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英学校OC班评分机制

2015年07月30日 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



本论坛教育版patrickzhu为你扫盲澳洲精英学校以及OC班的评分制度。更多澳洲教育咨询讨论请登录新足迹教育板。


OC,Selective High,HSC都使用相似的制度,就是:

- 原始的学校评分(Raw School Assessment Mark)原则上以50%计入最终得分。

- 考试分数(Examination Mark)以50%计入最终得分。

- 原始的学校评分(Raw School Assessment Mark)需要根据考试分数(Examination Mark)的整体和个人情况被调整(moderated)后,才能计入最终得分。


OC和Selective High的学校评分都只对English和Mathematics科目进行,具体是xx out of 100。

其中OC Placement Test的学校评分是依据学生在Year 3整个学年到Year 4整个学年到6月份(也就是oc考试的前一个月)在学校里的表现,

其中Selective High Placement Test的学校评分是依据学生在Year4到Year5整个学年在学校里的表现。注意,Year 6到考试日期的3月份学生的表现不包括在内。

这里面,学校到底是如何具体打分的,按照上面标准。。。之类的,我们都不清楚,是秘密。。。反正这里面有相当主观的成分,有时候学生学业并不是第一考量的,你家长是不是P&C的积极分子或者是President也有可能是关键因素。。。


原始的学校评分(Raw School Assessment Mark)需要根据考试分数(Examination Mark)的整体和个人情况被调整(moderated)后,才能计入最终得分。

这里的整体是指学校所有参加OC考试或者Selective High考试的同学的整体考试成绩。

这个Moderation的原则如下:

第一条
一个学校中参加某一个科目考试所有学生的原始学校评分(Raw School Assessment Mark)的平均分(mean),会被调整到和这一科目中所有学生考试分数(Examination Mark)的平均分(mean)相同。

比如,参加数学考试有6个学生,他们原始学校评分的总分/平均分为396/66,他们考试分数的总分/平均分是409/68,
那么他们被调整后的学校评分(moderated assessment mark)的总分/平均分也会变成409/68。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学校如果参加考试的同学如果在考试中都发挥出色,整体的平均分很高,那么平均来说他们个人即使有学校评分被低估的现象,那么最后Moderated以后的学校评分会被拉高,这是你周围“好”同学们的功劳。
反之,如果你在一个整体考试成绩很差的学校,那么即使你考的很好(如果不是第一名),学校评分很高,你也可能被你的周围普遍考的差的同学拉低moderated以后的学校成绩。

因此,结论是,通常情况下,去一个academic水平普遍较高的学校,那么你个人在学校moderate的过程中有可能“占便宜”的可能性就高,注意,这里说的是可能性高,不是指一定会发生,好事也不一定百分百的落到你头上。


Moderation的第二条原则

原始学校评分时这个组别里排第一的学生,她/她的被调整后的学校评分(moderated assessment mark)会变成考试分数中排第一学生(这个人很有可能不是他/她)的考试分数。

比如,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学校里只有三个学生在一个科目的情况。
原始学校评分学生A得了63分排第一,学生B 54分排第二,学生C 50分排第三,这里是原始学校评分的总分是63+54+50=167,平均分是56。
然后考试分数A为72,而B为85,C为53。这里考试的总分是73+85+53=211,平均分是73分。
那么他们被调整后的学校评分(moderated assessment mark)就变成A=85,B大概为65,C大致为60。(因为B和C总分要保持原则第一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除非你永远是第一(或者普通学校里第一,或者好学校里第一,或者是学校评分第一,或者考试成绩第一。。。)那么这个moderation基本对你毫无影响,否则的话,你的水平在好到中等这样的档次里的话,你周围人的整体考试水平对你的moderated school assessment marks影响非常大。


Moderation原则第三条

如果可能的话,被调整后的学校评分最低的分数要尽量和考试分数的最低分一样。但是这个条件在原始学校评分和考试分数的分布差别很大时无法实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低的被调整后的学校评分就有可能会被向上或者向下调整。

