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企业来澳洲上市已经不能算什么新闻了。查查看看,已经有十多家纯中资背景的企业在澳洲证券交易所ASX上市。如果加上宝泽集团的APX亚太证券交易所已经上市的三家,总数大概在15家左右吧。不过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还没有出现过同时两家中资企业在一个月内一起在ASX融资上市的。
而就在本月,东方农业 Dongfang Mordern Agriculture Holing Group (上市代码DFM) 和富侨足疗 Traditional Therapy Clinics (上市代码TTC) 纷纷宣布了在澳洲启动路演,预计在8月上市。如果两家都成功完成上市,也算是中国企业在澳洲上市的一次里程碑了!
不过,里程碑这样比较虚的宣传噱头其实和咱老板姓没啥关系,企业老总们激动地眼含热泪在交易所敲钟也和咱老百姓没啥关系。咱关心的是,你上市能给俺们投资人带来点啥好处?说的再实在一点,俺投资你了,能赚钱不?纵观在澳洲上市的中资企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经常有投资人告诉我依然被中资IPO项目深深套住…. 那这两家来澳洲资本市场逐鹿的中国企业是咱投资的好机会?还是又一个新的陷阱?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事儿吧。
1. 中资企业来澳上市 – 满地臭鸡蛋、鲜有好东西
作为一个有中国背景、在澳洲资本市场的从业人员,我发自内心的希望有优质的中资企业能够在澳洲的资本市场上是闪闪发光地、让咱脸上也贴贴金、去老外面前炫耀炫耀。然而遗憾的是,真心没有。不光没有贴金的感觉,闹心的感觉倒是常有。咱们看看近年来在澳洲上市的企业表现吧,我把他们归类为三种:上市后很快就破发的、一度让人看到希望后来又被打回原形的、被ASX强制停牌的。
第一类:上市没多久就破发的
宝金国际BGG
2011年上市的宝金国际BGG是一家来自重庆的煤矿企业。在2011年全球能源和矿业行业就开始展现出疲软的迹象,因此该企业上市后就破发,虽然一度在2012年第一季度小幅上涨,然而到现在以及破发行价69.57%左右了。
B&P投资
这家是我觉得在ASX上市的企业当中名字取得最高大上的!不过虽然叫做投资公司,其实际的业务则是经营橱柜制造的。该企业在上市后曾有过小幅上涨,不过当前破发4.65%。有趣的是,自从2013年9月开始股价就没有变过,没有任何的交易量。
太阳桥集团SBB
太阳桥集团以奢侈品男装品牌的形象在2013年底在澳洲上市,不过其宣传的邦迪.斯顿和亚阁.仕丹我都表示没有听过(当然了回国在商场里面没有见过的奢侈品品牌也多了去了)… 该公司上市后破发,之后小幅上涨,然后大幅跳水,破发76%!
第二类:被打回原形的
澳洲新农业和化工集团ANB
这是一家曾经让投资人都一度非常兴奋的公司!在2010年上市的ANB公司当时名为大通集团,主要从事化肥业务,随后改名为澳洲新农业和化工集团。在其开始了在布里斯本的投资和业务之后,该公司股价一度在上市一年后上涨五倍之多!然而这昙花一现的上涨没有维持太久,在之后的四年中股价持续跳水,在今年终于跌破了发行价。
淘淘谷TUP
淘淘谷是另外一个和ANB走势非常相似的公司。作为金融科技公司,TUP上市后就涨了将近一倍,随后在2014年和银联签署了第三方支付服务之后股价暴涨到了$4澳元一股!相比上市发行价涨了近四倍!而随后被打回原形,在当年年底跌到了$0.22澳元,破发80%...
