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国唐顿国际
ID:countongms_com
前不久一个微博热搜把“教育”这个话题又提上了风口浪尖:
原来送孩子接受教育,最怕的是没面子。
害怕小同学们分享出国经历时,自己的孩子插不上话。
由于家庭并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但又希望孩子从小拥有“贵族教育”,孙女士的焦虑反应出了许多工薪家庭的教育现状。
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似乎“砸钱”才会让家长心安,才会不让孩子显得“低人一等”。钱花的值不值在这里似乎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部分网友也表示理解:
身边是不是或多或少听过,这个孩子由于家庭背景殷实,在学校会受“照顾”?
当今较量的不仅仅是教育方式,更是家庭背景及家庭资产,孩子在班级里的“面子”成为了双方都要“小心呵护”的事情。
苦了家长,累了孩子。
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养不起”孩子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教育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根据中青报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家长担心孩子由于年龄小,出国后不具备自理能力。但仍旧不断有家长希望孩子“出类拔萃”。
重庆一妈妈给自己上幼儿园的宝宝报了培训班,每节课45分钟,课堂上老师几乎全英语教学。这样一个课程下来,学费高达1.6万元。
“报名之前,说是国外的理念,可以取得好效果。看到很多人都报名,我也给孩子报了名,但是发现由于孩子听不懂,基本上各玩各的。并不能学到多少东西,真后悔当初报这个班了。”
对于儿童来说,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暂且不说,最重要的安全问题都是个未知数,而这种“国外理念,高级知识”的宣传,使得父母觉得钱到位,贵族教育就可以拥有,孩子就会冲着成功人士,社会精英的路子去发展。
《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 艾瑞咨询
一项调查显示,有91.1%的中产家庭家长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教育消费,其中甚至有将近一半的人,心甘情愿多花钱。
中国家长秉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至高理念成为最舍得为孩子的教育投资的那一批人。
不仅要给孩子花高额费用报兴趣班、辅导班,送孩子出国游学;还通过储蓄、投资或保险为孩子教育做准备。
这种不遗余力的付出也会导致一部分孩子认为这种教育的投资理所当然,甚至主动提出自己对教育的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庭拥有支持的能力,无形的压力会让家长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感会传染至周围的每一个家庭。
家长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贵族教育”≠暴发户式的教育,更不是大众脸充胖子的强行合群。
虽然定位“喜剧”,电影《起跑线》却抨击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不同阶级的孩子的受教育权。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夫妇为了让女儿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私立名校。
这一系列的推理看起来也很熟悉。《起跑线》这个故事,用一位女孩入学的风波,展现了不同阶级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当今,孩子是否需要“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消费,则被很多人忽视。家长的焦虑,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知是家长获得了安慰还是孩子真的可以收到良好教育。
之前9岁男孩在电视节目中的一曲《我只是个孩子》,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儿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在这场洪流中,家长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若是家长仍旧没有明确的思路,即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最终还是活不成自己。
如果家长没有明确的思路,即便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即便快到所谓终点前,上了名牌大学、拿了奖学金、学了热门专业,终究还是要苦恼,“唯独活不成自己”。
留学干货
热门文章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英国留学教育、签证资讯、创业投资、移民法律的资讯,赶快联系您所在国家的专业咨询微信号countonuk06或countonchina02,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答疑。
唐顿国际总部2010年创立于英国伦敦,是受英国政府重点推荐的单位,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华人在英国及欧洲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英国移民事务署OISC特许法律机构和英国移民律师公会ILPA的高级会员,唐顿针对每一位客户的需求,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包括海外创业投资,子女留学教育,或是在海外寻求高端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