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中国学生入学人数的增长为中澳建立地区战略联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最近的辩论表明,政府和商界领袖并没有深刻领会这一经济契机的本质。
批评者与其把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看作大学的收入来源,或是担忧中国学生影响校园生活或国内政治,不如去寻找机会,与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家接触的机会。许多人是事业有成之后来到澳大利亚的,在中国创办或者经营自己的企业,不少估值高达数百万澳元。
中国千禧一代的重要新趋势之一是他们对官僚机构中的职业发展不感兴趣。互联网和投资巨头腾讯旗下的一家研究公司企鹅智库报告称,中国的90年后约有50%希望自己创业,19%已经创业。25-30岁的年龄段创业比例最高,多达40%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考虑流入中国风险投资的非常投资,企鹅智库报告的发现不足为奇。例如,今年7月1日,招商局集团宣布,以日本软银基金为蓝本,创办1000亿元人民币(200亿澳元)风险投资基金,目的是寻求重塑电信和互联网领域。之前,中国地方政府在当地和海外都设立重要的技术基金,如北京的丹华资本和杭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后者尤其关注有能力利用和改造中国的工业化经济基础的商业投资。
“澳大利亚有机会通过接触中国的学生群体来发挥软实力”:悉尼大学的Eric Knight。
虽然美中贸易局势紧张,但澳大利亚有机会通过接触中国的学生群体来发挥软实力。即将来到悉尼大学的MBA学生孟瑶就是一个例子。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将继续管理自己三年前创办的教育企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22名员工。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主要在于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将她自学成才的专业知识正式化,这样便可进一步国际化她的公司:“我报名学习,是为了扩大我的关系网,尤其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可以帮助我学会如何发展我的业务。”
创造吸引力或者错失良机
孟瑶是出色的,但绝不是偶然。我们看到在校园创业课程中的中国学生入学人数迅速增长,例如悉尼大学的加速孵化器。此外,中国高管开始在澳大利亚创造商机。许多人将澳大利亚视为新产品和服务的测试市场,特别是因为悉尼和墨尔本居住着为数众多的中国侨民。这意味着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通常会直接或间接通过子公司在澳大利亚首发世界首创功能,以便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之前测试其商业可行性。
澳大利亚的大学需要进一步投资,创建世界一流的创业课程,使我们能够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商业人才,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来自其它国家的人才。但是,在我们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与政府和企业合作非常重要。各级政府都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通过支持悉尼创业中心和悉尼创业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举措尚未建立明确的战略范围,也未重点关注中国。 Haymarket HQ是一个例外,该公司由Banna地产集团的Brad Chan创办,作为非营利组织运营,与NSW Jobs合作,在澳中商业关系牵线搭桥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如果澳大利亚因担心可能的负面影响而未能吸引和留住中国学生人才,那么澳大利亚将错失成为面向亚洲的新企业的地缘政治中心的机会。学生是当前的关键渠道,但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据《经济学人》报道,80%的中国学生现在留学后回到中国,2006年时学成归国人数不到三分之一。虽然中国的科技热潮的磁铁般的吸引力是我们无法阻止的,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让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感到他们是受欢迎的,支持他们在澳洲努力工作,并通过企业研究生课程和参与公民机构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澳洲社会。
中国人所说的“候鸟”--那些在东西方之间飞来飞去的人,在两地都有一个窝,在东西交汇处创造机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使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筑窝栖息地。
本文的作者Eric Knight是澳洲华裔,悉尼大学的副校长,主抓研究领域企业关系管理。
新闻来源:https://www.afr.com/news/policy/education/rethinking-the-place-of-the-chinese-student-at-australian-universities-20180801-h13e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