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为何与你在菜市场感觉的不一样?

2015年07月29日 KVBFX墨尔本



者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猪肉价格的话题,那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国的CPI,也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国CPI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每次数据公布,外国媒体都会揶揄造假,快成了“吃饭睡觉打洞洞”般的例行习惯。中国老百姓们则觉得与日常购物时的感受落差巨大。今天我们便来说说CPI到底肿么了。

其实中国CPI最主要的问题是出在权重的百分比上。
1. 权重的比例
中国CPI的组成和权重是:食品31.79%、烟酒及用品3.49%、居住17.22%、交通通讯9.95%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 衣着8.52%、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
换句话说,就是官方认为老百姓们每花100元,里面只有17.2元花在了跟房有关的支出上,32元花在食品上,加起来还不到总开支的一半。请问这样的结论是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食品和住房是老百姓们最大的两项生活支出,其中光住房就让大多数工薪阶层当三,四十年的房奴,而且还要长辈们节衣缩食地出钱支持,才能买得起。“住房开销只占收入的17%”这种童话,估计也只有千万年薪,又或者只租房不买房的人群才能实现吧。如果说中国CPI中只包括了租房价格,不包括买房价格,那占17%还能勉强合理。问题是,“不买房,租房一辈子”这种理念在中国老百姓中是主流吗?
中国早已脱离国家分房的时代N年了,住房是一种由家庭自行负担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当然是必须算进CPI里的。美国的CPI计算中,住房开销尚且占42%的权重,就是说美国人民每花100刀,里面42刀是花在住房/家具/装修/水电上,更何况房价更贵,工资更少的天朝呢?占比60%都不算过分。
中国的房价飙升如此离谱,假如真的占CPI 60%的比重的话,那么粗略假设中国房价近10年来升了4倍(非常保守的数字),乘以60%比重的话,那么光房价就导致CPI增长了240%,而近十年中国老百姓的平均工资有增加240%吗?
2. 权重的公布与更新
其实,上面的权重构成,还不是官方公布的。国家统计局从没正式公开过CPI中八大类的具体权重,这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目前主流数字都是市场机构根据城乡居民消费调查,还有统计局官员的只言片语推算出来的。即便是权重有调整,那也是既滞后,又不符合现实。住房消费只占17%这个就不吐槽了,光说构成的更新,官方说好是“5年一大调,1年一小调”,但笔者上百度搜索“中国CPI权重”,出来的结果基本都是09年,10年这样的旧闻。
反观美国,日本等国家呢?官方统计网站上都有非常详尽的权重构成数据,数据收集、制作、发表等每个环节都透明公开,每两年就对权重进行一次大调整,以适应时下消费习惯的变化。
有兴趣的朋友可上美国统计局的官网看看美国CPI的构成,具体到连每消费100元,苹果占多少,香蕉占多少都一一列出,基本上完全模拟了一个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消费习惯。
3. 中国CPI的涨幅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长率为0.8%,为5年来最低。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好像没有感觉到当前中国的消费物价水平在降低。反之,不少人会感觉到自己收入多年难以增加,而所购买的东西则价格越来越涨。为什么?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多数居民的感觉是感性的,没有建立在“科学统计”的数据上,所以其认知会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有一定差距。翻译成人话,就是说专家认为普通人不懂得科学统计的方法,走进市场买菜觉得贵,那只是片面感受,说不定其他商品很便宜,拉匀了CPI呢。对于这样的解释,笔者附图一幅,聊表心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