据收集器,自以为占到便宜实际被利用而不自知。


更有人表示自从有了拼多多,又多了一种区分好友的方式,鉴别起来既方便又高效。



再来看看华为应用市场的评价,和知乎不同的是,拼多多在应用市场的表现非常好,超过了两大巨头淘宝以及京东。


如果不使用产品的人不会去评价,那么可以认为使用拼多多的用户比使用京东的用户满意度要高的多。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拼多多对于不同用户的满意度差异非常大。


对于有的用户而言,使用拼多多是难以忍受的。


如果不是担心破坏人际交往,他们完全可能将所有使用拼多多的用户拉黑以免除砍价的骚扰。


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拼多多让他们消费升级,能够买起那些以前只能听一听名字的产品。


比如:超大液晶电视,高配置手机这些东西他们以前都是买不起的,但在拼多多山寨的助力下,他们也能买的起这些产品了,并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二、沉默的大多数


虽然舞台上的人只有一个,但所有人都能够听到他的声音,影响力就是如此,其差距难以拿人数来弥补。


大多数人都可以听到有影响力的人的声音,而时常忽略了那只是一个人,大多数人其实是沉默的。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容易对世界有错误的认知。


互联网时代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微博账号。但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原来能够获得关注的人在互联网时代依然能够获得关注,而原来没有什么突出点的人借助网络平台依然没有什么关注量。


舆论导向和人数关系不大,一位明星的一句晚安可能上头条,让无数人猜测其背后的用意;而普通人的声音则难以被听到,一位明星转发某个信息的曝光量可能超过10000个普通人转发的曝光量。


简而言之,即使你听到的声音都是指责拼多多,也不能够证明拼多多不好——毕竟在发声这件事情上,更高的知名度以及更多的技巧应用比人数权重大多了。


拼多多的用户没有发声的能力,我们所听到的评价都是由很多消费能力高于拼多多级别的人所说的。他们指责其假货多,扰乱市场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并不是用户的声音。


很多时候,互联网公司的潜力其实取决于用户数量,这样看来,拼多多三年上市完全在意料之中。


毕竟我们听到的批评并不是最关键的考量指标,最重要的交易量以及用户数量它都达到要求了,上市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上图为指责拼多多山寨的典型产品之一,立日洗衣液。其山寨的程度很高,商品封面图设置的层次也很低,但是在评论区,我们却能看到用户一致的好评以及欣喜。


这里的用户并不会指责立日山寨,他们能够用到立日就已经很满意了。


三、真实的拼多多


之前的分析说明了亮点:


一是拼多多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


二是拼多多的用户对于拼多多还是比较支持的,反对的声音大多来自用户群体之外。


写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了,但是为何非拼多多用户会来评价它呢,既然不用,请不要伤害。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


  • 媒体有追热点的需求:拼多多是一个大的热点,所有的自媒体都不会放过它,如何能够吸引眼球呢,当然要有戏剧效果,要荒诞,所以立日,趄能就出现了;


  • 观众有看戏的需求:拼多多上市了这没有什么趣味性,如果话题是“拼多多全部是假货还能上市,这个世界怎么了”,那就可以引起讨论,大家一边吐槽立日洗衣液,一边贬低那些消费者,趣味性,优越感都获得了,何乐而不为;


  • 竞争对手利益受损:拼多多的成功显然侵犯了正规厂家的利益,自家的产品被山寨肯定不好受,另外对于走正规途径的电商而言也是一种讽刺,就好像你兢兢业业干活,结果整天怕马溜须的同事升职了,这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自然需要发泄出来;


  • 或许是有意为之:虽然拼多多被骂的很惨,但是它依然成功了,创业公司最怕的是悄无声息的成立,悄无声息的死亡,各种谩骂在炒热了拼多多的同时对其核心用户影响不大,他们依然在给立日洗衣液五星好评,和家人砍劣质的炒饭锅。增加热度,不损失核心利益,这符合负面营销策略。


有趣的是,不管是上面哪一种情况,好像都不会影响到拼多多的用户群体,这样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拼多多遭受批评,老大爷继续拼团;


  • 拼多多被知乎指责,老大爷不知道啥是知乎;


  • 拼多多被大V指责,老大爷不知道大V是啥意思,为何名字里还有英文。


多年后,拼多多消费升级一下,然后大家就忘记了它以前假货多的事情,成功上位电商三巨头。


毕竟,我们总是健忘,正如忘记曾经淘宝的假货一样。


真实的拼多多确实是假货多,也确实是受欢迎,它证明了只要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偿(低价)或许没有什么(山寨)是不能够接受的。


总结


拼多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素材,它告诉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噪音,深入的用户调研很重要,千万不能让噪音蒙蔽了眼睛,而误解了真正的用户需求。


不过拼多多的做法也有问题,山寨曾经一度是中国制造去不掉的帽子,拼多多让我们一朝就回到了那个时代。


但一棍子打死显然也是错误的做法,毕竟需求创造市场,只要需求在,市场就在。打击明面上的市场反而可能让山寨市场在私下里更加失控。


针对拼多多,只能说理性上不支持它,感性上能理解它。对于互联网人,将其作为一个优秀的研究案例即可,至于这种模式究竟会如何,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