这里可以看到,这样的moderation相对来说对于规模很小,参加考试人数样本很小的学校来说,对个人moderated以后的学校评分影响巨大,因为小学校参加考试的人数少所造成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布就越悬殊,后果难料。


如果大家前面看懂了,那么我们现在来举例。

Case One



你可以看到ABC三个人
Raw Internal Assessment Mark总分是167,平均分~56分
Raw External Exam Marks总分是210,平均分70

经过Moderation以后,ABC三个人
Moderated Internal Assessment Mark总分变成了210,平均分70分 (原则1)
Raw External Exam Marks总分是210,平均分70 (不变)

其中考试成绩最好的B的考试成绩85分给了学校评分排名第一的A(虽然A的原始学校评分只有63) - 原则 2

而B和C的moderated internal assessment marks(除去A的85以外),要保持住210的总分和70的平均分 - 原则 1

也就是说,所有学生的moderated internal assessment marks是根据他们学校原始评分的排名而来的,比如A就得到了B的最高考试分(因为A排名学校第一)。

在这里例子里,考试成绩分数的分布和原始学校评分分数的分布很不一致,那么B和C就要调整到和其学校原始评分分布相对一致的状态,考虑到在学校原始评分排名里B(54)比C(50)稍微好一点,B就不能得到他调整后的学校评分72排第二,因为B考试成绩72要远远高于C的53分(最低)。如果这样做对于C就很不公平,因此最终B和C得到的moderated internal assessment marks 65和60就大致反映了其学校原始评分的中序列等级(54/50) - 原则 3


如果Case One搞得很清楚的话,那么看下面这个真实的例子就可以完全明白Moderation是怎么回事了,这个例子来自于HSC考试,但是OC和Selective High学校评分的Moderation和此及其相似。


如果你要走公立系统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要入精英中学,那么去一个学校大一些,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好的学校就比较保险,虽然不会肯定让你的孩子就变“好”了,但是在学校评分的moderation上吃亏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如果你要走公立系统的道路,最终目标是要入精英中学,那么先考入OC再进精英中学是捷径,从学校评分的moderation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个Moderation的制度明显有让好学生集中的学校里的学生因为最终考试发挥不佳而被淘汰的可能性降低(很长的句子不知道有没有语法错误 ),而普通学校里的学生如果你不是所谓的“鸡头”,那么你被你周围“烂”同学拉低成绩的可能性就变高。
你可以想想,在OC班里你周围的同学平均来说在最后考试中整体考砸的可能性非常低,你个人的发挥失误,完全有可能被你的同学的较高的整体水平“拉起来”。

这样的结果在我们华人圈子里就造成了某些学校“好学生”的高集中度,最终造成了精英中学的学生就来自于这些”好学生“集中度高的“好小学“,来自于普通小学的学生比例极低,让广大专家诟病(OC和Selective High制度)的,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还有,
一般来说,有OC班设置的小学里的OC班里的学生,通常是来自于本校的一半,来自于外校的一半,来自于本校的有一半显然有学校原始评分的“潜规则”在内的因素,但是有趣的是,从外校考入OC班的小朋友实力都很强,最后很有可能在精英中学的考分里压倒本校生,原因也很明显,这些外校(非OC班设置的学校)考入的人学校评分是真金白银的可能性非常高,他们在精英中学的考试中有出色的表现是可以预期的。

而那些不在OC班而考入精英中学的人,那就是更不得了了,因为这些人得到同样比如240分的成绩其“含金量”比OC班出来同样得240分的人要高很多,想想这个moderation的过程就明白了。


其实知道这些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实在是千差万别,但是了解这些制度和原则可以避免误解,避免怨天尤人。。。说到底,这还是个实力说话的世界,真正能够有最大影响力的因素是你孩子最后考试的成绩而不是学校评分,所谓学校评分被低估了的可能性的确有,但是一旦你对这个moderation了解透彻了,那么你就会知道你被“冤枉”的可能性很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