第三类:被ASX强制停牌的
中澳石油燃气公司SAO
从名字就已经看出来了,这是一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这家来自于大庆的石油钻探服务公司是澳洲ASX交易所上的传奇…该公司在2013年12月12日上市融资1280万澳元。在上市后的第二天,公司主席邵天鹏要求董事会把上市融资后资金全部打回到中国的一个账户当中。由于董事会拒绝执行,主要董事被解聘。而这个事儿最终上升到了刑事案件的高度!澳洲联邦警署授权不仅对公司主席进行刑事调查,SAO也进入了托管的程序。实际上,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这只股票跌地面目全非就已经不能交易了。
另外一家更有趣的公司是2014年上市的优德煤矿。在2014年2月17日上市,3月13日就自动退市了。前后不到一个月!退市的原因则是在上市后优德的大股东Kunqian国际能源公司以“招股说明书有信息披露缺失”为理由要求优德退还其5000万澳元的全部投资,并且要求更换全部董事会成员!还没有等到ASX判罚,优德非常自觉地主动退市了!由于上市时间很短,已经没有图给大家看了
大家有没有看“大时代”电影的感觉?现实往往比电影还精彩!
写到了这里,你有没有一种和我一样背后出了不少冷汗的感觉?庆幸自己没有怎么投资过这些澳洲中概股?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中资概念股在澳洲表现如此之差?!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咱们退后一步,先想想另外一个问题?为啥这些公司要来澳洲上市?
2. 为什么来澳洲上市
上市这个高大上的事儿当然是很多企业的追求啦!除了能够挂上上市公司这个金灿灿的招牌以外,能够和资本市场对接、为企业增加资金获取的渠道,这当然是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的事情。不过全球范围内有美国、香港、甚至中国的股市,为什么要来澳洲?
第一 门槛低
澳洲的股票市场最早是为了矿业公司融资所创建的。矿业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手上有一张探明储量的开采证,但是没钱、没利润。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投资,开出来矿了大家就分钱!所以如果要求这样的公司有多少多少的利润,多少年的运营经验是很不合适的。所以ASX的上市门槛相比很多其他的国家而言,都非常低。
下面是ASX上市的最低条件要求,是不是低的有点不可相信?有没有一种自己家的贸易公司都有可能上市的感觉?
第二 澳洲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差
虽然按照交易所排名,澳洲仅仅排到全球的第八第九,但是ASX的融资能力一点都不差。在2014年ASX的IPO融资额排到了全球的第五。而另外需要知道的是,澳洲有全世界第三的基金池,在这里管理者1.7万亿美元!
第三 注册制而非审核制
澳洲是典型的注册制证券体系。只要你符合了ASX的上市标准,就可以申请上市交易,而不需要等待保荐、审核等程序。而且上市流程相对较短,大概6-12个月都可以完成。
门槛低、融资能力不差和注册制的方便都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澳洲上市的原因。其实也并非只有中资企业在看澳洲的资本市场。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年来都有企业到澳洲上市。而且澳洲IPO市场也是非常的火爆!去年上市的私人医院公司Healthscope,其市值达到46.9亿澳元,当时十几亿的认购一抢而空!该股价上市后一度涨了50%!今年来自新西兰的乳制品公司A2在ASX实现了双上市。其股价在四个多月涨了36%。
既然澳洲上市市场没问题,那么中国概念股全盘皆输的原因在呢?尽管ASX上市门槛低,但是在澳洲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各个都是带着不错的盈利来的!没有一家是亏损企业寻求资本救助的。而且,这些上市公司发行价往往都很便宜。很多的市盈率在4-5倍左右,相比澳洲平均的11倍市盈率来讲就是半价!那么为什么还是表现这么的差呢?!
3. 中国概念股来澳上市的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概念股来澳洲上市有五大问题:
问题一 来澳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普遍不够“性感”
正常人看到了性感美女或帅哥都激动,其实资本市场也是一样的!而资本市场追逐的是行业“性感”的公司。想想苹果、想想特斯拉。刚刚提到的A2牛奶也是个很性感的项目,牛奶中的高科技!
而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就算是赚钱能力很强,由于自身行业不够性感,也很难吸引到资本的眼球。相反,亏得一塌糊涂的京东和脸书Facebook照样可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值的公司之一。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说过的中国概念股:宝金国际是在重庆挖煤矿的、B&P是做橱柜的、SBB是卖衣服的。我绝对没有看不起这些行业的意思,但是在资本市场的角度,这些行业太传统,不够Sexy!
