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Uber】一位全职 Uber 司机的控诉:我负担一切成本,你凭什么还要拿20%的分成?

2015年07月01日 聚焦悉尼



由于作者还不会开车,因此在来到硅谷的一个多月里,出行一直非常依赖 Uber,并且每次体验都还不错,司机也都对 Uber 赞赏有加。但最近一次搭乘 Uber,司机听到我是一个靠写文章为生的人之后,就开始了他对 Uber 的“血泪控诉”。

先来说一下这位司机,大概40不到的年纪,印度人,热爱音乐。他目前是一名全职在 Uber 上接单的司机,在这之前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我们就称他为K先生吧(他姓的第一个字母)。

(我这次 Uber 之旅的收据)

“黑心”的 Uber

K先生的控诉总结起来就是:Uber 分给司机的钱太少,不给司机任何福利;司机自己负担车和汽油的成本,Uber 没有任何付出,靠压榨司机赚钱。

K先生从大约5个月前开始全职以通过打车应用接单为生,用过 Uber 也用过 Lyft。他对这两家公司都充满了抱怨,其中最大的不满是这两家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经常采取价格战,这直接影响了司机的收入。另外,K先生还非常不满 Uber 的分成策略。不论司机收入多少,Uber 的分成比例始终为20%。K先生表示,自己虽然“替 Uber”在开车,但车是自己的,汽油是自己的,Uber 并没有任何成本。同时,他每月还得付给 Uber 40美元的手机流量费用。但我猜车里的 iPhone 4s 手机可能是 Uber 免费提供给他使用的——由于他几乎全程都在控诉,我并没有太多机会插话向他提问。

他说,Uber 的估值现在已经有80亿美元,而他认为 Uber 现在的高估值其实是来自“压榨”他们这些司机。而事实上 Uber 的估值根据公开信息,Uber 的估值还得翻一倍以上。

可以说,他对 Uber 的主要不满就是通过 Uber 挣的钱太少,而他认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 Uber 公司的“黑心”造成的。他现在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美元,还得养一家人,这是远远不够的。在硅谷附近,一居室的租金通常都在1600美元以上。但 Uber 曾表示,如果旧金山的一名UberX司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至少达到40个小时,那么其年薪将可达到74191美元。

除了挣钱少之外,K先生对 Uber 给司机的福利问题也颇有微词——事实上,他表示 Uber 根本没有给他任何福利,也不提供任何保险。他上周牙疼,去看了美国牙医,补牙竟然要8000美元。后来找了印度的牙医,但也要400多美元。但由于没有保险,这些钱都得他自己出。

他还有一点怨言是,Uber 完全偏向乘客,虽然他对每个乘客都会表现的非常友好,但有的乘客非常不礼貌,下车还会摔门。对于这些,Uber 完全不管。但其实司机和乘客都可以相互打分,或许可能还不够有效?

怎样才能让全职司机K先生满意?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K先生满意呢?他认为,首先应该提价,这是增加司机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其次,Uber 应该减少自己的分成比例,并且设定最低分成标准,比如10美元以下的单子就不要参与分成。

Uber 的竞争对手 Lyft 的确有提价的策略,比如有一次下午4点多,我打开 Lyft 想叫一辆车,它提醒我现在是用车高峰期,为了提升司机的积极性现在打车的费用会是平时的1.5倍。于是我想了想,关了 Lyft,打开 Uber 叫了一辆车。不知道K先生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情况。

其实,Uber 曾经也实行弹性定价,但在发生火灾或者自然灾害的时候价格容易过高,被用户认为“借天灾发财”。现在大部分时候 Uber 都是统一定价。

价格和使用率一直是一对矛盾。定价过高就难以获得大量使用者,定价过低可以获得大量使用者,但可能仍然不足以支撑 Uber 司机对于收入的期望。K先生的考虑纵然并非全面,但从 Uber 的角度来说,要得到持续的发展,除了让乘客满意,司机的满意度也非常重要,而司机的满意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收入。

K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表示 Uber 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有那么多人用,一方面是通过手机叫车很方便(比之前叫出租车方便),另一方面就是有足够多的司机在使用 Uber 接活。如果 Uber 开始流失司机,那么乘客也会随之减少。在他看来,Uber 必须让司机满意。

我不知道 Uber 在美国为司机做了哪些服务,可能的确没有太重视司机的待遇。可以作为对比的是,同为“分享经济”的代表,Airbnb 的业务模式和 Uber 很像,需要房东和房客,但我可以很明确的感觉到 Airbnb 在重视房客体验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房东的体验,把房东看成是自己的合作伙伴

Uber 的模式毕竟和 Airbnb 有所不同,Uber 对算法的依赖程度和对司机的控制明显要比 Airbnb 多很多(至少 Airbnb 可以让房东自主定价,但 Uber 要是这样做的话可能就乱套了)。不过 Uber 倒是可以增加和司机的沟通,多多倾听司机的声音。虽然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自己出行几乎都靠 Uber,但K先生说他根本不知道怎样见到 Uber 的人,无法向他们反映自己的意见。

Uber 真的适合全职司机吗?

以上差不多就是K先生的“控诉”以及我的一些想法。我想,产生这些抱怨与K先生本身的特点和经历也有关:K先生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全职 Uber 司机,更多时候我搭乘 Uber 时,司机都是有其他工作,在闲时才开 Uber 挣点钱补贴家用。我还曾经遇到一位在 Comcast 做销售的 Uber 司机,一边拉客一边还可以顺便销售 Comcast 的上网套餐。从我的经历来看,Uber 司机多为移民(非美国当地人),我碰到过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司机,这或许也可以看出用 Uber 接活的收入并不会太好。

Business Insider此前的一篇报道似乎也指向了K先生口中的 Uber 司机待遇问题。一名新泽西的 uberX 司机称,一天开车12个小时,车费总收入180美元。这样算下来,每小时15美元。但扣除了路桥费、Uber 拿走的20%分成、汽油、汽车保险、汽车融资以及自我雇佣税后,这12小时仅收入54.50美元,也就是每小时仅4.54美元——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看起来,对于全职司机来说,Uber 可能并不是一个划算的工作。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会发现另一件有意思的事。由于存在监管问题和“非法营运”的风险,Uber 在中国必须与各个租赁公司合作,再通过与租车公司挂靠的司机营运,分成也是在三者之间进行。以北京为例,Uber 推广的初期曾经为每个司机每天提供高额补贴,这吸引了相当多的司机与 Uber 签约,后来才慢慢转向了统一的分成模式。但在补贴取消之后,Uber 司机中间也出现了抱怨全职开 Uber 收入不高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与 Uber 和易到用车等多家租车服务同时签约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订单。

哦,对了,K先生是一名“职业司机”,他说自己接下来想找一份给UPS或者公交公司开车的工作。我祝他好运,也不免担心,万一10年以后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开来,K先生的命运又会怎样?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生活更美好,但是否也让另一群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怎样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科技的发展?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当下摆在 Uber 面前的,恐怕是如何处理与这些全职司机关系的问题。

(来源:品玩——朱旭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