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判官
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
全文共 1709 字,阅读需要 4 分钟
———— / BEGIN / ————
其实本来不打算单独聊产品挨骂这个问题,只想在谈运营策略以及理解人性时顺带说说。结果前两天,微博再次因为产品改版问题而挨骂了,以至于大V们带领用户吐槽,某个微博的产品经理还出来专门写了篇文章澄清。
业界唱衰微博的声音,从2012年微信崛起后就不绝于耳——大量媒体和所谓业内人士曾分析指出微信对于微博有替代性,微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等等。
并且2015年微博商业化进程加速后,在产品端带来的一系列改动,又引发了用户和产品界的一致吐槽。
然而微博在淡化时政内容,强化媒体娱乐属性后,其江湖地位反而更加稳牢,以至于坐拥政务发声渠道以及明星新闻起源地两重身份。
与此同时,从2015年8月28日股价跌至最低点8.78美元,到近日股价一度突破100美元,两年多时间,新浪微博股价涨幅高达688%,远远超过同期中概股82%的平均涨幅。
从2015年二季度至今,微博已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盈利。同时,2017年二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数3.61亿,日活跃用户数1.59亿,站稳了全球社交媒体第一梯队。
产品所谓的“挨骂”,除去竞争对手作祟的因素,来自用户、媒体和从业人员的曲解,是一大原因。
我们这里不谈运营因素,只谈产品的迭代改版,是否应该以用户夸赞为目标?
我们首先要理解一点,即产品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服务于产品当下的核心任务;而产品的用户体验优化,如果并非当时核心的任务和目标,当然是要为后者让位的。
这里并不代表这两者必然存在冲突,但在很多情况下,产品的迭代,尤其是商业化改造,是必然影响到用户体验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由关系链分发内容转为算法分发内容,打乱时间轴,必然会引发一部分用户的不满,认为阅读体验受到影响。
但对于内容分发的逻辑改变,恰恰有利于产品运营方回收分发的控制权。
换句话说:用户从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过渡到同时看到运营方希望他看到的内容,这个过程是有代价的。
并且,用户群体庞大后,诉求实际上是非常庞杂的。
对于产品迭代不满意的用户会发声,但更多报以无所谓态度的用户保持沉默。更不用说这其中,有些用户之间的诉求,是根本对立的。
譬如付费用户希望花钱打广告、涨粉,但在这个基础上,在产品中插入广告,必然破坏另一部分用户的浏览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用户的诉求放在这:一个能赚钱,一个不能赚钱,官方的选择不言而喻。
再比如说,你希望看到时政新闻、大V们指点江山,但更多用户希望看到明星绯闻八卦——于是不管你怎么骂,产品最终是服务于大多数用户的。
进一步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速度快,竞争环境激烈,产品的核心定位也会与时俱进发生变化;一些老用户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差,对产品的现状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在产品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类用户本就属于被抛弃的群体, 他们的体验或者反对声音,并不会被重视。
另外,如果不考虑产品迭代的过程,只取某一个时间点来观察,很多产品被人骂的很凶,但用户也非常多,只因为这个产品,确实命中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痛点。
陌陌上线伊始,就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违规用户封禁策略,即不仅封禁用户ID,还封禁设备ID,即被封禁设备再也无法以任何账户注册和登录陌陌。
这种极端的措施几乎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很多用户被封禁处罚后,一边骂一边换台手机接着用。
据陌陌的朋友说:当时有个用户,由于违规,前前后期被封了五台手机,每次大骂后,又卷土重来,可谓是真爱。
有的情况下,用户体验确实是要让位于产品价值的。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理财产品能提供稳定的年化收益,也不用太离谱,譬如百分之十,哪怕产品的界面和稳定性稀烂,注册时一共八个步骤崩溃三次,用户还不是一边骂一边用。
再比如,周鸿祎经常举的一个例子:
早期很多成人色情网站,弹窗广告、病毒木马一应俱全,引发杀毒软件频繁报警,用户的反应是卸载杀毒软件而不是关闭网站,可见刚需产品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得好:嫌货的才是爱货的。有人骂的产品,往往才是受欢迎被需要的产品。
乱坟岗子里,就从来没见过有人骂街啊。
————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