问题二 和澳洲失联
澳洲是一个非常重视投资人关系管理的地方,每个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有公关部,负责和投资人、媒体、行业协会和政府等机构打打交道。让更多的投资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信任自己。
中国概念股可倒好,基本上上市的时候来几场路演,上完了市就不见了….除了发一些ASX强行要求的公告以外,就没有任何的消息了。我们真的不奢望这些公司去赞助一下澳网公开赛,或者命名个体育场啥的,你哪怕偶尔在媒体上接受个采访也好呀?至少让我们知道你还存在,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问题三 和澳洲市场没有一毛钱关系
很多企业要说了:不是我们不想和澳洲失联,主要是我们的业务都在中国,不在澳洲啊!既然是这样,我站在澳洲投资人的角度就要说了:那你来澳洲干啥呀?你来融资不假,既然你的业务和澳洲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在澳洲连你干啥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可能有信心投资你的公司?
问题四 董事会和股东过于中国化
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总是有朋友邀请我去参加中国概念股的路演和招股说明会,碍于面子,我也去溜达溜达。每次看到招股书管理层一页几乎全部都是中国人的面孔,另外一页介绍股东结构,往往能看到创始人股东持股80%,稀释20%的股份上市。这多少让我都失去兴趣了。
当然了,由于这些公司主要还是在中国运营的,主要高管是我们自己华人很正常。然而别忘了,作为一个在澳洲上市的公众公司,你也需要本地的高管和交易所、ASIC、媒体等交流。中澳之间就是有文化差异和商业习惯不同的。中国本土管理层怎么可能做到100%有效沟通?
而且,作为上市公众公司,本来大部分股份都是由公众投资人持有。这样可以保证流动性以及价格市场化。如果大股东一个人拿着80%的股份,小股东想买想卖都是困难的。而且大股东一旦出手,股价波动起来其他人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
另外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中国董事会不理解澳洲证交所的要求。每次我和ASX的朋友聊天,他们真有种“谈中色变”的感觉。看到一个申请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要擦好几遍眼镜,谨慎再谨慎。毕竟这也关乎证券交易所的声誉啊!
问题五 无机构投资人参与
正是由于上面的四个主要问题,澳洲的机构投资人几乎没有参与过中国概念股的上市!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这些股票缺乏交易量,也缺乏澳洲主流市场的认知。
4.什么样的中国概念股咱敢投?
写到这里不由得有点伤感。作为一个澳洲做财富管理和投资的从业者,居然真的想不到一家中国概念股能够拍着胸脯地推荐给投资人!之前所有提到的中国概念股都犯了上述五个错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难道就真的没有中国概念股值得咱们投一投吗?如果投的话,应该用怎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呢?
我的标准一 从行业看项目风险
任何行业都有周期,这是由全球的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决定的。在周期中有些企业表现的好,有些企业则注定表现不好。比如当前的矿业就不是好的投资机会,而农业就好很多。再加上中澳之间的自贸协议,任何和澳洲农业、食品行业的出口挂钩的行业都有增长性。
当然,如果能够有高科技、创新这样的“性感项目”,那就更好了!就算没有,只要还是有增长性的行业就依然值得看看。
我的标准二 从融资目的看发展空间
来澳洲上市的公司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澳洲标准审计的。因此我个人觉得造假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那么公司有多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就很重要了。很多如果一个企业很赚钱,但是行业已经基本上饱和,未来增长的可能就很小。如果这个企业当前在市场中的份额还比较小,增速快,那么则值得看一看。
我的标准三 从业务本地化看上市意图
绝对不能投只有中国管理层的企业,这是硬伤!前面已经讲过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这里不多说。如果企业能够用本地的管理层,同时开展澳洲的业务则是加分的!
我的标准四 从机构投资人看项目信心
这里的机构投资人可以是澳洲的机构投资人,比如基金、私募和投行,也可以是中资的机构投资人。国内的资本市场非常的发达,机构投资人在香港、美国的资本市场也都有渠道。如果能够有这些机构投资人参与,则意味者灵活性更强、前景更好以及风险更低。
5.东方农业和富侨足浴,咱敢投吗?
写了一大堆了,最后得回答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这马上要在8月份上市的两家企业,到底是陷阱还是投资的机会呢?
