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女儿学校的千人剧场文艺晚会的中场休息人头攒动,沸沸扬扬。在场的观众们没有谁注意到,在舞台上,有几个演员正在调音。乐手的身姿剪影在大幅背景光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帅气。舞台的背景是满布的红色。那红色鲜艳透澈,沉稳不失跳跃,彰显更具内涵。有位花季少女,长发披肩,斜挎着一把电贝斯,英姿飒爽!
下半场第一个节目,12和13年级学生组成的乐队演唱一首热力四射的歌曲,名字叫做《离开地球表面》,这是台湾流行音乐乐队五月天的一首歌。如果不是那个女贝斯手在家里准备练习,我是不会知道有这样一首歌的。是的,那个女贝斯手,正是我的女儿。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歌曲不容观众迟疑,一开始就以强劲的鼓点以及吉他、贝斯的合奏,不经过渡,似乎要把观众直接带入乐曲的高潮。过不多久,观众们就极其配合地开始跟着歌曲的节奏用手打起了拍子。
台下打拍子的观众们,不是家长就是学生或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当然还有学校的老师。他们买票来看这场每年一度的“中华之夜”大型文艺演出,也都是出于对学校的支持,对学生们活动的支持,也是对中华文化的重温和体验。
晚会节目的表演者,是女儿学校从0年级到13年级的百余位学生。两个小时的文艺表演,内容十分丰富,是一场中华文化在异域他乡的集中展现。演出节目中有古筝合奏又有摇滚演唱,可谓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有武术与劲舞,也有笛子独奏和弦乐重奏组合,可谓律动与恬静交相辉映;有中国古诗词朗诵,但是用英文进行,可谓中西文化有机有趣的结合。虽然晚会取名为中华之夜,但演员并不全是我们华人学生。在武术和歌唱等好几个节目中我都看到了金发碧眼的欧裔学生,这也是各族裔学生大融合的一个表现吧。
这次表演,女儿参加了两个节目,一个是钢琴伴奏,一个是电贝斯伴奏。在上半场的压轴节目《成都》中,她担任钢琴伴奏。这首歌曲在近两年十分流行,又朗朗上口,引起了观众共鸣。歌至一半,黑暗的剧场中,观众们掏出手机点亮,像手拿蜡烛一样在徐徐晃动,俨然就是在国内看演唱会时候的场景,令人颇为动容。
这个中华之夜文艺晚会,是近几年来的传统项目。随着主办次数的增多,表演水平也越来越高,人气也越来越旺。这次,学校的一千多人容量的大礼堂几乎是座无虚席,我们坐在一楼,还不时能够听到二楼传来的喝彩声。
女儿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很多国家,学校有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之夜之外,以一个独立的族裔的文化为主线的晚会,中华之夜是唯一的一个。这个在学校里使中华文化得以展示的平台所以能够逐年壮大,今年又结硕果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 学校的华人家长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活动是由华人家长会长陈女士积极向校方申请建议,取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开放学校大礼堂,并且开放往年不曾开放的二楼座位,以及委派学校专业舞美团队进行支持。学校门口的宣传电视,学校网站入口显著位置以及脸书以及学校新闻周报中都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学校内外的人们共同体验中华文化。家长会主席副主席及骨干成员与高中学生华人社团一起精心组织之下,才有了这样一场中华文艺盛宴。
第二,学校的华人社区逐渐壮大,家长们热心支持。
我记得女儿5年前刚进入到学校时,她们班里20多人只有她一个从国内来的学生。而现在,她们年级里的华人学生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学校的华人家长微信群已经500位家长,真是声势浩大!
据华人家长会陈女士介绍,这次活动得到了华人家长的广泛支持。演出需要的服装有些需要从国内带来新西兰,很快就能联络到几天之内正巧从国内飞来新西兰的家长帮助携带,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次活动的所有筹集的款项会用于学校的建设,这些善款不仅来自于票款,也来自与一些茶歇小食的售卖。这些茶歇小食都是热心帮忙的学生家长自己亲手制作的。家长观众们前来观演,也都解囊抢购。中场休息时,我听到华人家长会副会长周女士说,家长们很给力,还没到中场休息,食品已经几乎售卖一空。
家长们亲手自做的蝴蝶酥 摄影:周瑾
华人家长中有不少在文艺方面有突出才华的,愿意辅导孩子的钢琴,小提琴和唱歌等等。晚会里的一些节目,就是辅导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上场表演的,在这样上千人的会场表演,对孩子们的锻炼是相当大的。
第三,华人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展现和挑战自己。
在12和13年级学习的学生,如果是学习IB文凭课程的都需要有CAS(创意,体育和服务)活动。晚会当中的一些内容可以被当作这种项目,所以一些学生就有动力参与其中。另外,这个属于华人社区的平台也给很多学生提供了展示和挑战自己的机会。
就我知道,女儿今年是头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上面对上千位观众表演电贝斯。而和女儿一起表演《成都》那首歌曲的两位男歌手,竟然都是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场面献声。我私下了解到,当时他们都紧张得不行,但这次他们都挑战成功!
这次晚会带给了观众美好的享受。在现场做观众的初中校长被演出所感染,临时决定在晚会结束时上台致辞,并向华人家长会会长鲜花。我觉得学生们的表演都相当精彩。他们唱中国歌,吟诵中国古诗,比划中国功夫,跳中国民族舞,弹/吹奏中国民族乐器,这些不都时是学生们与中华文化的联结吗!远在异国他乡,华人孩子们有这样的氛围和平台沿袭自己的民族文化,实乃有幸。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
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教育系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后文凭。
Sherman著有《更好的教育给孩子》一书。点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
联络请留言或发邮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