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一定要做独角兽
创新工场成立于六年前,如今共投了200个项目,但距离克强总理最近推动的大众创业还是有很大差距。大众创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说真的要做所谓的独角兽,做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比如说像阿里、百度、腾讯、小米、360,我依然认为这不是人人可做的事,还是非常需要独特的自信,而且对行业专注,而且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执行力都非常强,而且可能是强到百万里挑一的境界。所以我觉得创业不是都要做独角兽。
创新工场的重点(投资布局)方向之一是硬件创业,我们认为硬件创业的明日之星必然会诞生在中国,为什么呢?这里我想提出五个理由。
我们去看深圳有多少个代工厂,或者富士康在中国就有80多万员工,我们在硅谷看到的几乎每个项目现在都要跑深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个领域作为领跑的角色。
中国的工科人才更是全球最顶尖的,如果我们看《世界是平的》,可以看到美国是多么羡慕中国的人才。中国的工程师虽然勤奋努力能干,但他们的平均工资只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1/7。当我们进入一个非常需要大量优质勤奋的工程人员的领域,那中国一定是毫无疑问的站在世界领先的地位。
我们现在面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临界点,就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可以理解成为两种,过去非常贵的配置突然变便宜了,比如从摩托车到电动车。
另外,过去传统的使用习惯突然被改变了,变成更高级别的,比如说智能钢琴,过去买不起的现在买得起了,过去很难使用,现在更普及、更好使用了,我们可以把学习钢琴变成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我们谈到硬件,除了消费者硬件,还有工厂,还有机器人这些领域,中国对机器人的采购量是世界之最,但是机器人的密度仅仅是别的国家的1/17,比日本、韩国要少很多。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会成为巨大的机器人使用国家。而且机器人的成本每年下降30%,越来越便宜,这些机器人取代的工人,他们的成本过去十年成长了三倍,中国是制造大国,在机器取代人力在工厂的过程中,相信会继续推动、催化这个技术的发生和成长。
我们可以看到克强总理推动的几个领域中,创新、创业、创客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大力度的支持。真的是万事俱备,中国即将可以迈入一个世界智能硬件的领跑者的路途,这是毫无疑问的。
硬件创业千万避开这四个雷
下面我想提出四个对硬件方面的创业者的建议。
选方向一定要谨慎,不要跟风,专注的解决一个明确的用户痛点。想做平台,以后再说。这个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对于一个小的创业者来说。如果一个领域巨头都已经介入,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小创业者,你处于的地位是非常严重的劣势的,你的成功几率是非常非常渺茫的。
另外还有渠道的问题,其实一个小创业者崛起的机会并不如一个巨头。也许你会说小米当时不也是创业公司吗,但是小米是一个有特殊资源豪华团队的创业公司,它在还没有什么产品的时候就已经估值上亿美金。如果你有这种能耐的话,也许你可以试一试。如果没有的话,不如找一个其他领域。
还有,比如说你很有创意,做了一个潜在市场很大的产品,这个产品被某一个巨头看到了,我们就不说名字了,我们知道软件领域有些巨头有时会山寨创业者的点子,其实硬件领域这个问题同样严重。我作为一个巨头公司,我在业务A赚了很多钱,看到你小公司在业务B很有潜力,我就来复制山寨一个B,然后我的A业务赚的钱养活着我B的产品,那你怎么跟它竞争呢?怎么活得下去呢?所以一定要避开那些大公司已经明显做出不错产品的领域,千万不要同质化。
一些通用式的概念也是很危险的,比如机器人,这个炒得很火,但是还没有一家公司做出巨量的机器人出来。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平台,它的创造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成本是非常高的,只适合于一个巨大的公司,像Google、百度也许可以做这样的工作。
第二个建议,我们如果很单纯、简单、粗暴的去想雷军的成功,只是把互联网模式移植到硬件,这绝对是不够透彻的。如果认为用赔钱卖产品换来用户就可以赚钱,这个思维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做产品,如果量做大了,赔了那么多钱,你有没有融资的能力,还有,你有没有考虑每一个硬件产品可能有退货,有客服,还有各种方面渠道的问题,是软件没有的。所以你如果没有想好,你会突然发现这10%的赔钱会变成30%、40%,这么一滚动,公司就做不起来了。所以靠赔钱模式来换的,我们是不太认可的。最好是能够做的产品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的硬件,而且最好能够不赔钱。
如果你还不相信我说的话,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最棒的、最赚钱的公司,它是怎么做的。苹果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忠诚大量用户的公司,即便到了2014年,它的销售额还是90%来自硬件,所以我们这方面千万不要太乐观了。
千万不能把智能当做一个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跟我们的功能两者是不一定一样的。以前我在苹果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叫Apple Newton,就是PDA,虽然它很智能,可以做手写识别,可以做各种智能化的人机界面,但是它并没有什么卵用。用户购买的不是智能,买的是功能。苹果第一个版本的iPod一点都不智能,也没有什么功能,只有一个简单的菜单,但它解决了用户痛点,你可以存1000首歌在这个机器上,而当时MP3的致命弱点就是最多能存一两百首歌。
千万别以为只要找好硬件团队,把量产交给代工厂就万事大吉了。软件开发好了、部署好了,丢到网上就进入了使用阶段,但是硬件还有打样、优化、开模、量产,甚至你在设计的时候,选了很好的芯片,但它还是会出问题。你可能也没有考虑到,它今年量产能不能达到量和需求。在各方面的问题,有好多的坑在里面。所以你很需要对相关供应链有深度的了解,开发、生产、量产要结合,你的公司需要这方面专业的人才。
最后我想谈一下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发展。未来有440亿台的智能硬件的产生,在这个状态出来之前,我会抱着谨慎的态度,不会大胆预测在哪一年会有井喷的状态。我要谈的一点是,痛点、品牌、分工、优秀硬件方面要做好,然后慢慢的才会有标准,然后降价,然后有一个杀手级的产品,然后会成为平台。这就像我们在六年前对移动互联网做的预测,这是我们对智能硬件对未来的一些展望。谢谢大家!(本文系李开复7月22日在新京报与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创客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内容转载自:正和岛内容部
作者:宋一平