在分别读完了两份公司的招股书以后,这里简单地总结几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两个公司的行业都比较传统。东方农业是从事橘子种植的,而富侨足浴则是足浴养生的。两家公司相比而言,富侨的名气显然要大很多,基本上在在全国各地都看得到,是一家很多国内的朋友很熟悉的企业。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在40%以上,而富侨的增长率却远高于东方农业。
其次,从融资目的来看,东方农业要进一步买地扩展业务;而富侨足浴则是要升级技术和回购一些连锁店进行自营。主要的原因是自营店利润更高。
再次,东方农业又犯了之前中国概念股的毛病,没有一个澳洲人作为董事会成员…相比之下的富侨足浴好很多,招股书里面至少有四位澳洲高管。其中包括之前在普华永道担任合伙人的Andrew Sneddon来担任主席,以及前Oporto (做烤鸡快餐的哪家)的CEO Jeff Fisher担任董事。不过两家公司都是毅然由创始人高额持股,无澳洲机构投资参与。
最后,两家的市盈率都不高,东方农业是5倍多,富侨是7倍左右。相比之下富侨的股息很有吸引力--9%!当然了,股息是承诺,只要保持高增长高利润才能实现。
两者比较下来,很明显富侨是个更好的选择。虽然行业传统,但是利润不错、增长性强、有本地管理层、市盈率不高且有高股息。
当然这两家都有一定的缺陷。
对于东方农业而言,行业方向有点问题。如果这家公司告诉我在澳洲上市后要收购维多利亚州Mildura的柑橘农场或者公司,那我还真是看好这家企业。遗憾的是,他们要去广西继续买地…
对于富侨而言,我没有看到其在澳洲的商业计划。富侨可以完全在墨尔本、悉尼开两家高档的旗舰店,把足疗升级成为养生、保养!这样的行业在消费能力强且愿意消遣的澳洲本地人群中一定会有市场。去任何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我们都能看到按脖子、按头的小店(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开的)。
任何一家全身按摩休闲的中心,个人消费很轻松就是100多刀。而同时,在澳洲的华人是很缺少这样的消费休闲中心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来到澳洲,这也将是一个商机!如果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形成,澳洲机构投资人入股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6.中概股的未来
差不多写完了,还有几句心里话想吐槽一下。
能够有今天这篇文章,正是由于中概股过去的表现太差,投资人又爱又怕的情绪所导致的。如果有我们有很多中型(大型的都去美国、香港和在国内排队了)的优质中国企业在澳洲上市、交易,我想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困惑了。而正是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才如此小心翼翼地挑选着中国概念股。
而在澳洲这篇土地上,中国概念股完全是有可能表现很好的!之前提到了澳洲是很好的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强且本地机构投资人有充足的资本。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是最大的旅游、教育来源国。有这么好的土壤,为什么就不能来点更好的中国概念股到澳洲上市?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搞清楚上市的意图。中国资本市场是造富的,上市就发达了!这样的观念在海外资本市场行不通。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是企业一个新的起点。融资是第一步,然后需要通过和资本市场的渠道,更好的完善企业,让更多的投资人收益。同时,通过上市完成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企业可以通上市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管理,而创始人逐渐地从日常管理中脱身,在战略上为企业制定发展方向,寻找更多的机会。
本地机构投资人对中国概念股认知不足。和我们一样,澳洲机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也是又爱又怕。去年中国股票市场好,澳洲多个基金都纷纷成立了“中国基金”。然而每次和这些企业聊起来,不论是Macquarie、 BT这样的本地基金,还是高盛、Aberdeen这样的国际基金,他们都想投中国,但是由于文化、商业习惯的不同,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投什么,应该信什么。所以中国概念股在本地化运作和公关就更加的重要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概念股在澳洲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愿意相信中国概念股在时代的推进下,是能够在澳洲有更好的发展的!所以我的结论是,为了支持中国概念股的发展、在通过了这一大篇的文章分析吐槽后,二者选其一,就算投了富侨5000澳元又如何呢!?
作者:Eric Gao 高松谕,资深澳洲投资和财富管理从业者,博满金资创始人及董事长。专注于澳洲证券、管理基金、澳元风险、私募风投、澳洲新股项目和SIV/PIV投资移民解决方案。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
Eric Gao个人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