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最近,就在全网都在八卦某明星分手出轨的消息是否真实时,一位老人离世的消息,被隐没在各种爆炸性新闻中,少人问津。
这位老人就是曹黑毛,电影《大寒》创作时,走访的127名慰安妇中其中的一个。这些老人曾多次去日本维权,却被无数次地驳回。
如今,最后一位老人曹黑毛也病逝,这127名老人全部带着未了的心愿抱憾离世。
01
这段历史,痛彻心扉
“娃子们,以后要把咱家看住了,再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这是为慰安妇受害者曹黑毛老人在2015年采访中,对后辈的寄语,也是电影《大寒》的最后一段话。
但现在,我只想讲述一下《大寒》和它背后的故事。
电影是在一个操着盂县口音男子的缓缓讲述中开始的。
电影的主角叫大妮,她本是个漂亮天真的女孩子,刚刚嫁到桃源村,和丈夫感情很好。
新婚不久便怀了孕,小两口日子虽然清贫,但却幸福。
但随着日本人的到来,打破了小村原有的祥和,大妮和丈夫的幸福生活也结束了。
在日军进村后女人们被一个一个地抓走,除了那些一闪而过不知姓名的女子;
还有一直讨好“皇军“,甚至将大妮的妹妹二妮送给日本军的村长的十几岁女儿小兰花也没能幸免。
而大妮为了救妹妹,结果也深陷魔窟。
看过许多电影,每部电影几乎都会有一两个难忘的镜头,但这部电影几乎每个镜头都是撕心裂肺令人难忘的。
宝生看着自己的妻子在自己面前被日本人轮奸,却依旧告诉妻子要努力活着;
原本以为努力讨好日本人就会让自己家人平安无事的村长在看到自己女儿尸体后,捂死了汉奸翻译官,自己也自焚而死;
二妮受尽屈辱终于逃回家,但村里人没有人同情她,更多的人是嫌她脏。
面对村里的各种流言蜚语,她站在悬崖上,不顾老父亲跪地苦苦哀求,毅然决然地纵身一跃…
太多太多的镜头,让人痛彻心扉。但最令人压抑的则是大妮在日军投降后,回到了村里后发现,自己的孩子没了,丈夫牺牲了,而自己因为被玷污过不允许去看望丈夫的墓碑…
在十几年后,大妮捡来的姑娘因为大妮名声不好,30多岁都没人愿意娶她,最后她把自己嫁到一个很远的镇子,并且那个人大她20岁…
电影的最后,大妮还是去墓碑前看了自己的丈夫,属于她的英雄。
那天她穿上了自己出嫁时的大红褂子,笑靥如花,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生活回到了最初的美好…
电影中的大妮不仅仅是大妮,更是无数苦难的老人的缩影。
她们也曾经年轻,鲜活,拥有美好的生活和向往的未来,可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们的后半生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02
大寒已过,何时是立春?
电影中有一幕,大妮对一位一直帮助自己的乡村教师说:上哪说理去啊!“,之后便歇斯底里的哭了。
那位教师就是张双兵,电影就是依据他35年,走访的127名当年的慰安妇真实经历改变的。
1982年,张双兵在山上偶然看见一位跪在地上割麦子的老人,打听后得知她叫侯冬娥,她便是电影大妮的原型。
在打听后张双兵才知道侯冬娥的遭遇:侯冬娥年轻时长得漂亮,被人唤作“盖山西”。
抗战期间,她是村妇救助会的主任,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可后来村子沦陷了,她两次被日军抓去做“慰安妇”,虽然侥幸保住性命,身体却每况愈下。
当她历尽惨绝人寰的践踏和蹂躏终于逃回家后发现,女儿已经被饿死,丈夫嫌弃自己不干净,村里的村民也对自己指指点点…
日军犯下得罪,却成了她一生的伤疤,别人取笑的谈资。
后来,这个曾经美丽大方的村妇救助会的主任,最后嫁了个残疾的老男人,艰苦度日。
侯冬娥的遭遇震惊了张双兵,他没有想到自己身边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受害者,她们在饱受战争的摧残和非人的虐待后,还要在今天处处忍受旁人的流言蜚语,说三道四。
于是,张双兵开始张双兵开始独自寻找“慰安妇”,搜集、整理一手资料。
35年,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只是为了保留鲜活的历史证据,只是为了替这些苦难的女人们讨回公道。
终于他找到了约300名疑似“慰安妇”的老人,亲口承认并详细阐述历史经过的有130余人,可是这些老人正在一个一个地离开人世。
她们受了太多苦,已经不能再等了,可打了十几年的官司,还是败诉了。
这些年,张双兵用尽各种方法,甚至带老人们去日本打官司,却依旧无功而返,而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过了诉讼时效,个人不能状告政府……
面对记者的镜头,张双兵说:“日本政府太顽固,太不人道,他们对待‘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他们没能正确认识历史。”
虽然希望渺茫,但他依旧会继续替这些老人们抗争下去,哪怕还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也不怕。
大寒已去,立春何时才能到?
老人们走了,可我们还活着;老人们走了,可我们还要继续替她们赢来她们应得的尊重…
03
只有制片人下跪才能得到重视?
在现在无处申冤的情况下,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记得。
这部以慰安妇为题材,希望可以唤起人们记忆的电影却遭遇撤档,无人问津。《大寒》曾在春节期间上映,却在上映没几天后下线。用电影官微的话说是:排片无望,荒凉下线。
所幸,现在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电影由将于8月14号重新上线,但在暑期档各大制作的电影压力下,这部沉重题材的电影似乎依旧难逃消无声息的命运。
一个粉丝只有5000的电影官博,一天发博22次,每篇微博都是长篇文字,描绘拍摄不易,表达很多希冀,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这部电影,可转发量甚至不到2000,让人唏嘘。
有网友在文章后评论:找人做营销吧,当年百鸟朝凤惊天一跪就活过来了,你们也可以的。
而官微则回应:严肃题材,营销不得,不消费苦难。
究竟要多少个制片人下跪,才能换来中国网民对纪实纪录片的重视,才能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电影《二十二》同样,如果不是演员张歆艺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宣传,又有多少人会主动走进电影院,静心去感受那段历史。
《寻梦环游记》中说:“人什么时候会死掉?是子弹穿进心脏的时候?不是;是的了不治之症的时候?不是;是吃了有毒蘑菇的时候?不是。而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
如果一个亡灵不再被尘世中的人挂念,就会迎来第二次死亡,真正灰飞烟灭的死亡。
电影,不过是一种表达形式,是设定提供了“生”的另一种定位。
对于历史,我们更不能遗忘。当我们沉浸在现在生活灯红酒绿的娱乐中是,那些受苦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温暖,一点点捂热着现实的冰冷。
韦绍兰老人说“这个世界真好,吃个野东西也要把命留着”;
陈林桃老人说 “我希望中国和日本能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
曹黑毛老人说“遭小鬼子的罪可是遭尽了,官司赢不赢吧,(受害者)都死了,我也94了,没几天了。但以后咱可把门看住了,别让人说进来就进来。”
她们的眼泪早已流干,伤痛也从未愈合,却很难在有生之年看到她们赢得的正义。
如果历史上的这段记忆会随着她们的离去而消失;
多年后“慰安妇”的惨遇在他们看起来更像是子虚乌有的虚构时;
当惨绝人寰的事情从日本课本上彻底消失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幕后推手。
或许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有些事我们不能忘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