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学的小伙伴在学成之后,都会纠结,到底是留下工作,还是回国发展。甚至,有一些小伙伴本来就是抱着留在当地谋求发展的想法,才选择出国留学的。这就引发了一些问题的探讨。
我们中的大部分从小就被教导过长大了要“报效祖国”。而对于那些要出国的人,也总会听到说他们应该“回国效力”。“国家辛辛苦苦培养了你这么多年,最后你留在国外,而不回国效力,你真是没良心啊!”这可能是很多留学生都接收过的斥责。
不禁要问,留学生毕业后不回国就是没良心吗?如何看待部分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在毕业后不回国效力的选择呢?
@Osiris:
我坐在高铁上,看着高铁电视滚动播放的宣传片,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且有一些心塞。
宣传片讲述南车集团生产某种高铁部件需要人工打磨,打磨精度最高的0.05毫米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做到,他的技艺令世界惊叹,他叫宁允展。
镜头一转,说到他的家庭,不算破,农村的平房,有些年头了,车也是旧旧的,看不出这身技艺对他家庭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个宣传片还停留在“神技能+低要求”的洗脑错觉中。
我认为,这种鬼斧神工的技艺至少值50W的年薪,而在国内就只拿个不算高的工资。宁允展或许不知道他身价可以值多少。
那么,对于留学生呢?对于哪怕只在北上广呆过的大学生呢?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傻子。
@江宏:
我本科从武汉大学毕业(还算名校吧?),然后去耶鲁大学读博士。后来,我回中国了,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喜欢吃的东西、熟悉的文化、很多想去的地方。
当然,我也致力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些人的生活能因此而更好,但是和“回国效力”这个词没有任何关系。国是人为的政治概念,我在乎的只是在这里的人、文化、美食、风景。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当年张磊作为校友捐赠给耶鲁管理学院888万美元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说“是中国培养了张磊,为什么他把钱捐给了美国的学校?”。其实,我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也有一些反感,不过原因是觉得 888 万实在太俗,应该选个别的数字。
其实,任何在同时代经历了同样过程的人都很容易理解他。我从武大毕业的时候(02年),需要学校出证明才可以办护照,而学校要求我交一笔相当于我四年学费总和的培养费,也就是说虽然大学早已经是自费,出国的学生要多交约一倍的学费。
那个意思是说“高等教育国家是补贴了的,反正你们这些人也不会回国工作了,不把补贴给你们的钱交回来就别想走”。我的家庭在云南,这在当时对父母是一笔挺大的负担。
而对于类似我这样的外国学生,耶鲁免去了学费,提供了医疗保险,每个月提供 2000 多美元以解决生活开销,只为了他可以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到那里深造,没有任何附带的条件。我想处于张磊同样位置的人应该没有多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吧。
以上同样适用于这个问题。经历会决定一个人的好恶,而任何理性的人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已。
@胡呼呼:
“回国效力”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力,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清朝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登船时的告别,“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那个时代的留学生也确实是真的“为国效力”。他们开学校,练新军,建工厂,修铁路,立宪法,缔造共和,重整山河.......在大半国民目不识丁的时代,国家有多落后,留学生们带回来的知识就有多先进,留学生们为国效力的这个“力”就有多大。
所以他们不再仅仅是他们自己,不再是某人的儿女配偶父母,而更多地变成了国家的丰碑;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反倒因为他们做出的贡献重要而被物化了。青史留名后人仰慕是时代造成的幸运,身不由己死而后已是时代导致的悲剧,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差距,在那个时代中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在那个时代当然无可厚非,但一个思维惯性的后遗症就是今天有人在这里问,:“为什么他们不回国效力?”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差距一天天在缩小,甚至有的领域在反超。留学生是否归国这件事,终于不再悲壮地关乎民族存亡,渐渐回归它的本身——简简单单的“个人选择”。
有人回国,是因为离不开早上7点钟的煎饼果子,半夜11点的烧烤摊,不是因为偌大的中国,修不了一公里的铁路;有人不回国,是因为喜欢歪国小镇的人烟稀少,喜欢空气阳光,不是因为即使中国最大的城市一样物资匮乏........
