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网络
近几年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出国门,许多国家的民众都给予好评。
但事实上,如果涉及到事关生命安全食品或药品类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近,继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丑闻后,华海药业也出事了,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含有致癌风险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引发超20个国家实行药品紧急召回。
食品药品相继引发公共事件,这让“中国制造”再次蒙上了阴影。
不久前媒体报道,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的华裔居民杜某,从商店购买了一个品牌的狗粮,结果惊讶地发现,狗粮包装袋上赫然印有“不含来自中国成分”的字样。
在食品包装底部的小字,更是强调了自家产品是美国制造,原料来自于世界各地,并括号表明:没有一样是来自中国的。
为什么特地要单提“中国”,这让他很愤怒,感觉被直接羞辱。
当他将此意见反馈给商家时,商家觉得这很正常,而且他们一直这么做。而且强调这点也是很多当地用户喜欢购买的原因——因为中国成分意味着不安全。
原来在2007年时,美国出现大规模宠物食品召回事件,当时许多被召回宠物食品中含有中国出产的原料。这个狗粮品牌创始人称:
“自那以后人们就担心宠物食品中含有来自中国的原料,我们不过是想用这种方法表示我们对自己品牌的食品安全负责,即便许多中国客户也希望购买的产品中,不含来自中国的成分。”
不安全,这就是中国食品和原料给国际上造成的印象。
虽然听起来很刺耳,但也许这是实情。
1.不含中国成分
其实在海外,强调产品中不包含来自中国成分的品牌远不止这一家。尤其在宠物食品行业,强调不含中国成分基本成了这个行业的“行规。
在这个狗粮品牌的页面上,清楚地强调没有中国成分,试图向消费者力争自家品牌的安全可信。
这个美国宠物商店向消费者的承诺中也强调了不卖中国产品。
《时代周刊》曾报道因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家宠物食品商店下架中国宠物产品的新闻。
不单宠物食品如此,前几年澳洲知名品牌贝拉米,就曾被爆出在其一款果泥产品标签中也标明不含中国成分。
当时贝拉米澳洲总部称:
这句标注就是写给中国顾客看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安心购买。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家长很担心自己孩子的食物安全,加上标注是告知中国家长该产品成分的来源地,吃该品牌食物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到来自中国的原料。
除食品行业外,中国玩具曾因质量问题也屡被媒体曝光,所以有玩具网站干脆也标明自己所卖产品无“中国制造”。
今年五月,新西兰媒体报道一家华人公司因为销售劣质玩具而被新西兰商业委员会罚款3.5万。
新西兰正规店家销售的玩具都是经过安全检测的。
但随着电商和网购的普及,近些年曾曝出部分商家从中国采购玩具,然后在新西兰通过网络销售。而这些中国制造的劣质玩具都不符合采用安全标准。
2.焦虑的海淘族
在所有对国货不放心的人群中,当父母的应该是最焦虑的那群人。
很多人当父母前无所谓,有娃后,就被连续曝光的食品安全吓到,从此走上海淘之路。
孩子吃的到穿的到玩的,几乎全用“洋”货。如今,很多国内一线城市的年轻爸妈都在养起名副其实的“洋”娃娃。
宁宁妈妈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普通白领,三年前生了女儿后,她就开始上网买奶粉。一开始找代购买,后来想更省钱,就自己上国外网站注册,找人拼单。
随着海淘经验增加,像宁宁妈妈一样城市白领们的目标就不单单锁定奶粉了,米粉、零食等婴儿食品,婴儿服装等都成了她们的目标。
能海淘的都会首先海淘,尤其孩子吃的用的,连碗、勺子、口杯都要在群里拼单海淘。
在海淘妈妈们看来,似乎只有所有的婴儿用品都“海淘”回来,完全养个“洋”娃娃,才放心。
虽然有专家指出,国产奶粉质量不比洋奶粉差,国产洋奶粉也未必不如原装奶粉,但她们仍然不为所动,执着地相信外国的东西就是放心。
为了安全,妈妈们宁愿淘遍全世界。从北欧、美国到澳洲新西兰,虽然等待时间很长,但只要产品安全又保障,时间不是问题。
虽然海淘回来的很多日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但宁宁妈妈觉得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抛开品牌款式不说,出口和内销的标准不一样,出口的“Made in China”会更安全,所以还是要海淘。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3.无风不起浪
作为一名华人,当在商店看到“产品不含中国原料成分”这样的标签,当然会觉得面子挂不住,是赤裸裸的歧视。
但实际上,对国货不放心的最大人群恰恰是国人自己。
毕竟中国人这些年经历了太多食品安全引起的公共事件,只能怪自己没做好。
如果不是当年美国曾出现大规模出现,因宠物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宠物死亡事例,他们也不会将此标签明目张胆地写在包装上。
若每个人都丧失了底线
那到头来,我们只能同归于尽
往期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