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马蒂亚斯·毛雷尔学习中文已经6年了,有个中文名字叫“马天”。
“意思是‘天上的马’,想要飞得很高。”
这名德国人想去的地方确实够高:太空,中国空间站。
7月18日,德国宇航员马天站在欧航局国际空间站模拟舱外。(新华社记者张毅荣摄)
马天是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也是一名航天材料专家。2010年加入欧航局之前,他的经历已经很“国际”,曾在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求学工作。
2012年,马天担任欧洲宇航员中心与中国合作项目负责人。从那一年起,他开始努力学说中文,学习汉字。
中文不好学,但马天认为学好它“非常重要”。
“就像如果要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上工作,各国宇航员都必须学习俄语一样,未来在中国的飞船或空间站工作,一切也都会使用中文。”
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我很希望未来能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宇航员一起到中国空间站工作。”马天说。
他连进入空间站后要做的事都想好了:参与舱内舱外的任务、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对空间站进行运营和维修、与欧洲地面视频连线……
马天在欧航局“哥伦布”实验舱模拟舱内展示实验操作。(新华社记者张毅荣摄)
对航天国际合作,中国的态度是开放的。
2015年,中欧就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签署协议,明确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航天员训练活动。
2016年,中国与联合国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今年5月,中国正式宣布,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欢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
对此,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这是这类项目第一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在过去,在其他空间站,不少国家都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
2017年8月,马天与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左)在山东烟台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新华社发)
去年夏天,马天和一名同样在学习中文的意大利女宇航员一起,参加了中方在山东烟台组织的海上救生训练。训练科目包括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这些训练考验航天员意志品质,也考验团队协作和实战能力。
1980年出生的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和他分在同一组。
“训练中,我和他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比如,从海里爬上救生艇的时候,他会托一下我的身体,我上去后会伸出手来拉他一把。”叶光富说。
马天发现,中国的训练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样”。
“比如原来参加美国组织的训练时,大家都住酒店,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生活。有时我会和两三名宇航员一起训练,有时就独自训练。”
在中国,“我们和另外16名中国航天员朝夕相处,生活在一栋房子里,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业余时间也会一起在海滩上散步聊天。才过了两三天,我就感觉自己像是成为了大家庭中的一员。”
2017年8月,马天在山东烟台训练时与中国航天员合影。(照片由欧航局提供,Stephane Corvaja摄)
对于这种“大家庭”式的训练,马天很认同。
“试想,太空舱内会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航天员,大家可能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共同工作生活长达半年之久。无论在轻松愉快还是充满压力的时刻,始终都要相互理解、保持专业,这样整个团队才能获得成功。”
马天的目光不只限定在空间站合作。“中国还将实现登月,甚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我期待那也将成为属于全人类的基地。”
他认为,有着22个成员国的欧航局在国际航天合作领域经验丰富,可以发挥优势,作国际合作方面“完美的粘合剂”。
“中国有自己的火箭、飞船,未来还将有自己的空间站。欧洲宇航员则在过去长期驻空生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双方合作,能够推动人类航天事业更加高效发展。”
好文回放:
27岁重庆妹子化妆成蒙娜丽莎,狂吸60万粉,震撼《每日邮报》,卸妆后模样···
活力七月 青春绽放 西洋古典 旋律飞扬 _2018 中加文化交流交响乐篇之卡尔加里站演奏会
卡尔加里的人口在增加: Census shows Calgary's population on the rise
车里究竟哪个位置最危险?不是副驾!此处致命率最高!别再让家人这么坐了...
阿省排名最差: Fairness(公平) and Access(进入) to Justice(司法系统)
他是被清查出来的清官,父亲在安徽被称“青天”,祖父是党的创始人
人人都是监管者!加拿大的疫苗怎么打?全中文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