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终于不受“为什么不回国效力”这样的道德拷问,可以让一切回归粹。“为国效力”是崇高的荣耀,而不是悲壮的责任。我们的那些先辈们地下有知应该很高兴吧,他们筚路蓝缕鞠躬尽瘁,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这一份轻松自由。
@ze ran:
不想为谁效力,只想过自己的生活。
@护耳大脸:
其实关键就在于“为国效力”这四个字上。
说一个我自己家里的事情吧。我有一位表妹,我的这个表妹,她很聪明,从小就是学霸。在国内上了顶尖的大学,然后又去了斯坦福继续留学深造,学环境工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斯坦福的环境工程专业是全美最顶尖的。
她原本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美国的。但是她回来了,因为她父亲生病,她放弃了留美的机会,回国,只想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我对国内的环境工程相关行业不是太了解,但是我只能说一说我妹妹的一些体会。最近几次见面的时候,她都是神情很疲惫,很茫然的样子。我记得她说过一句话让我很费解,她说“哥,我都不知道我在国内能做什么。”
她是最顶尖的名校毕业,学的是全美最顶尖的专业,回国后,却发现在这里,她没什么可以做的。也许是国内对于环境工程行业的规模,重视程度,让她无从发挥吧。
最近一次见面,我妹妹已经打算辞职去上海了,打算去一家大型企业做公关类工作。而这家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环境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我想,这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韩东燃:
大家不要以为在海外生活是很容易的,能活得精彩真的很难得。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在海外生根发芽呢?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企业都需要走向世界。
我们在国内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进口货,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我们自己的优质产品。谁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呢?其中重要的力量就包括身处海外的同胞们。当然,这仅仅是诸多好处中的一个。
所以,我的一个观点是——不论身在何处,只要能够照顾好自己,给周围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就是一种为国效力。好好地活着,尽可能活得精彩,这就是一种光荣。如果在合适的时候,能够给自己的同胞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就是很了不起的。
当然,我们不只要看到移民海外的留学生,我们也不要遗忘了那些时刻准备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的人民效力的年轻人,至少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朋友。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对祖国的科研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帮助祖国在经济领域对抗他国资本运作的进攻;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帮助祖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国人的公民意识;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给国人带来更好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去开开眼界。
他们当中,有的人希望能够发扬中国文化,让东方文明走向世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做到了何者,都是很了不起的。
@vczh:
留在美国也不是为美国效力啊,为什么一定要效力?
@苏樨: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想说说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我现在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身边有很多华人,有读书准备回国的,有毕业留下工作的,还有就是在这边定居的。
这年头回不回国完全是取决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所说的为什么大家不回国,我想大部分应该是针对美国澳大利亚这种移民国家,像我所在的德国,还有我知道的瑞士、英国,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回国。所以回不回国一个前提因素就是留学的国家是否允许你留下。
第二个决定回不回国的因素就是职业发展前景。比如,生命科学类专业,高考时分最高,本科毕业后基本全部出国,毕业了如果回国能干嘛,科研院所很难进待遇又一般,去企业哪有那么多研究岗位,难道去卖试剂?
所以大部分生物类的留学生都选择留在美国,因为国内的就业前景太差了。再比如我所学的农学专业,国外学习农学的基本都是家里又几十倾的农场,没事开着拖拉机拉雪橇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就业饱和率很高。
反观国内,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企业和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转向农业投资,可以说农业相关专业现在国内有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所以我本人是一定要回国的。
第三才是个人的意愿问题,不排除很多人出国留学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我要移民的态度,这种不想多说,个人喜好,我还是觉得国内好,孟非在非诚勿扰德国场上说的那句“好山好水好无聊”绝对是德国的真实写照,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这种华人比较多的移民国家可能相对生活还会舒适一些。
总结一下,回不回国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能不能不回国”,“回国就业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自己想不想回国”
回国or不回国?
说到底,都是个人的选择。
没必要把“不回国效力”等同于“崇洋媚外”
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呢?
欢迎给我们留言~
添加“51offer留学小助手”
(长按下图二维码)
你想知道的留学问题
这里都有答案
↓↓↓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领取留学礼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