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我们的微信=====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小字“鼎臣澳亚澳洲移民置业留学”加关注
从地图上查,中国南海国境线到澳洲大陆最近海岸线,直线距离大约2400公里;从北京到堪培拉的飞机航线距离大约是9000公里——不过,这当然不是我想得到的答案,我想探讨的,其实是这一次到澳洲走马观花之后的思考:在人类文明这一相同方向的进程中,中国离澳洲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思考一:环境与人口。
澳洲的天空、森林、绿地、海洋和海滩都非常干净。道路是干净的,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到了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席地而坐,起身时不会担心新买的裤子给弄脏了。而且,我们很少看见清洁工人。
沙滩是干净的。经历了上千公里的沿海公路,随时可以下车去沙滩散步,无论在人烟稀少的海滩,还是游人如织的海滨浴场,海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人类垃圾。
河流是干净的。沿途有许多漂亮的河流,河面不时看见机动船只。在大洋路的十二门徒附近我们住过两晚,营地后面有一条小河,白天有孩子嬉戏、游泳、垂钓,河水清澈见底,手捧起来就可以喝。
草坪是干净的。在澳洲人工草坪和天然草场随处可见,人工草坪一般都修剪打理得很整洁,草的长度永远保持不变。公共草坪可以让游人随便践踏和席地而坐,全澳洲看不见禁止踩踏草坪的警示牌。绿草上同样看不见垃圾和人类丢弃物。
公厕是干净的。进入过各种公共厕所,几乎全都一尘不染,地上和洗手台上没有水渍(尿渍),没有异味,干净得都像是五星级酒店。而且,几乎每一个厕所都免费提供手纸、洗手液、擦手纸和干手器。
各位看到这里也许会说,这种环境的清洁美丽原因在于人口。澳洲总共才不过2300万人(和上海差不多),哪能拿来和13亿人的中国进行比较?
诚然,澳洲的环境问题和中国的环境问题是截然不同的,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也肯定不尽相同。但是,所见所闻总让我忍不住对比联想国内——澳洲人爱护环境的文化和习惯,这个也许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可以去一点一点做,去一点一点改变的。
例如我们入住的公寓式酒店,手册上说,本酒店实行自助式服务,请离开时将房间打扫干净,垃圾随手带走。人们也都是按照要求那样去做了。而在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里,我住店付了钱,你就应该打扫卫生。而我将房间内外弄脏,是我的权利。
例如,我们在宿营地的厨房和洗衣房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为了下一个使用者,请将你用过的设施清理干净。所以我们在澳洲使用的公共设施,的确都是干干净净的,打开就能使用。一边用一边觉得感动,觉得温暖,觉得幸福,并心存感激。而中国人看来,为他人打扫卫生是吃亏了。实际情况是:我们在国内使用的公共设施多半都是脏兮兮的,只好自己动手清洁。用完之后留下狼藉一片拂袖而去,也觉得心安理得、天经地义。谁用谁打扫嘛!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环境永远都是脏兮兮的,而面对这种垃圾遍地,我们都心存愤怒和抱怨:什么素质,太恶心!
例如垃圾分类,在中国似乎也在提倡,北京大部分地方的垃圾桶都分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真正实施的却很有限。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将垃圾分类,有朋友就问我,怎样区分一般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我说很简单,我们常常见到那些拾荒者在垃圾里寻到的可以用来卖钱的宝贝,就是可回收垃圾;其余就是不可回收垃圾。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识别,而是从心底里不认为这件事非做不可。做和不做的差别就是,我们的垃圾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更加严重污染着环境。
如果说环境问题是人口的问题,那么,日本的人口密度算大吧?为什么他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呢?而在中国,许多人烟稀少的地区,我们照样可以看到游人离开后留下的食品包装等人类垃圾。这些,到底是人口数量的问题,还是人口素质的问题呢?
