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移民中介的宣传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被形容成福利天堂。
“一人获绿卡,全家移民,小孩上学免费,老人有养老金,失业政府养,孕妇可申请各种补助,全家医疗免费……”
这些宣传似乎都没错,但高福利也意味着高税收,不少华人移民一心盯着“福利”,想尽一切办法薅资本主义羊毛……
在许多人眼里,“蹭福利”是移民的正当权益,既然这笔钱是政府提供的“免费红包”,不拿白不拿。
01
穷人的面包也要抢
前几年,美国华人大爷大妈排队领取教会救助物资倒卖的新闻令人哗然。
这种情况在海外非常普遍,最近加拿大媒体曝出华人大妈每周都去慈善救助机构领取面包。但她衣冠整洁,根本不像无家可归者,还曾宣扬自己拿的面包是给全家人吃。
不但把手伸进装有大量面包的袋子里,在被义工阻止后,她还咒骂义工还用拳头攻击那位讲中文的义工。
有免费物品的地方,有时候会看到华人的影子。这些用来救助穷人的面包,在那些华人大爷大妈眼里却是不拿白不拿。
他们中不乏在国内有房有车富裕阶层,贪小便宜钻空子的精神却一直镌刻在骨子里。
他们不惜加入长长的排队救助大军,就为了领几块钱的面包。因为在他们眼中,几块钱也是钱啊,争取到的就是福利啊。
在西方,华人滥用社会福利的新闻总被爆出。
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有美国绿卡的中国老人,在北京有两套房子,一边领着国内每个月的4000元退休金,一边却还在领美国政府的补助金(SSI)。
美国政府终于盯上了他,勒令他在一个月内提交证明材料。如果被证实隐瞒财产背景骗取社会福利,不但之前领取的福利要被追缴,还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还将可能被驱逐出境。
如果靠欺诈从美国政府领取超过5000美元的,就可以判坐牢。一旦坐牢超过6个月的话,绿卡是要被吊销的,而且这个判决还不得上诉。
02
不理解契约精神
在西方,福利是一种社会契约,也是一种规则。
但绝大多数华人把福利认为是自己应得的,哪怕钻空子也要享受。移民不享受福利?那移民干啥!——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国人的想法。
移民机构也充分利用许多人这种贪小便宜的心态大做文章,什么“新西兰绿卡(pr)竟等值千万人民币“之类的话题,都是基于这些社会福利不拿白不拿的心态作出毫无意义的比较。
比如,其中“父母的福利”,他们会如此计算:
父母拿到绿卡两年后,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两人$500/week,一年$26000,10年就是$260000 ≈ 117万人民币
父母年满65岁,居住新西兰满10年,可以领取政府养老金含房屋补贴(国内的养老金照领),两人一共$650/week,一年$33800,10年就是$338000≈ 152万人民币
最后得出结论:
在新西兰一家四口人获得770.7万人民币的福利和补贴;如再加上医疗补贴等,总价值远近千万人民币!
福利和税收,权利和义务也是相辅相成。
就像教会之所以经常会给无家可归人士提供救助餐,那是因为西方慈善捐赠系统非常发达。无论是个人捐款、基金会捐款或企业捐款,都可以得到税务上的优惠。政府以此鼓励民众与企业将钱捐给有需要的机构。
而在华人社会里捐赠意识普遍淡薄,那些排队拿面包,穿戴整洁的华人大爷大妈曾给教会捐赠过吗?
从不给这个国家贡献税收,却一心只想捞点实际福利,这或许就是大部分人眼里对西方高福利国家的认识。
所谓高福利其实就是“劫富济贫”,是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的方式。富裕阶层用自己缴纳的税收去补贴低收入者。
谁都也许有落魄困难的一天,尤其在经济危机来临,很多因素无法个人掌控,那么每个人都拿出钱来帮助别人度过难关,等将来他有钱了纳税后,就可以回报社会了。
很遗憾,许多移民后的华人,无法理解这其中契约精神的真正含义,不明白有舍才有得,满脑子都是钻制度的空子。
03
骗取福利代价惨重
讲究诚信,很多时候都本着自觉信任的原则,你说你没钱,政府就选择相信你,帮助你度过困难。但如果有一天一旦被查出骗取福利,那代价也是惨重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小聪明天下无敌,总想在规则的边缘试探。
今年7月20日起,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提高加国儿童的福利金,俗称“牛奶金”。这笔钱加拿大政府每个月都会发给有18岁以下未成年子女的中低收入家庭,不需要纳税。但是领取需要一定的条件。
此前,加拿大总时不时爆出华人骗取牛奶金的新闻。
由于儿童拿多少牛奶金是根据家庭收入定的,如果家庭收入高,拿到的钱肯定就少。
一些来自中国的移民很有钱,住豪宅开豪车,儿女读私校,妥妥的高收入家庭。偏偏在申领牛奶金故意隐瞒海外收入,从而想领到更多的牛奶金。
有一个妈妈为了自己好好在加拿大打拼,就把年幼的孩子送回中国教给爷爷奶奶带,却没有停止领取牛奶金,理由是很多华人妈妈都在继续领取。结果孩子在入境时官员发现有蹊跷。
最后,这位华人妈妈不但要追缴回1万多加币的牛奶金,影响以后的福利申请,可能还要坐两年牢。
04
单亲妈妈骗救济金
还有另外一些人,虽然为生活所迫,但还是一直坚持着在高福利国家多拿一点是一点的想法。
Lily今年55岁,是一位老移民,来新西兰已经10多年了,现在居住在奥克兰。她两个儿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高中。
作为单亲妈妈,一路抚养两个孩子,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奥克兰的确非常不容易。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大点,Lily终于也有机会出来找全职工作。她在北岸的一家咖啡馆找到一份工作,主要做些清洁打扫、端盘子洗碗等工作。
虽然都是脏活累活,但对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她来说,已经很满意了。薪水方面,她跟老板要求工资以现金方式结算不打税,拿低于新西兰最低工资(税前$16.59每小时)薪水。
新西兰劳动力成本这么高,能雇佣这样一个人,老板自然是求之不得。这种情况其实在新西兰华人餐厅中很普遍,通常店员都会因为签证或者其他问题不要求打税。
Lily为了能偷偷申领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所以也要求工资不打税。因为在新西兰,一份正常工作发工资需要税号和银行卡号,工资会被扣税。
但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是针对无法参加全职工作的人,如果想瞒过政府,势必工资收入不能出现在银行流水中。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Lily可以正大光明地向社会福利署申请单亲妈妈补助和房屋补贴,一周近500纽币。
虽然孩子读公立学校没什么费用,但是为了再多拿一份失业救济金,Lily去工收局进行登记,向他们证明自己一直在努力找工作,但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虽然工收局有规定,如果找到工作要马上和他们联系,就会中断失业补助金的发放,但是Lily为了这笔福利还是选择不告诉工收局。
为了配合有关部门的抽检,Lily晚上从来不出门,平时也深居简出,开一辆非常破旧的汽车,以便随时跟福利申请部门的官员装可怜。
她奥克兰长大的儿子觉得她根本没有必要过得跟做贼似的,而她却觉得孩子不懂生活艰辛,能多拿一分是一分。
///
无论是媒体屡屡曝光丢人丢到国外的中国旅游团的大爷大妈,还是骗取救济金的华裔老人,都反映出华人群体普遍漠视规则的心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规则比,华人们更相信运气和钻空子。
但空子钻得了一时
钻不了一世
漠视规则
迟早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End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