在墨尔本一家酒店前台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可以推荐给大家:做正确的事,你所居住的星球会感谢你。
思考二:法治与自律
在澳洲几乎看不见执法人员,但人们多半都在自觉地遵守法律,对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非常自律。
这次自驾旅行我使用过三次驾照,两次是租车提车,一次是因风大车门没拉住刮伤了相邻的车,对方车主抄下我的驾照信息以便走保险。除此之外再没有使用过驾照,也没有遇到过警察盘查,甚至连警察的影子都很难看见。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看到过两次停在路边的值班警车,唯一一次见到警察本尊,是在墨尔本一位警察给违停车辆开罚单。虽然如此,澳洲给我的感觉依然是秩序井然,人人自律。
澳洲生产红酒,且酒质上乘、价格便宜(我买到最低的价格5澳币一瓶,很好喝)。我在一家中国人开的超市买了两瓶,老板娘服务热情,操着上海口音说替我拿一个塑料袋把酒包上。我出于客气和节约说不用,离车很近,马上就搁车里,没关系。老板娘说,你没关系,我关系大了。你那样提着酒瓶招摇过市,有人举报,我的超市将要遭到高额罚款。
我好奇地向澳洲本地人请教,他们告诉我,在澳洲,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是非常重的。同时,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和示范工作也紧跟其后。长期如此,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养成了守法和自律的习惯。
思考三:谦让与善意
回国后,有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澳洲人排外吗?他们对中国人歧视吗?我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去之前也不曾听说有澳洲排外和歧视的信息,也没有做任何的心理预防,冷不丁不知道怎样回答。后来想想,提这个问题的朋友,也许是看了最近新闻报道香港人歧视大陆人,还有网上流传全世界人都讨厌中国人的帖子,因此而有感发问吧?可是我的亲身感受,岂能用“不排外不讨厌”这个简单回答可以准确概括呢?
澳洲人不歧视中国人,甚至不歧视任何人。相反,一路走来,亲身经历的,几乎全是正能量,当地人礼貌、热情、友好、善良。
一次我们驾车在车流稀疏的路段迷路了。两辆房车只好停在路边,等我这个“排头兵”赶紧在GPS上重新搜索新目标。就在这个当口,一辆皮卡车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在几百米外忽然停下来,掉过车头直接迎着我们驶来。车在我们前头停住,下来一位老先生。我身边的同伴有点紧张,让我停下手中的活,问是不是我们违章停车,遇见警察了?接洽之后才知道,来人不是警察,只是一个热心人。他见我们停车,猜测一定遇到了麻烦,上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我赶紧谢了人家,说我们自己能够解决。他热情地建议我们前方宿营,说前方风景优美,也有汽车宿营地。我只好抱歉地告诉他,我们已经预订好了营地,正设置导航。他高兴地祝我们好运,方才离去。
思考四:野蛮和文明
在澳洲旅行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他们的社会有一个很好的风气和文化,就是强者对弱者的关注、关怀、照顾、宽容、扶助。我们常常看到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汽车让行人;年轻人壮年人让孩子、老人;男人让女人,富人让穷人,主人让客人,警察让民众。每个城市都有盲人道、残疾人通道、残疾人专用车位、专用厕所;每一条公路都有自行车道……
看着这些,忽然有一天,我悟到了一个道理:原来,所谓的文明,除了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等一些普世价值之外,最好的体现,就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礼让、关怀、帮助和宽容。
这次的澳洲行,让我想得最多的,是我能做点什么?
人和野兽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人比野兽更聪明,他们知道群体的好,才能最终保障个体的好。这个道理是全人类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进化之后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甚至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和基因,所以我们才有一些谚语。比如:助人为乐;比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为什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因为大家对老鼠的偷盗行为是不耻的。
为什么一个人做了善举会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赞扬,甚至被他感动?因为快乐来自公共人文环境的改善。
出国之前,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注意文明礼貌的。可在澳洲,我却处处犯规。澳洲人教育了我,于是我决定,从今以后学习做一个文明人。
从哪里做起呢?我一个朋友说了四个字:心存善意!
为人处世,内心多一份善意,好多问题都解决了。尤其是面对更弱小的群体时,能否宽容更多一点,关注更多一点,帮助更多一点,谦让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中国离澳洲究竟有多远?我的一个朋友说出了一个时间维度的答案:100年。我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我希望没那么长。能不能80年?50年?在我有生之年?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